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届大会主席演词 沈慕羽

《教总33年》

19届大会主席演词

沈慕羽

1970.4.7教总大厦槟华厅

 

    去年此时大家聚会之后不久,就发生了轰动内外的五一三事件。祸起阋墙,损失惨重,为空前浩劫,令人信怵目惊心。所庆幸者,为各地同仁获上苍之庇佑,安全无恙。劫后余生,把晤一堂,欢欣之情,岂可言谕。愿上苍永保本邦升平,万民幸福,华教永存。

 

    目前我华教同仁所急切焦虑者,其为阿兹报告书对华教之重大影响,与小学五年级检定考试废考华文一科之事。此两事,羽曾评论多次。今不惮烦,再加阐述,非故意挑剔,实因事关华教之休戚。心所谓危,不可不披肝沥胆,以尽言责。

 

《阿兹报告书》

 

    关于阿兹报告书对华教之影响,去年大选期间,曾为热烈辩论之主要课题。反对党即由此而获得不少选票,执政党也因此而失去不少选票。选票之得失,便可测验人民对这报告书是否欢迎。现在重提这报告书,如不能将人民所反对的部份加以删节或修正,换汤而不换药,则这报告书仍旧是不能为全民所接纳的。

 

    不受欢迎的几点:

 

    ()将华校董事部改为发展部:华校是华人所创立的,出钱出力,有史可稽。它是学校的主人,它应有主权。现在改为发展部,形同虚设,名存实亡,无异是鹊巢坞占,以怨报德,这对于整个华人社会将有极不良影响。

 

    ()应以华文学历为华校教师之资格:华校顾名思义,是以华文为教学媒介。除英文外,其余各科,都必须由通晓华文的教师来负责传授。现在这报告书只承认剑桥文凭和马来西亚教育文凭,为教师之最低资格。换句话说,华校教师除少数获得这种资格之外,其余的都是不合格的。如果这样,则华校教师百份之九十巴仙将受影响。

 

    华校既然用华文教学,又何必一定要英文的资格和马来文的资格呢,这使人忧虑将来华校可能步英校之后尘,用国语及英语来做各科的教学媒介语。华校之存亡,在此一关,这并非神经过敏,而是可根据事理而推测的。要不然,何苦华校数师要考获剑桥文凭或马来西亚文凭呢?当局如保证不消灭华校,则对华校资格,不应有这两项之决定。反之,应以华校出身之学历为华校教师资格,方为合理。否则只懂英文及马来文的教师,怎能胜任用华语来教学呢?

 

《永久性教师之职位,不应受影响》

 

    打从殖民地时代起,历经日本统治时代一直到独立后,华校教师都是经过合法手续申请之后再经过政府一再调查或鉴贼训练,而后发给教学执照,承认为永久性之合格教师。这有如法庭发出的公证婚书,长官签名,有政府的钤印,放之何处,皆受承认。现在这结婚的人已经有子有孙了,当局才说他们夫妇的关系,不合现行规例,岂非笑话?

 

    吾辈老教师,吃了二、三十或四十年粉笔灰,徒子徒孙满门墙。今日社会上头角峥嵘,对国家社会有贡献者,不少是当日的门徒,可是,现在这些在祖级的或父级的教师,资格反有问题,这还成什么体统?论功行赏,他们虽不敢居公侯伯子男之勋位,最低限度,也应该有个PJK或者PPM纪念章。今反受奚落,怎不令人怨叹!

 

《提高师资须兼顾华校教师来源》

 

    师资水准之提高是件好事,也是应该提倡的,要提高学生学业水准,当然也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我们一百巴仙赞成与支持。但是,以往教师的合法资格,应不受新制度的影响。

 

    日昨阿兹法官对此问题发表澄清谈话,说永久性教师,纵未有教育文凭,仍拥有永久陆职位。这项声明,给永久性的教师一粒定心丸。但愿言行一致,勿再生枝节,最好把报告书第九章有关教师参加考试的规定加以废除,那就使人更安心了。

 

    姑不论谁是谁非,然这报告书显然忽略了华校师资的来源。是有意还是无意,明眼人当可看得一清二楚,因它规定最低资格,为英文的剑桥文凭及巫文的马来西亚文凭。这两种资格,最适合英校及巫校之用,华校老的退休了,后继还有人吗?华校为本邦教育的一环,为兔使人对此事的疑虑,政府应列华校高中为此项资格之一。中、巫、英俱全,万事就可解决了。

 

《重新检讨勿避重就轻》

 

    此次重新检讨之通告,当局特别列出所讨论的,是侧重于薪金及服务条例。另有的问题,则列入其他-项。我觉得这未免有避重就轻之嫌。报馆记者一再请我对此事发表意见,我都特别强调,华校的本质不能改变。

 

    华校的本质如不存在,那么即使有优厚的待遇,有谁可以享受呢?如能享受,又能享受多久呢?人无远虑,必有近虑。只贪眼前的享受,没有想到后来的结果,是最可悲的。我们不要做个出卖灵魂人,应该站稳立场。

 

《母语教育受重视》

 

    世界的教育家一致公认,最有效的教学媒介,莫如采用母语。文学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强迫别的民族接受自己的语文,这是一种违反人道,也是为联合国人权宣言所不容许的。

 

    华人远在二千多年前,已有统一的语文,六十年来也有统一的语音。儿童未入学,都已能操华语应对。华校学生历年来参加小学公共考试,都能获得优异的成绩。这便是因为能用母语教学所收到的效率。为保持本邦之学术水准,我政府应重视宪法一百五十二条,所赋予各民族自由学习母语母文之权利。鼓励与发展,不应有斯限制或阻难。

 

    自古以来贤明的统治者,以王道统治天下,使万民翕服,统治者能顺人民之意愿而实现之,敢能王天下。去年英国查理士太子受封为韦尔斯太子,贵为王储,先学习韦尔斯语,就任时且以韦尔斯语宣读诏书。英国统治香港,其官员必先精通粤语,甚且能阅读华文。这种政治手腕可作本邦的借镜。

 

《五年级检考不应废除华文》

 

    五年级检定考试实行已有三年,今年突宣布华校不考华文一科,印校不考印文-科。这种措施引起一般人反问,为英校不不考英文?巫校不不考巫文?而独对华、印校采取此种步骤。使人有种感觉,认为政府的教育政策有重此轻彼之嫌。再则给人民一种不良的印象,认为这是政府要压低华文程度的一种手段,改变为华人重视华文的心理。再进一着便步英校改型的后尘。

 

    孙子兵法有讲:『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民心才是政治的资本,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有许多的祸根便是藏在无意或有意的不平措施下而酝酿的,为智者所不取。反抗力是从压制而来的。我们要提防五一三事件重演,必须争取民心,惟有人民心诚悦服,才能对国家效忠,而达致真正亲善。

 

    我衷诚要求五年级检定考试,应恢复华文一科。这对政府无毫末之损失,何乐不为?

 

《华人可爱》

 

    战后东南亚许多国家获得独立,它们由于本身的落后,鉴于华人能在各地方建立经济基础,发展文化教育,可能是一种心理上的错觉,于是对华人产生妒忌和恐惧的心理,继之而敌视或仇视,有者把华人看为是第二种犹太人,有的把华人当着是洪水猛兽,进而举行排华运动。但是每次排华的报应,便是发生通货膨胀或经济混乱的现象,是祸是福?这种排华的行动,只有招惹本身的损失。华人还是一样的忍气吞声,奉公守法,华人实在是一个最可爱的民族,他们入乡随俗,入港随湾,适应环境,他们是最知足,最厚道,最守法,最效忠的民族,仅求有吃有住,是一个懂得自量,自爱的的民族,他不做过份的祈求。他们受了孔子儒家哲学思想的熏陶,抱着四海之内皆兄弟,还有世界大同的理想,他们也受过近代中国革命导师孙中山先生扶助弱小民族的影响。只有跟各地人民和睦相处,扶助各地的人民。华人固有的道德观念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忠孝』两字,便是对当地尽忠尽孝,『仁爱,信义、和平』也就表明华人处世的态度。华人有史以来,从未欺凌任何民族,只有协助和万邦,以德服人。他们在各地发展经济,促进繁荣,其大批移殖东南亚各地最少有数百年历史,他们的祖先披荆斩棘,披星载月,为发展南洋的开路先锋,对当地的贡献是罄竹难书。如今到处可以看见累累的坟山,那些都是开发东两亚最早的功臣,也是最效忠的早期公民。他们是凭着勤俭、刻苦、劳力而建立事业的基础,他们是利用天地所赋予的富源而白手成家,他们并没有用非法手段向任何人明抢暗夺,于情于理,应受到尊敬和维护。前英属与美殖民地特立尼达独立后首任总督是华裔何才爵士,圭亚纳于日前独立,首任总统是华裔钟瑟,可见华人在他处是如何受到尊重。如以化外之民来对持他们,简直是以怨报德。

 

《华校更可爱》

 

    华校是华人出钱出力创办的,迄今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了。华校除传授智识和谋生技能外,最注重人格教育,更以华人的传统道德为训练目标。独立之前,华人是华侨,故课程与中国相同,独立后华人成为本邦公民,所有课程之内容完全以马来西亚为效忠对象,华校学生能唱国歌,对国旗敬礼,国语成为必修科,处处遵照政府之条例办理。华校没有披头四,没有喜癖士,华校学生毕业后通晓三种语文,可以做白领阶级,也可以充当蓝领工作。

 

    最近一年来,由于华校的改制,华校的学生增加了,尤其是华文的补习夜校,充斥着英校毕业的学生,甚至马来人,印度人和红毛人也不少参加华文的学习。他们为什么要学习华文,他们说『不懂华文不容易找到工作,懂华文方便得多』,这是由衷的话,也是最实际的话。教育就是生活,生活不能离开教育,要为本邦子女谋出路,应该注意本邦所需要的是什么?人的手指有长短,宝玉也有瑕疵,华校独立中学难免偶然也有若干小事发生,可是这些问题如和前些时候反政府,反领袖的本邦最高学府和学院的公然行动比较,那么华校的小事,实微乎其微,所以我说华校是可爱的。政府的教育政策和制度应该以华校为蓝本,取华校之长,补他校之短,则无论是品德或学业水准,都可提高,在出路方面,将更广泛。

 

《政府应增设华文师资训练班》

 

    据调查本邦华校人数仅次于国民学校,年来华校学生激增,由于政府对华校师资之训练并未依据所需之师资人数,而加以训练,放全马各州华校之师资,不论中小学,均非常缺乏,柔佛州之华校临时教师不下二百人,其他各州数十或上百者不等,政府目前只训练英巫校之师资,而日间师训之华文班仅有一,两班而已,不知用意何在?华校缺乏合格之专业教师,其影响教学之成绩,自所难免。目前政府虽为一九六六年服务以后之临时教师设立训练班,然并不普遍,此种教师荒的现象如不加以补救,退休教师随着增加,而以不合格者暂补,此乃一严重之间题。况且政府规定,华校如征聘临时教师,必先录用拥有剑桥九号或马来西亚文凭者,其次为高中离校文凭,再次为华校高中毕业生,在此三种资格中,由于剑挢资格者有优先权,故被录取之机会较多。彼等之中不少拥有华文及格者,其先大都是华校小学毕业后被派送入英校,在英校只受部份时间之华文课程,有者每周只有一百廿分钟,较多者也不过二百四十分钟,其余均为英校课程,故华文水准与华校高中之华文水准相较,实有一大段之距离,然政府却舍华文较好的华校高中生,而录取华文程度较差的剑桥生,对华校来说是不相宜的,最可忧者其惟担任中学之华文师资越来越少,以前中学的华文师资是来自中国,学有专长之学者,如今由于老者退休,后继无人,只好以次者充任,没有好的师傅,怎会有好的徒弟?希望当局重视此项问题。

 

《哀蔡任平》

 

    去年大会时,我们曾经为孔翔泰先生逝世致哀,可是流年不利,去年与今年我们教总的元老蔡任平及邝国祥两位先生又相继而去,耆宿云亡,痛失领导,怎不令人哀伤!

 

    蔡先生服务教育界四十余年,为霹雳育才中学奠定巩固基础,青莪乐育,桃李满城。如今霹雳社会之领袖以及农工商学各界之领导人物,泰半为其当年门生,丰功伟绩,永留青史。育才中学有蔡任平图书馆

以纪念这伟大的教育家,是一种崇德报功之举,当有所慰安。蔡先生学问渊博,品格崇高,他是日本留学生,在日本时代他不为虎作伥,高风亮节,永使人敬仰。其著作等身,对于教育之改进,尤具独到之见解

。他虽届古稀高龄,教总开会,他都不惮跋涉,从迢远之怡保,赶到首都,还得辛苦的爬上教总四楼礼堂,从不缺席,这种为华教而牲牺之精神,永铭在大家的怀里。去年他因病不能出席教总大会,我们深以他的健康为虑,竟不幸而言中。蔡先生的一生:早上课,晚上课,上完最后一课,才放下他的责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他一生的写照。蔡老先生人虽去了,教学的精神却永远不死!

 

《斗士又弱了一个》

 

    凭吊蔡老师后半年,教总元勋之一的邝国祥先生,也随蔡老师息劳,从此华教的斗士又弱了一个,华教阴霾密布,犹未见曙光,竟尔『出师未捷身先死』,怎不『长使英雄泪满襟』?

 

    邝老师历任槟城时中校长,学到养深,才华不群,著作甚丰,对于槟城掌故,如数家珍。课余之暇,兼任报馆副刊编辑,极负盛名,为槟城才子之一。邝老为人和蔼,甚孚民情,任教总秘书及摈城华校教师会主席多届,贡献极大。其一生与文教结不解缘,功绩卓著,去年荣获槟城州长PJK服务有功勋章,亲友闻讯,莫不额手庆贺‘其哲嗣均受高深教育,各有成就,堪称兰桂腾芳,一门俊秀,鸥昌君且任玻璃市教师会主席,为教总理事,父子两代同任教总要职,亦华教奋斗史上之佳话。邝老居丧在槟,余以关山遥阻,且非假期,特嘱副主席周公曼沙代表致祭,以示敬意。邝老之逝,实为华教不可弥补之损失,愿邝老在天之灵,护佑华教永存。

 

    今天诸位在短促的假期中拨冗出席大会,更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使大会增光不少,谨致谢意,顺祝大家康乐!

 

 

1969513事件之后,全国处在『紧急法令』之下,任何集会都必须获得警方批准。图为教总第19届大会的开会准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