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禁城到楼兰:斯文·赫定最后一次沙漠探险
斯文·赫定
本书主要围绕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领导的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中国西部的探险活动展开。书中记录了考察团从北京出发,穿越戈壁沙漠前往中亚的旅程,详细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以及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包括与军阀冲突的影响。此外,文本还介绍了考察团在呼图尔图古尔建立固定营地,并深入探讨了气象观测这一重要科学任务,强调了在中亚建立气象站的科学价值和对中国的实用意义。
斯文·赫定的这本探险游记著作《从紫禁城到楼兰:斯文·赫定最后一次沙漠探险》是一本生动活泼、记事精彩的作品,融通俗性、趣味性、猎奇性于一体,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一本具有较高可读性的著作。
本书的特殊时代背景是中国正经历着一个躁动不安的过渡时期,军阀混战对探险队造成了影响。尤其是当探险队接近新疆时,当时的统治者杨增新草木皆兵的恐惧心态跃然纸上。赫定在北京的公使馆里,远距离关注着汉口、上海和南京的变乱,将军们之间纷争纠结的混乱场景在他脑海闪过。同时,赫定本人也身陷于一场小型风暴的中心,探险计划面临被破坏的危险。
在书的附录部分,斯文·赫定不无自豪地宣称自己通过对新疆的考察不仅发现了罗布泊南北摆动的规律,而且还极其罕见地亲眼目睹了这一规律的现实发生。这一发现是本书学术价值的重要体现。
除了学术发现,作者在书中还不厌其烦地呈献给读者许多逸闻趣事,读来引人入胜。例如,他详细描写了探险队的日常生活、成员间的互动、与当地人的交流,以及他们在沙漠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和有趣事件。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新奇感。
本书不仅记录了探险的艰辛和发现,也展现了作者在复杂政治环境下的周旋。例如,探险队在新疆边界曾遭遇不信任的眼光,被怀疑图谋不轨。有传言说他们是入侵军队的前锋,不怀好意。通往东面的商队交通因此被阻断,军队也被召集起来,甚至欧洲人的邮件都被送往北京审查。然而,在迪化,他们却受到了盛情款待,这要归功于杨增新的敏锐和准确判断。他认为探险队远离政治,科学计划与当时的政治风向无关。杨增新甚至提出为赫定购买汽车
并提供资金支持探险,展现了他对考察队的善意和帮助。
总而言之,《从紫禁城到楼兰》通过生动的笔触,将读者带入到斯文·赫定最后一次沙漠探险的旅程中。读者可以跟随探险队的脚步,体验在动荡年代于中国西北沙漠中探险的艰辛与惊喜,了解重要的地理学发现,感受不同文化和人物的魅力,同时还能从中体会到作者作为探险家的坚韧和智慧。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引人入胜的叙事和重要的学术贡献,使其成为一部值得一读的探险游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