联合早报2024.04.01
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本能
2024年4月1日星期ー
联合给报
LIANHE ZAOBAO
©X俄
zaobaosg
登野 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本能
物・育部日前答复本报询问指出,本 地中学生过去五年学习华文与马 来文第三语文的人数,每年平均分别 是1700人和440人。对于分别在1986 年和2004年推出的马来文与华文特别 课程来说,这项努力值得持续并积极 肯定。教育部在2007年曾公布,每年 平均有300名中一生修读马来
文特别课 程,不过在中四参加该科目会考的学生 只有60名,修读华文(特别课程)的 中一生则平均有200名。
更多学生学习华文或马来文是好 事新加坡是多元种族国家,国人掌握 多种语言,在我们先辈的时代甚至是自 然且必须的当时的民众在混居环境中 基于生活与职业所需,也没有真正的共 通语言,必须相互学习,即便目不识丁 的小人物,往往因此能掌握多语,与不
同种族或本族方言群体沟通。即便他们 终身未精通那种语言.但通过日常所需 的普通理解与交流,也能产生一定程度 的彼此认同作用
独立以来,政策与社会心态日益 趋向英语文独大,这固然是致カ于作 为国际商港、与世界对接的必要条件. 但社会对语言的心态也更朝向功利化迈 进,人们短期内或许没感觉,长期则势 必影响人民的视野与格局本地一代代 家长因政治因素和以短视的功利角度去 思考孩子语文学习问题,更进一步造成 下一代错误的认知,对语言文化的学习 产生顽固的盲点。
到今天,很多学生可能只是为了 教育制度的安排而学习异族语文,如 何突破功利视角,让莘莘学子认识到 本地族群文化的丰富,只有透过对彼
此语言文化的学习,才能更实质地达 到相互理解,进而达到相互尊重与欣 赏的认知角度,这是学校和教师的挑 战,而家长的鼓励更不可或缺。只有 这样,我们所谓的多元文化,才能真 正产生潜移默化、向下扎根的效果,
今日掌握英语或新式英语还有华 语,即可畅行本地,可能因此影响了 ー些学生对语言需求的认知。很多学 生即使有机会,也不愿意多接触和学 习异族语文当然,中学生的学业负 担或许是更大原因,如果能将学习异 族语文的规划年龄下降到课业较轻的 小学,或许更有助于学子掌握基本会 话能力。
学习语文不仅是生活所需,也 是个人自我提升知识与文化素养的基 础。近年来,国人都对技能提升的重
要性有一定认识,但在相对更富裕之 后.也应该认识到文化提升的必要’ 文化提升的基础便是语文能力。英语 文虽然仍是国际强势语文,但越来越 多人意识到华语文的重要,这或许是 学习华语文的异族学生增多的原因’: 但身在东南亚区域,学习马来语文对 本地华族子弟有特定意义与价值、有 能力的学生能更专更好地掌握马来语 文,让拥有与本区域相关的三语能力 人口增加,无论对个人事业发展、生 活圏的拓展,乃至整个社会更能理解 不同文化文明的内涵,对新加坡都很 重要。
但这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鼓励, 重点在于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意 义已经超越课业,能了解其意义,就 能了解这一学校课程是很有价值的免
费资源,值得珍惜事实上,在欧 洲、中亚等很多国家,特别是人口小 国,人民掌握包括母语在内的三四种 语文毫不稀奇:全球化时代的年轻人 掌握多一种语言,就是手握多一项エ 具,互联网的学习渠道也很多,从小 在学校打下基础.有益无害,长大就 能继续自学。
从英语到三大种族的语文,新 加坡都有一定的学习环境,但大环 境下本地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认识, 非常可惜,很多人甚至不珍惜母语 的学习,以掌握英语文为满足。着眼 长远,本地语文政策与民间对语文的 思维,更应该鼓励学生利用母语式 微下尚存的多语环境优势,加紧累积 文化实カ,进而在整体上进ー步提升 国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