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吉兰丹中华独立中学毕业特刊

 

2013年吉兰丹中华独立中学毕业特刊

 


这本特刊包含了学校的历史回顾,从早期的成立到复兴和发展阶段,概述了学校经历的停办和重建过程。特刊还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学生活动以及财务状况,并对面临的挑战,如师资流失、学生纪律和设施改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包含了对毕业生的祝福、教职员赠言、社团介绍以及各项活动和比赛的记录,展现了学校一年的教学成果和校园生活。

 

吉兰丹中华独立中学 2013 年的毕业特刊,题为《琉璃之堡》。这本刊物同时也是学校的校刊,记录了初中第 27 届及高中第 24 届毕业生的学习生涯与学校生活。它被视为一本无价之宝,承载着学生们中学时期多姿多彩、富有创意的生活记录,以及许多往往被忽略的成长过程和美好时光。家教联谊会主席祝贺毕业生们顺利完成学业,并表示母校为他们奠定了人生基石,而他们也为母校增添了光彩。校友会理事也恭贺编辑委员们圆满完成了这本具有意义的校刊暨毕业特刊。

 

特刊的名称《琉璃之堡》,将高中三的毕业生比喻成一座壮观宏伟的城堡,而构成城堡的材料,就是这一届的 63 位高三生。毕业歌的歌名也定为《琉璃之堡》,其后记解释歌曲的主歌部分讲述大家共同拥有的回忆,中间部分描写毕业典礼的场景和心情,副歌则表达面对未知未来的不安与期待。主编在的话中提到,这本毕业刊的风格偏向复古风,这是因为应届毕业生在历年的大型活动策划中,常融入复古元素,试图在创意中避免内涵的空泛。

 

这本毕业特刊内容丰富多样,全面回顾了学校在 2012 年度及 2013 年度的各项事务和活动。刊物包含了董事会、家教联谊会、校友会等各组织的理事名表,以及校长室、教务处、资源处、资讯处、联课活动处、体育处、训导处、辅导处、事务处、舍务处、膳食处等多个行政部门的年度报告。这些报告详细介绍了学校在过去一年所面临的挑战、进行的改革尝试和取得的成绩。例如,教务处报告提到了将每周六天上课制改为每周五天上课制并推行周六校本教师进修日活动,以及在逆境中推进的教学改革尝试。舍务处报告介绍了宿舍管理体制的重建和生活导师制度的设立。膳食处报告则讲述了如何努力改善膳食以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并获得了政府赞助添购新的钢制桌凳。事务处则报告了新贩卖部(迷你市场)的建设情况。

 

学校的年度活动是特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包括了开学典礼、校本教师进修活动(如与尊孔独中合作举办的读书会 和邀请讲师的课程)、制作贺语布条活动、癸巳年吉蛇迎新春活动、新春采青贺岁活动、元宵夜聚餐、全校搓汤圆比赛、新生汇报演出、吉兰丹华教风情与回顾史料展暨名画家叶逢仪作品展、吉兰丹中华三校95周年联欢晚宴、谢师宴、寄宿生之夜、休业暨毕业典礼、丹中情文娱联欢晚宴、休业礼及期末分享会、接待关中参访团、高一成功营 和第 23 届运动会。这些活动展现了丹中师生丰富的校园生活和在联课活动中的积极参与。

 

特刊也收录了各联课团体和校队的名表,如北狮团、二十四节令鼓队、武术团、扯铃队、华文学会、国文学会、英文学会、美术学会、象棋学会、学长团、宿舍自治委员会、辅导处服务团、资源馆服务团、资讯处服务团、文宣服务团、童军团、圣约翰救伤队、舞台技术组、时事常识校队、田径校队、篮球校队、乒乓校队、羽球校队、空手道学会等。其中一些团体还有更详细的介绍和年度总结,例如华乐团、合唱团 和扯铃队。学校也鼓励成立新的社团以丰富学生生活。体育处报告和荣誉榜记录了学生在校内比赛和校外公共考试、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和荣誉,特别是在各项体育赛事中的表现 和华文、象棋等比赛中的奖项。

 

对于毕业生而言,特刊包含了各班的合照、班主任的赠言、学生个人简介 和名为我们的故事的个人感言或文章。这些我们的故事和学生作品集中的华文、英文、国文、美术作品 是学生们抒发情感、分享经历和展现才华的平台。它们记录了与家人相处的情感、追逐梦想的经历、对母校的不舍、社会实践的感悟 以及在运动场上的挑战与成长。

 

特刊的制作过程也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宣技能。资源处成立了文宣服务团,推广摄影、撰稿、排版、录影、广播等技能。特刊的编辑工作由校刊暨毕业特刊筹委会负责,主编在后记中坦承作为门外汉完成工作的艰辛,并感谢师生们的协助。

 

总的来说,《琉璃之堡》不仅是吉兰丹中华独立中学对过去一年校务和学生活动的总结,也是毕业生们中学六年成长的印记和回忆的载体。它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也收集了师生们共同创造的珍贵时刻和个人心声,是丹中社群的一份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