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2日星期三

《五一三悲剧》~十一、制造紧张情绪

《五一三悲剧》



十一、制造紧张情绪
 
 
如说是马来亚共产党造成五月十三日暴乱事件用以立刻夺敢政权,这是不确实的。他们并没有准备好这个步骤。事实是马共党徒,马劳工党内的共党代理人及受酬私会党代理人同时活动,制造种族紧张气氛而达到危险高峰,马劳工党大体上遭受马共的影响,而其党员差不多全部都是华人,因此就具显著的沙文主义色彩。在一九六九年五月四日,一群马劳工党青年被三名警察巡逻员发现在甲洞区涂写反大选标语。被喝令停止时,该数名青年以铁棒和铁质弩弹还击警员。因此,警方迫不得已开枪自卫。其中之一名青年受伤而丧生于医院里。
 
上次一名巫统工作人员在槟城遇害其葬礼肃静,与马劳工当对此名青年的葬礼适得其反:马劳工党设法将此具尸体冷藏保存,并择定于大选投票日举行大规模葬礼。藉以破坏大选进行。警方发给出殡准证,指定出殡期为五月九日而非五月十日,同时规定送殡人数不得超过几百人。而且所经过的道路以不阻碍吉隆坡交通为限。
 
这些份子藐视警方一切命令,而举行一大规模游行。送殡者为数估计有一万人,途经吉隆坡市中心。沿途中高喊毛泽东口号,唱「东方红」歌和高举毛泽东肖像与红旗。游行队伍经过吉隆坡市中心,致使各主要街道交通顿形壅塞,并向路上巫人挑衅,用马来语高呼:「马来人去死!」及「血债必须以血来还!」
 
鉴于隔日是全国大选投票日之故,警方乃奉命以最高度忍耐性执行工作,于是一项不幸冲突才得以避免。在这种情形中,一九六九年五月十日之大选投票日在无任何严重意外下顺利举行。

《五一三悲剧》~十、私会党与政治

《五一三悲剧》



十、私会党与政治
 
早在上世纪初期华籍移民开始涌入本邦之际,私会当组织就开始在本邦萌长生根。当时本国缺乏坚强的法律,保安及经济基础,致使私会党获得扮演重要角色。他们最初政治活动记录,登载于上世纪中期档案中。当时,他们企图在霹雳州制造纷乱,导致英国干预及在一八七四年邦咯协定之签署。私会党向来所扮演的角色都是破坏性的。诸为:鸠收「保护」费,勒索,绑票,抢劫等重罪。
 
这些私会党对某部份华人掌握传统性的控制,其活动在近数年来日益增加。在最近大选期间,私会党向一些候选人实施若干影响力。在一些地区内,除非候选人缴纳「保获费」,否则难以进行竞选宣传活动,在某些地区,尤其是在吉隆坡,私会党便用贯用的压迫及恐吓手段来获取支持。有一些被沙文主义所驱使的私会党代理人,全心致力制造种族紧张情绪,其目的是削弱本邦。
 
在吉隆坡发生的种族冲突事件,已被证明与私会党实有连系,而且有些私会党徒,确是马来亚劳工党内一些被马共控制的支部的党员。他们为自已所确定的目的而工作:即制造及维持紧张气氛,以便继续扩大其勒索勾当。

《五一三悲剧》~九、种族性政治

《五一三悲剧》



九、种族性政治
 
在最近的长期竞选期间中,有些不负责任的候选人,利用种族性问题种族情绪。这些投缘份子的成份从一个极端达到另一个极端:首一个极端作竞选宣传,在其种族性的竞选演词中,显露出彼等正在明目张胆,挑拨是曲解和抨击宪法中的弟一五三条条文;其它一个极端是利用巫人恐惧心理,说巫人会被非巫人所埋没。更为极端的一派;就是那些质问巫人是否具有历史的根据而被视为马来亚土著者。
 
在群众大会中,从他们在演词所强调的不同要点,都可以看出这种挑拨性的手段和技术。他们对懂得英巫语的听众所讲的话,和对懂华印语的听众所讲的话,完全有不同的强调。在他们所印发的宣传手册和传单,也采用同样的手法。以当地语文所刊印的手册和传单,尤其是特别看重在挑拨种族情绪。
 
他们屡次宣称,政府当局于政府部门转任职员时特别注重聘任巫人而将非巫人摒弃,同时又宣称巫人已掌握民事行政兴军警方面大权,特别是在政府第一级公务员中尤甚。
 
在此处我们值得将这些谴责,和本邦各族人士担任政府高级公务员的数目,互相比较。
 
各族担任政府第一级公务员统计表〔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一日的实情〕
 
 
巫人
非巫人
总数
行政服务
706(57.8%)
515(42.2%)
1221
专业服务(不包括教育)
385(19.2%)
1613(80.8%)
1998
教育官员
51(29.9%)
122(70.1%)
173
警察部队(因保安理由,实在人数不予公报)
38.7%
61.24%
100%
武装部队(因保安理由,实在人数不予公报)
64.5%
35.5%
100%
 
 
在其政府部门和法定机构中,巫人及非巫人公务员的比例,更显出巫人占劣势,其特出的例外就是在军警中的下级人员,因非巫人对此项工作久已不感兴趣。
 
上述数字揭发了非巫人在所谓巫人领域的公共服务机关内所占的人数。巫人对于摒弃非巫人之说,认为是一种蓄意的曲解。一向认为已被摒弃于本国经济圈外的巫人,现在开始顾及彼等在公共服务机关的地位亦将会受到威胁,但非巫人政客对大部份非巫人商场向巫人施行闭门主义行为从未提及。
 
首相在整个竞选期间内,对此类利用种族情绪挑拨的行动,曾经发出过警告,他在四月十五日在庇胜演说词中曾警告民行党不得触犯宪法中第一五三条。他说:「如果他们〔民行党〕这样做下去,国内必会发生混乱,而我们目前享受的繁荣亦会随之烟消云散。」
 
在竞选演说时,有一些非巫人的种族份子,不断挑拨同族人对巫籍警察人员的不满情绪,谓警察人员在执行职务时有偏袒之处。这些人直接造成一部份非巫人的种族对法律和政府发生蔑视。
 
竞选期间的长久,对于马来西亚的种族和谐,大为伤害。政党中双方的极端份子,继续一方面高唱「土著主义」,另一方面又高唱巫人贫乏的老调。在一个具有这样明显的种族文化与经济类别的社会里,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趋势。结果使到大部份心怀广阔的巫人以及那些决心效忠的非巫人进入困难的处境。

《五一三悲剧》~八、芝麻争端

《五一三悲剧》



八、芝麻争端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一日早上,大山脚公市又发生一项小殴斗事件,种族纠纷遂由此引起。一名公市巫籍雇员因小事发生口角而被一名十五岁华籍菜贩以锄头痛击。当此巫人向其上司办事处投诉时,约有四十名华人出现,其中三名进入该办事处并殴击该巫藉公市雇员。
 
投诉后,因为不满警方所采取的行动,该巫人在巫统人员陪伴下,竭力向该县理事会主席及县长投诉,但找不到他们。经数度寻找后,终于翌晨十时始从向该县理事会主席当面投诉。当时种族紧张情绪已达高峰,约半小时后,大约卅名巫、华人在大山脚公市内赤手空拳打起来,结果造成一名华人及一名巫人爱伤。翌日该巫人逝世。一连串的殴斗及纵火事件随着发生于大山脚区,致使一名华人丧生,及数华人受伤。
 
该被击的巫籍雇员是一名当地巫统人员。一些巫籍极端份子对此被殴事件认为对巫籍居民的一种挑拨行动。此种看法迅速地激起了紧张情绪。当局为防止不良份子从中利用局势起见,乃于一九六四年七月十四日全区施行戒严。此项戎严令直至十天后方才解除。一批人士因与此事件有所牵涉而遭逮捕。
 
此一连串的事件的发生,虽无被任何政党或颠覆份子挑拨或利用之现象,但是,私会党代理人确曾利用此种局势去恐吓当地居民,以便鸠收「保护」费。

《五一三悲剧》~七、岛上对抗

《五一三悲剧》



七、岛上对抗
 
 
邦咯岛上华巫两族居民素来存有误会和忿恚的情绪。华籍歹徒特别是私会党徒及惯于鸠收保护费的巫籍败类一向意气未能相投。
 
在这种环境下,遂于一九五九年五月一日在双溪槟榔发生了一场因两名华巫人士口角而激发殴打事件,随着便形成了华巫对抗,结果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冲突,致三名巫人爱伤,财物损失颇大。事后不久,又有约廿名持有刀剑的巫人向约卅名持有各种武器的华人前进,幸警察人员及时赶到,殴斗事件始不致重演。
 
一九五九年五月二日该岛回教领袖,召集巫人在回教堂开会,计划自卫步骤。当时约有六十名华人睹状,即以长刀尖棒及玻璃瓶等武装起来,声势汹涌,群集离回教堂约廿码的地区。此时巫人亦匆匆回家,以长刀武装起来,再返回开会地点,华人以长刀石块及玻璃瓶等物迎击。在纷乱中附近一间华人公司被人纵火,全部焚毁,回教堂附近的六间华人屋宇亦遭同样命运。华人于愤恨之下,便向巫人施行报复,致使一巫人死亡,五巫人爱伤;华人方面,亦蒙一死二伤。事后三五成群的私会党徒在岛上流荡,击伤数巫人及毁坏大量财物。紧张局势蔓延至邦咯岛附近之村落及市区,但在当局严防之下,局势才不致恶化下去。
 
一九五九年五月三日,当局施行戒严,限制任何人士进入或离开邦咯岛,同时逮捕数名主犯归案和搜获种种色色的武器,亲善委员会也随着成立,警察方面亦加强巡逻。首相,副首相及数名部长莅临该岛,劝告居民保持冷静。

《五一三悲剧》~六、傍徨与猜疑

《五一三悲剧》



六、傍徨与猜疑
 
 
在本邦最近历史中,华巫间的猜疑具有一贯趋向,而各种形成的种族冲突事件亦有记载,此项记载表现出一个方式,就是这类事件之大规模者,通常发生在华人占大多数而又匿有强大私会党的地区,其起因住住由于华人私会党兴巫籍败类之间的冲突。
 
当英国联邦政府将槟城升格为都市时,一种猜疑气氛即已普通笼罩着华巫两族。各族人士对其政府这项决定,发生了种种不同的反应。因政治原因,槟城巫统拒绝参加该百适年庆祝及槟城升格典礼。结果谣言猖獗,谓巫人会将游行队伍在中途驱散。
 
该项游行终于在一九五七年元月二日早上十时卅分,于缺乏巫人参加下,依时举行。同时,队伍中相传说,谓将有骚乱事件发生。随着领头警车被遣往调查其它事件,但不久后又迅速归附游行队伍。当时华人队伍却误认为这是巫人袭击殿后队伍的确证。游行队中很多参加者立即旗旗帜卷起,并开始将花车拆开,用所得木材当作武器。其它队员亦进入附近往宅,取去菜刀斧头及其它武器。
 
因局面过于紧张,值勤警员便开始驱散游行队伍。但一群为数约五十名华人,于逃避中竟将数巫人逐入一往宅内。一名值勤华籍警长上前干涉,以便保护这批巫人的生命,而头上竟遭斧头劈伤,迫不得已便开枪自卫,结果一名华人死亡另一名受伤。不久,警区主任亦率一队警员临场视察,游行队伍亦于此时四散。
 
以后袭击和小规模冲突的零星事件,屡有发生。一九五七年元月二日至八日间,有四人被杀及四十八人受伤。

《五一三悲剧》~五、共产党卷土重来

《五一三悲剧》



五、共产党卷土重来
自数年前被驱入地下后,马共已成为一个蛰伏性的武装组织,其成员并未放弃其夺权幻梦。近数年来共党成员暗中准备政治性的卷土重来。马共的活动表现了具体的战略:长期性逐步侵蚀的「弱化」策略,主要就是利用经济和种族等敏感和富于分化性的争端来削弱国家。例如:
〔甲〕一九六七年旧币贬值时,显著身份已被获悉的毛泽东派特务乘机四出散播反贬值宣传,领导非法示威游行及酝酿不满情绪,利用当地种族间敏感局面行事,槟城被选为目的地。共党勾心斗角,利用局势酿成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廿四日的华巫冲突,结果丧生者数人,受伤者更众,车辆亦遭焚毁。事后,种族间的疑忌及不安,经过多时仍未获消除。
〔乙〕一九六八年中,有十三名马来西亚破坏份子--两名巫人,十一名华人--因对抗时期中犯叛国罪被判极刑。毛派特务乘机个别利用种族情绪及人类同情心为借口,进行剧烈与大规模的宣传,结果不但获得当地华人支持,且吸引了国际同情。除当地社会领袖作出呼吁外,罗马教皇亦致电东姑首相为死囚请命。国内情绪沸腾,种族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幸东姑首相获柔佛及霹雳两州苏丹御旨,将死刑减为终身监禁,否则种族冲突难免发生。
〔丙〕在一九六九年四月廿日,即大选前两星期,一名巫统工作人员在槟城被颠覆份子暗杀。此辈与毛派有连络的颠覆份子,当时正进行鼓动抵制大选行动。同时种族情绪已达到险恶程度。幸巫统领导人及时训示支持者给死者以庄严的葬礼,而避免任何张扬,严重的种族冲突方获幸免,而毛派份子欲乘机激起种族冲突的阴谋亦不得逞。

《五一三悲剧》~四、一九四八年紧急状态

《五一三悲剧》



四、一九四八年紧急状态
 
 
以华人为基干的马来亚共产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开始叛变,其目标是推翻政府及夺取国家政权。为了应付此项威胁起见,当局在一九四八年六月廿日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此次共产党暴力行动是一项在国际共产集团领导及鼓励下,明目张胆的夺权企图。
 
此种叛变以巧妙及富于沙文主义的论调为宣传方式,无怪得到大部份华人社会的响应。在另一方面,保安队伍人员大多数是来自巫族。因此,巫人认为共产恐怖行为就是一项来自华人的威胁。另一方面,华人由于保持文化隔离,对本邦不多大留恋,致使巫人对华人感到怀疑。
 
同时,政府已感到必需团结人民,缔造单一的马来亚国家,以使对抗华人共党份子。大众宣传媒介致力宣传此种单一的马来亚国家概念,但初期成功有限。在一九四九年及一九五一年之间,殖民地政府召募华人参加警察队伍,但反应不佳。仅有两百华籍青年应征。当一九五0年实施国民服务时。大批华、印青年设法离国。一九五一年二月至八月期间,超过一万名华籍青年潜返中国逃避服役。这种情形增加了巫人的失望,及导致官方一些批评。当时葛尼爵士曾这样指出:「华人方面的似乎不愿协助,激起其它民族不满的情绪。这些人士﹝华人﹞舒适地生活并唯有全心致力去赚钱………。」
 
一九五二年第二次召募二千华籍青年之举亦告失败。虽然马华公会提供受训者在受训期内每人可得五十元至二百元津贴,结果也无济于事。然而,仍有数千来自各阶层的华人,尤其是来自马华公会和公务人员,支持政府及作出很有作用的贡献来结束紧急状态。

《五一三悲剧》~三、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恐怖行为

《五一三悲剧》



三、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恐怖行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新加坡势将沦陷时,稍受英人训练的马来亚共产党游击队被派至马来半岛上进行抗日工作。这些游击队相继成立抗日队伍,命名为「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独立支队」﹝抗日军﹞。此种组织系由华人支配,但在日军占领期间,其它抗日队伍亦有加入而壮大其阵容。以游击队的角色,抗日军对日本军并无成为一种严重的威胁。
 
在表面上,马共虽对联军表示合作,但暗中却准备把抗日军扩展为一支永久性的武装部队,准备于日军被联军击败后,夺取马来亚政权。在日军投降后,马共和抗日军公开露面,控制全国。在一九四五年七月间从森林出来后,抗日军除与日政权暗中勾结外,又以「人民罪犯」的借口对人民施行大规模的迫害行动。
 
当华人以抗日军的身份全副武装出现时,就引起一部份华人采取一种被巫人认为自傲和冒犯的态度。在日军投降至英人实际恢复统治中的三个月内,抗日军设立所谓人民法庭,大施暴行及处决不少华、巫人士,凡在其势力下之居民鲜能幸免。在这短短的抗日军势力期间中。不少无辜巫人惨被杀害。此类事件在巫人心坎中留下一个洗不脱的印象:就是华人优势可产生的危险。这类事件结果造成巫人向华人报复,致在乡村地区发生广泛及严重的种族冲突。

《五一三悲剧》~二、战后英国政策

《五一三悲剧》



二、战后英国政策
 
 
    战后,英政府认为英国在马来亚的政策应有改善必要,以符合「现代化」。当局企图将所有马来各州,槟城和马六甲组成一个马来亚联邦,以期提高各州行政效能,盖英政府对战前各州独立行政效能不感满意。此计划实质上摒弃战前英国承认巫人政治身份的政策。它包含以下两项内容:第一、行政组织不顾各州苏丹的权力与地位而实行统一。弟二、巫人将会失去其战前的地位及政治身份,因为任何种族人士都能享有公民权利﹝日本国民除外﹞。凡是出生及居留在马来亚联邦的人士都属于同一政治阶级。英政府白皮书内有如此一段解释:「目前马来亚行政体制已达到简化和改革的阶段。」
 
    英政府持使何罗麦买高爵士被派来马来亚,其仕务是代表英国政府获取各州苏丹殿下之同意,以期签署马来亚联邦之正式协议。
 
    此种威胁激起了马来民族主权的一个高潮。巫人对不利的经济情况及由移民所造成的政治经济竞争,日益感到不安,深恐巫人在经济及政治上将会被非巫人所埋没。巫人一向「是惯于生存在一个贫穷国家中的穷人,而现在则变成生存在一个富裕国家的穷人」,他们感到此项对其政治地位的威胁,将使其生存受到危害。由于四周亚洲民族运动的鼓励,特别是印度尼西亚及印度,巫人决心反抗英国制造「马来亚联邦」的计划。他们亦恐怕受华人统治,因为他们对华人的效忠仍然持有若干怀疑。上文曾提到,移民对本国文化缺乏认识。在巫人来说,对苏丹和国家效忠是传统性的;在巫人心目中,华人的「效忠」祇是对国家的政治效忠---指公民权及政治利益及支配性---而言。
 
    由于巫人大力反对,这个「马来亚联邦」计划终于在一九四八年被放弃。此麦买高协约被废除后,接着以「马来亚联合邦」代之,制定一个朝向自治政府的步骤。巫统反对麦买高计划是巫人团结的象征。该当原则上同意发给公民权予那些真心效忠本国及愿意宣誓效忠本国的非巫人。虽然巫人作此让步,但在移民各族中仍大有不满,他们认为此让步并不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