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5日星期三

巴力拉惹庆中元理事会 拨1.3万捐公益慈善

星洲日报2018.09.05

巴力拉惹庆中元理事会 拨1.3万捐公益慈善

    (峇株巴辖4日讯)巴力拉惹庆中元理事会昨晚在盂兰胜会活动拨出约1万3000令吉,捐献本地华小奖励金及、外坡学校及慈善团体。

    受惠单位包括:青年促进会举办中秋园游会经费3000令吉、光南华小优秀生奖励金2100令吉、华仁中学3000令吉、新文龙中华中学、郑秀春、叶盂丝各1000令吉、峇株德教会洗肾中心500令吉、居銮残缺人士协会、杨绍发、张美芳和林金花各300吉。

    该庆中元会一连6天举办盂兰胜会,并于9月1至6日聘请新赛风闽剧团公演3天酬神戏,接著于9月4日至6日礼聘桃花歌舞团助兴,共庆国庆日及普度盛典。

    庆中元会主席拿督曾祖业表示,该会每年捐献款项,主要来自盂兰胜会标福福物所得,取之社会,用之社会,为社会公益尽点棉力。

    他勉励今年的华小奖励金得奖者努力加油,创造另一高峰,落榜学生不要气馁,加倍努力以成为来年奖励金受惠者。



”燕子“袭日 海陆空瘫痪 关西机场成泽国关闭 百万人疏散

星洲日报2018.09.05

”燕子“袭日 海陆空瘫痪 关西机场成泽国关闭 百万人疏散

    (东京4日综合电)25年来吹袭日本的最强台风“燕子”周二登陆四国德岛和神户市附近,所到之处频传灾情,在全国已造成至少8死348伤。受“燕子”影响,全日本海陆空交通一片混乱,其中建立在人工岛上的关西国际机场因淹成泽国而全面关闭,对外唯一联络道还被一艘油轮给撞上。

逾700航班取消8死348伤

    目前全国700多班国内外航班取消,部分新干线及渡轮也都宣布暂停服务·当局至今已向各地逾100万人发出紧急疏散通知,另有160万户停电,3千游客受困。

    “燕子”在中午登陆四国德岛,下午2时左右登陆神户市附近,正以时速55公里的速度向北北东前进,以台风威力最强的眼墙结构直袭,大阪测得每秒47.4公尺的阵风,是57年来的最强风速,多地也出现16、17级以上的强阵风,打破德岛县、和歌山县、奈良县多个测站的风速纪录,为日本近年来罕见的风力。

    气象厅指出,“燕子”最高阵风时速216公里,中心最高风力达时速162公里,足以将行驶中的汽车吹翻。“燕子”挟带的强风暴雨除了沿海及低洼地区水浸外,城市亦一片狼藉。

    台风登陆地点附近的四国及近畿的地方政府都发出避难指示,其中大阪当局劝告60多万名居民离家避难。

油船撞毁大桥 机场成孤岛

    关西国际机场跑道及建筑物淹水,已无法提供机场服务,所以从下午3时起封闭机场。从闭路电视拍下的画面可见,跑道及停机坪广泛范围水浸,有登机桥被淹没了大半、关西国际机场关闭后,大量游客滞留机场动弹不得。

    一艘停泊的运油货船不敌强风,被强风推向关西机场连接大阪府泉佐野市唯一的一座对外大桥,幸好船上11名船员并无受伤,但已让大阪前往机场的交通陷入瘫痪。由于机场关闭,机场外的人未能离开,如被困孤岛。关西机场的手机信号接收不良,但电力和用水系统则未受太大影响。

    大阪有工地外墙大面积倒塌,碎片坠落马路,险象横生;大阪湾多艘船只被吹走,大批货柜漂流海上,关西地区目前有5.3万户停电。来往东京和大阪的新干线服务暂停,JR京都站天花板玻璃坠落,3人受伤。

    另外有大阪市民拍到大阪海游馆旁的摩天轮,被强风吹动不停旋转的影像。

    此外,“燕子”行进路径上的县市,分别传出零星民众受伤,所幸都是轻伤:但爱知县、岐阜县及三重县,共有28万2000户家庭因风灾停电。

    “燕子”是自1993年以来最强台风,由于暴风中心气压低,令神户一带水位上升,神户市水位超越1961年台风的纪录创新高,沿岸地区不少地方水深及腰。

    气象厅警告,强风豪雨恐将造成山泥倾泻。由于部分受灾地区今年夏天才遭遇严重水灾,当局如临大敌。

海水淹浸短路起火 百部车辆焚毁

    在兵库县的西宫市,“燕子”为沿岸地区卷起巨浪,大量海水倒灌,当地一个二手车场的车辆怀疑遭海水淹浸后出现短路起火,造成近百部车辆被焚毁,并传出多响爆炸声,大批消防员赶到现场灌救,不过,由于现场的道路已被海水淹浸,消防车无法抵达起火的停车场,增加救火的难度。

    首相安倍晋三取消原订周二到福冈及熊本访问,留在东京指示各部门应对台风。



印度濒临史上最严重水危机

南洋商报2018.09.04

印度濒临史上最严重水危机

印度正遭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水危机,多达6亿人面对净水严重短缺。印度到2030年的水供需求量,预测会达到现有供应量的两倍,这项危机将恶化。



未来更趋干旱影响经济 地球主要大河逐步萎缩

南洋商报2018.09.04

未来更趋干旱影响经济 地球主要大河逐步萎缩

    (斯德哥尔摩3日讯)8月26日至31日适逢斯德哥尔摩世界水资源周,国际保育团体提醒世人世界上的主要河流正在逐渐萎缩,未来地球将更趋于干旱,更应重视河流的健康。

    有鉴于洪水和旱灾正肆虐各国及在地社群,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这份《为河流估价》的最新报告,发表于世界水资源周开幕当日,警告深为水患所苦的国家,健康的河流有助于缓解这些自然灾害,如果继续低估和忽视河流的价值,将损失潜在的利益。

    河流的功能直接造福了数亿人,但往往不被重视,非得等到河流消失、发生问题才惊觉河流的重要性。

    报告指出,传统的观点只把河流当作水源和电力来源,忽视河流的其他重要功能,包括淡水渔业、都市的天然防洪机制,以及带来沈积物,缓解海平面上升。

    报告显示,短视近利让全球各地付出昂贵的代价,未来可能导致更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全球国内生产总值(CDP)的19%来自水资源风险高或极高的流域,而全世界大部分的河口冲积平原——包括恒河、印度河、湄公河、尼罗河和长江,都在下沉和萎缩。

    报告指出,健康的河流,尤其是自由流动的河流,除了是许多文化和宗教的核心角色,更为全球人民提供一系列珍贵但日益脆弱的服务。

气候变迁及大坝开发 地球生命水源压力大

    随着大坝不断开发、气候变迁以及灌溉和水力发电的需求不断增加,地球表面的河流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报告提供一个新的框架,可帮助衡量、评估和促进河流带来的各种利益,并提供解决方案,以改善决策和管理。

    报告强调人工智慧、遥测和区块炼等新技术,有机会改善测量水和河流系统的方式。评估水资源、量化生态系服务和利害取舍技术的进步也提供了新的机会。

    最后,报告建议建立有实质作用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和治理系统,连结政府、公司和金融机构,确保做出最佳的整体决策以及永续发展。

    报告作者、WWF全球首席淡水科学家奥普曼说:“河流不只是输送水的管道而已,开发工程牺牲了河流的各种功能,连带而来的损失不应由我们来承受。新技术的出现加上现有的解决方案,现在我们可以兼顾永续经济增长与河流的健康。”

巴黎协定执行艰难 曼谷重启气候谈判

    据外媒报道,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签署至今已经过去了快3年,但各国执行速度远远不如预期,即将在曼谷举行的新一轮气候协定预备会议,备受全球关注。

    到2100年的时候,人类能否做到将全球温度升高程度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只高摄氏2度,甚至只高1.5摄氏度吗?虽然只差0.5度,但如果做到了,世界上很多地区都可以免受自然灾害侵袭。然而,根据联合国最新的报告,我们现在并没有走在朝这个方向前进的路上。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埃斯皮诺萨2日宣布,《巴黎协定》的签署国迄今为止做出的承诺,不足以让世界在本世纪末达到协定的目标。

    埃斯皮诺萨认为,今年席卷欧洲的热浪,北极圈的严重升温现象,冲击澳洲的火灾等事故,都应该对世界各国起到敲响新一轮警钟的效果,让人们意识到,气候变化的确将会危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按照目前的进程,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度升高程度将比工业化前水平高摄氏3度,现在已经高了摄氏1度。

    今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国会议将在波兰城市卡托维兹召开,缔约国将致力于解决巴黎气候协定执行标准的问题,重点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执行标准,和面对自然灾害,应对能力较为脆弱的国家的援助规则等。

    在此之前,曼谷将在本月4日至9日迎宋新一届联合国气候大会的筹备会议。

    在曼谷举行气候大会准备会议预计将对今年5月的波恩气候大会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延长处理,但冉无法达成一致的话,恐会影响年底的波兰气候大会,导致日程一推冉推。



最快2030年被水淹没四成 专家警告曼谷恐陆沉

南洋商报2018.09.04

最快2030年被水淹没四成 专家警告曼谷恐陆沉

    (曼谷3日讯)由于全球气温上升带来更多异常天气模式,如更强大的旋风、极端强降雨、干旱和洪灾,造成海平面不断上升,只比海平面高1.5米的泰国首都曼谷,可能有近四成面积会在10多年后被海水淹没。

    异常天气模式为世界多个低洼国家拉晌了警报,专家预计,建在沼泽上的曼谷将会是世界上受灾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东南亚其他两大城市——雅加达和马尼拉也榜上有名。

    泰国周二起将召开一项气候变化筹备会议,为今年年底在波兰举行的气候峰会作准备,以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谈判,包括减排及为最易受灾国提供援助奠定基础。

    根据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由于极端强降雨和天气模式的变化,曼谷“近40%”可能最早在2030年就被海水淹没。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布阿甘斯里说:“曼谷目前每年陆沉1至2厘米,在不久的将来也存在大规模洪灾的风险,而由于毗邻的泰国湾海水每年上升4毫米,比全球平均还要多,曼谷其实已基本上处于海平面以下。”

    2011年的季风季节气候导致泰国发生洪灾,当时曼谷多达五分之一面积被洪水淹没,好在当局临时建造堤坝,商业区才免遭没顶之灾。然而,泰国其他地区就没有那么幸运,这场泰国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洪灾最终造成500多人死亡。这场洪灾是曼谷在气候变化下,将面对水灾频繁的先兆。

城市发展无节制

    专家表示,没有规划的城市发展和海岸线遭侵蚀,将使曼谷及具1000多万人口深陷危机。曼谷多年来疯狂地发展,如今摩天楼四处耸立,然而这些大楼的重量却让曼谷土地更往下沉。

    曼谷朱拉隆功大学气候专家苏帕孔指出,过去穿越曼谷的多条运河,如今已被错综复杂的道路网络所取代,这加剧了曼谷陆沉的问题,毕竟这些运河也扮演着自然排水系统的角色。

    另外,养虾场和其他水产养殖发展有时取代防止风暴潮的红树林,这也对靠近曼谷的海岸线造成了严重侵蚀,这意味着曼谷将更易受南部海域的洪水和北部的季风洪水侵袭。

赶建2600公里运河网疏通

    曼谷水利及排污署署长纳隆承认,曼谷的“弱点”源于具小型隧道和社区的高度发展。

    他说:“以前可作为储水库的东西,现在已不复存在。我们现有的系统承受力有限,我们必须扩大这些系统。”

    为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曼谷市政府正在赶造一个长达2600公里的市政运河网络,这个运河网络将设有泵站和八个防洪地下隧道,一旦发生洪灾,可将雨水疏散至湄公河。

    朱拉隆功大学也在2017年于曼谷市小心建造一个占地11英亩的公园,该公园专门设计用于排放滔滔雨水,并将雨水重新定向,以确保周边社区不会被洪水淹没。

    不过布阿甘斯里却认为,这些临时解决方案是不足够的。

    他说:“我们需要的是套明确的土地管理政策。可惜曼谷的高地价却使得发展以经济利益挂帅。”



2018年9月4日星期二

在他乡坚韧求有的罗兴亚人

星洲日报2018.09.04

在他乡坚韧求有的罗兴亚人
文:本刊 梁慧颖
图:法新社

    成千上万的罗兴亚人因为受到压迫而逃离缅甸,有些人之后一直过羞颠沛流离没有保障的生活,有些人则以难民身分在外地暂且安定下来。

    《法新社》报道,日前估计约有150万名罗兴亚人流散世界各地,从孟加拉的难民营到欧洲的医院都有他们的足迹,当中不乏上了岸而回过头回馈族人的励志故事。

·德士司机兼翻译员

    2008年,在盂加拉难民营待了17年的尼占(Niiam Uddin Mohammed)与家人来到英国,落脚于布拉德福德。

    跟很多罗兴亚人一样,尼占当年出生的时候,他的父母受缅甸政府阻拦,无法为他报生。因为这个原因,目前在布拉德福德生活的罗兴亚人,当中有差不多一半的人口包括尼占,生日日期都被官方定为1月1日。

    “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太太、我的兄弟和我的祖母,我们都在同一天庆祝生日。”尼占开玩笑说,大家同一天生日的好处是可以节省开派对的开销。

    尼占目前的工作是开德士,以及在英国的医疗机构兼职当翻译员,身为英国罗兴亚人社群的公益负责人,他说他的使命是维护罗兴亚人。

    “我希望我的孩子也会为罗兴亚人卖力和解放他们。”

·跆拳道冠军

    因为军方的镇压,大批罗兴亚人去年逃往孟加拉的难民营,虽然保住了命,生活却停摆了下来。莫哈木塞林(Mohammad Selim)不想浪费时间,于是便在简陋的棚屋里,教8岁的女儿跆拳道。

    莫哈末寒林现年34岁,年轻时他曾经是跆单道冠军,但因为是罗兴业人的关系,遭阻止使用缅甸官方的运动设施。

    “我们贫穷,而且从来不受尊重。”但是自从接触跆拳道这项运动之后,他学会什么叫尊重,希望女儿也学起来。

·医生

    安妮塔(Anita Schug,37岁)小时候的生活不好过,但比起很多同乡她还是算幸运,因为她后来到欧洲念书成为了神经外科医生,目前在德国的医院工作。

    做什么事都好,她说她往往需要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的努力,但她已习惯接受挑战。她目前除了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中坚的社运分子,为欧洲罗兴亚理事会效劳。

    反罗兴亚的人常说罗兴亚是入侵缅甸的少数民族,但安妮塔说:“有历史证据显示若开邦人和罗兴亚人和平共处了好几个世代。”

·社运分子

    马来西亚是其中一个收留最多罗兴业人的国家,估计有人约7万5000名罗兴亚人逃亡到了这里;然而,很少罗兴亚人尤其是女性,在这里有机会上学、工作和享受医疗福利,莎丽花(Sharifah Shakirah)目前想仿的就是改变这个局面。

    原笨住在盂加拉和缅甸边界的她,在5岁时来到马来西亚跟家人团聚。多年来,她勇于挑战族人的传统价值观,例如谴责家暴和童婚,而遭到一些男性反弹,但她没有要退缩的意思。

    “他们会那么认为,是因为他们失去掌控的权力,觉得我应该留在厨房。”年纪轻轻才25岁的地,创立罗兴亚妇女发展联络网,在吉隆坡的教室里教罗兴亚妇女语文、手艺、宗教和戏剧。

    “教育能给人希望。”她希望透过教育,让罗兴亚妇女知道她们能为自己做点事,还有为自己发声。



世界河流日 走访生命之河

星洲日报2018.09.04

世界河流日 走访生命之河
报道:本刊梁慧颖
摄影:本报林泓川

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是世界河流日(World Rivers Day),今年配合这个节日,9月底在吉隆坡市中心巴生河会有一场小小科学家工作坊,带领小朋友亲近河川,学习一起守护大地之母。

     气候变迁正在改变地球的样貌,去年加拿大西北一处冰川急速融化,导致大量河水突然改变流向,原本的河流在短短4天内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近代第一次,科学家记录到气候变迁导致整条河流改道,科学家将之归咎为全球暖化所造成的现象。

    马来西亚虽然没有冰川,但是种种人为四素例如土地开发,导致部分河流淤泥堆积河道变窄,容易引发水患。再者,河流污染大家有目共睹,很多人可能已经忘了或根本没见过河流原来的颜色。

    本月23日是世界河流日,联合国把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订为世界河流日,目的是提醒民众关怀和保护河川。今年配合这个节日,9月底在吉隆坡市中心沿着巴生河将会有一场工作坊,开放给4至12岁的小孩参加。参与的小朋友将会藉由走访巴生河,实地了解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护河流,还有检测水质及保护河流的方法。

    这场针对小朋友的工作坊是由非政府组织全球环境中心(GEC)举办,全球环境中心会不定期举办这样的活动,希望在小朋友心中撒下保护环境的种子。

    巴生河近年在政府多个单位跨部门合作之下,正在进行“生命之河”(River of Life)整治工程。这项工程在2011年开展之前,河水的水质指数处于第四级,不适宜人体接触,政府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之前,将水质改善至适宜人体接触的2B级。

    今年7月,水利灌溉局联合其他合作单位邀请媒体和民众,沿着巴生河步行2公里,一边视察工程进展一边进行环境教育。水利灌溉局流域管理部主任莫哈末凯利指出,根据当局的研究结果,巴生河80.1%的污染源来自污水排放,其次是12.6%来自住宅、车厂、洗车场和菜市场,另外餐馆排出的油脂占3.9%,还有工业排污占3.4%,

    巴生河的水质目前仍未达标,但是在靠近占米清真寺跟鹅唛河的交汇处,经美化之后变得跟以前不一样,这里被规划成“蓝色走廊”,设有一条百余米长的悬空水池,用净化过的河水来养鱼,旨在向民众展示水质改善后的好处。届时参加工作坊的小朋友也将会在这地方停留,实地了解河流生态与检测水质。

    全球环境中心配合世界河流口举办的工作坊只有20个名额,日期暂定在9月底,活动详情请留意脸书专页:www.facebook.com/globalenvironmentcentre。



回教与马来人的精神生活

回教与马来人的精神生活
文/Hasina Haji Hasan
译/庄迪澎



    回教是一套健全的生活方式。回教为生活各层面奠立基础,从细如微粒以致不为思维所限之事。换句话说,回教通过《古兰经》及《先知言行录》(Hadis)所规定的生活实践与价值秩序,规划了所有生活系统。至於《古兰经》及《先知言行录》未曾提及的事项,则以宗教师商议后的一致见解裁决之。回教也能根据在宗教领域具威信者的评估及考量决定一件事。所采纳的参考法则有五:合法的(Halal)、禁止的(Haram)、不为之获奖赏,为之上苍不悦(Makruh)、为之获奖赏,不为之亦不为过(Harus)及圣训(Sunat)。每一行为及人类的生活都脱离不了这五个法则。但其设定却随着社会环境与气氛而变通,例如吃猪肉是违法的,可是在戎严的情况下它却可以是harus。以这个假设来看,回教并不如其他宗教信徒所认为的狭隘。回教是一个进步及合乎人类天性的宗教。回教教义包含积极之成份,并引导人类步向安宁的生活。回教本身就带有和平的含意,它的出现是为了将人类从继续生活在如蒙昧阿拉伯时代(Arab Jahiliah)忽视道德及人文考量的慌乱社会中解救出来。授与先知穆罕默德的回教,已经改变了阿拉伯的面貌,以致成为一个有能力建立其王朝的民族。

    回教教义中的一些信念激发信徒的斗志,终於成功的将世界四分之三的土地掌握於他们的权势之下。“圣战”(Jihad)之信念使回教得以在全球迅速发展,以致到远东这个区域。那些抗敌或对抗反回教之异教徒的信徒,被视为进行圣战,而一旦因此牺牲了,则是殉教(mati syahid),其回报在天堂。圣战之信念已经应用为建立回教国及回教刑法的政治斗争。回教党利用圣战之信念抖擞其支持者的斗志,以在选举之权争中迎战巫统及其他政党。1985年的默马里事件(Memali)就和圣战之信念有关。依不拉欣利比亚(Ibrahim Libya)的追随者已经受到“建立回教之斗争是圣战”的言说所影响,因此尽管没有任何武器和备件,他们之中许多人仍愿意以死对抗执法当局。回教党将依不拉欣及其信徒之牺牲形容为殉教,并未获得全国回教裁决理事会的承认。那些参与回教运动的教徒,认为为回教殉身是至高无上的目标,而且这也是圣战的一部份,以伸张正义,对抗邪恶的势力。



    正如之前所言,回教引导人类步向安宁的生活,与此同时,回教也重视来世(Akhirat)的生活。先知穆罕默德本身就主张回教徒过朴实的生活,而这个主张通过其言行录中的比喻反映出来,有关比喻之含意是“饿时进食,饱前即止”及“最好的方法是中庸之道”。人类被教诲须抑制欲望与需求,因为欲望乃万恶之根源。为了抑制欲望,回教徒被建议抗欲(mujahadah)以弃除恶习(mazmumah),并培养谦恭有礼(mahmudah)之特性。其中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斋戒。斋戒可分为两种,即圣训斋戒(puasa sunat)和强制性斋戒(puasa wajib)。圣训斋戒通常如先知穆罕默德所奉行般在星期一及星期四进行。但是也有根据不同月份的作用而有其他形式的圣训斋戒。强制性斋戒是在回历9月进行。成年人都得接受强制性斋戒,可豁免斋戒者包括儿童、智障人士及远行者(musafir)。

    斋戒并不仅仅是忍受饥渴,而是一种训练的形式,以训练回教徒获取心智上之能力。斋戒考验耐性及对上苍之虔诚。一个人必须拥有精神上的能力及高度的自律,方能斋戒。斋戒是一种抗欲之形式,俾时时刻刻遵循回教之教义。斋戒也启发人的醒觉及忏悔感,从而产生崇高的人道精神。除了斋戒,每天祷告五次也是一种自律,以培养敬畏真主、虔诚及有道德的人。供奉亦然。这里所指的供奉并非意味着屠宰牲畜,而是考验回教徒落实上苍旨意之诚意与忠诚。回教徒所做的每件事,包括供奉、祷告、斋戒及朝圣,都有其渊远历史和事迹。这些形式和教义,对回教徒和我国的马来人具有重大之影响。因此,马来人社会并未表现出贪婪及迷恋物质的态度,而将今世的生活置於主要位置。马来人社会是个奉行各式各样生活方式的朴实社会。回教并没有教导其信徒畏缩於后方,更何况是不鼓励信徒投身商场和竞逐财富了。回教徒甚至受鼓励将商场当做主要的商业空间。先知穆罕默德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他曾经承认其百分之九十的盈利来自经商。这世界上的每一种职业,都是可以在来世获取回报的对上帝的服从(ibadah)。那些富有的人必须通过天课(zakat)、救济(sedekah)及供奉(berkorban)的方式帮助穷人。穷人及马来人不曾被忽略,这个观念也已经融入马来人的生活中,就如所展现出来的群策群力、重视彼此及鼓吹互助精神。

    根据一些学者的看法,如赛胡先阿达斯博士(Dr. Syed Hussien AI-Attas),马来人并不如想像中的懒惰。冠予马来人“懒惰”的标签,只是英国殖民主义者编制的神话,目的在於弱化马来人,进而方便统治及为所欲为。“懒惰”的概念并没有在回教教义中出现,尽管其信徒受促到教堂做礼拜越多次越好。做礼拜的时候,回教徒也受促勤力的工作,以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古兰经》里的其中一个句子是,除非自我改变,否则上苍不会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在回教教义里,也有一些具有激励性的句子,比如俨如明日将死般的祷告及俨如尚有1千年寿命般工作。回教也教导其信徒思考和追求知识。授与先知穆罕默德的第一个神托(Wahyu),就是:“阅读吧,以上苍之名阅读。”多数令人尊重的宗教师已经同意,这个句子教导人们思考和运用他们的智能。这是因为人们经常感情用事及忽略理性和明智的智能。因此,在马来人社会里发生的暴力事件,并非回教教义。回教徒社会,特别是回教党支持者所展现的狂热主义与极端主义,主要是受到狭隘政党政治的情绪所驱使。回教徒只是受促忠於上苍和回教教义而已。这个主张已经被诠释在马来人社会的生活中,他们将全力捍卫回教,尽管有许多人只是名义上的回教徒。这种狭隘的思想,是由於宗教师根据自己的喜恶和观点所做的诠释。回教不曾主张暴力和仇视非回教徒。如果翻阅回教历史,就会发现回教是以温和、外交性质及崇高道德的方式传教。回教徒对1千4百年前先知穆罕默德的成就的响往,有别於今日马来人社会里的狂热主义。非回教徒并不一定得受到仇视和抗拒,相反的,这些人的权利应该受到保护。当先知穆罕默德统治麦地那城(Kota Madinah)时,非回教徒的权利受到麦地那宪法的承认。回教徒一旦侵犯非回教徒的权利,将受到重罚。非回教徒在固教国里的地位,被视为从属异教徒(kafir zimmi)。一旦一个人被规类为从属回教徒,他就得受到保护;只有那些仇视回教和公开表现出对抗回教的异教徒,才会被抗拒。即使如此,也是以回教允许的开化方式。



    因此,必须区分回教徒的行为和马来人的态度。马来人社会其实也划分为几个主要派系。马来西亚的马来人所奉行的是Ahlul Sunnah Wal-Jamaah派。也有其他国家的回教徒奉行什叶派(Syiah)、瓦哈比派(Wahabi)及其他派系。在Ahlul Sunnah Wal-Jamaah派系中,又分裂为汉巴利(Hambali)、沙菲依(Shafie)、马利基(Maliki)及哈纳菲(Hanafi)四个支派。马来人社会普遍上奉行的是沙菲依支派。基本上,除了触及教义上的支脉外,这些支派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只要没有触及信仰的问题,回教允许支派的区分。从这些支派中,又可再分为几个奉行不同道乘(Tarikat)教义的集团。比方说,澳尔根组织的追随者奉行的道乘是奥拉默哈末迪雅(Aurad Muhammadiah)。也有马来西亚的回教徒成为纳沙巴尼亚(Naqsabaniah)及阿末迪亚(Ahmadiah)等道乘的追随者。无论如何,并非所有回教徒都有奉行道乘。所谓的“道乘”就是指令自己接近上苍的途径。他们奉行达里卡,以使自己在接近上苍的过程中达致大悟和对生命体悟(Hakikat)的境界。回教有四种知识类目,其一是与律法及日常生活秩序有关的回教法规。比回教法规更高层次的,是通过道乘之经验取得的对生命的体悟。一名回教徒必须达致的最高层次是经过研究而大悟。但要达致大悟的境界并非易事。这些就是传授给有意,钻研宗教知识的教徒的各种知识。已经达致大悟境界的人,将获恩赐各种特质及特异禀赋(karamah)或上苍赐予人类的优惠。已达致此境界者,被称为修行者(zuhud),他们无须再理会尘世中的生活,因为他们已经将自己同上苍结为一体。

    此外,对马哈迪教长(Imam Mahadi)的信仰也在我国回教徒中迅速发展。马哈迪教长并没有在可兰经里出现,不过却是由先知穆罕默德在其言行录中提及。从言行录中得到的结论是,马哈迪教长将在其统治之时代末期大约七年左右降世,那时人类将生活在一片和平安定的情境。马哈迪教长是将随着世界末日来临而处於动乱无序时降世的耶苏基督(Nabi lsa)的助手。对马哈迪教长的崇信致使道乘的群体迅速发展,宗教教师自我标榜为万众期待的马哈迪教长之继承人。先知穆罕默德并未提及谁是马哈迪教长,导致信徒自行诠释马哈迪教长。这不只在马来西亚发生,在其他国家,包括印度及非洲亦然。那些崇信马哈迪教长的人将表现出异常的勇敢,因为他们相信,帮助马哈迪教长斗争的人,终将获得如在天堂般的回报。

    根据回教社会里回教教义之现实及概念,特别是在马来西亚,可鉴定出几项形构今日马来人思维及精神生活的影响。首先是近年来在马来西亚极为活跃的宗教复兴。马来西亚的回教徒对这股宗教复兴的潮流趋之若骛,因为他们相信他们之前所奉行的生活方式违反回教教义。因此,他们付诸於自己的身份认同,例如戴头巾、穿长袍、戴布幔及戴呢帽,同时又蓄胡子及留髭,以显示他们做为一名信奉真主者(Mukmin)的虔敬及奉戒。他们认为回教必须以外在形式体现及建构纯洁的个性。为了形塑这种完美的人类个性,他们参与各种活动,如回教课程(usrah),祈祷会、研究班及黎明班等。

    各类回教运动及团体的成立,也是对全面奉行《古兰经》及《先知言行录》所规划的回教教义的醒觉及意愿之体现。回教复兴之影响,是它改变了几个生活制度,比如在经济、政治及社会领域。在经济方面,政府推行无利息银行制。回教银行及其他机构做为历来奉行世俗制度的另一选择。回教徒广泛参与经济及社会领域,也是他们响应回教教义主张回教徒通过这个领域建设力量的部份努力。政治领域的转变也可从注入回教价值观、执行回教刑法及将马来西亚变成回教国的努力中看出。社会方面,爱心社会已被提出,以及通过法律限制男女自由交往,都是要取代自殖民政府手中承继的法律之起始步骤。

    还有许多源自於改革运动及回教复兴之影响在马来人社会里显现。对於当一名生活在1千4百年前的回教徒的兴趣,支配了今日马来人的生活。无论这些生活秩序上的转变,是否将马来人的生活引导至更进步的方向或恰恰相反,都依赖各自的观点和感受。普遍上,支持回教复兴运动的回教徒将视这项转变为正面的,同时符合回教教义之需求。对另一些人而言,这只是源自於因无法适应充满竞争的现代生活,而出现的短暂现象。主张保守及传统者也不少,因为对他们来说,那是回教徒所该捍卫的真正价值观。一些则采取较开放和实用的方式,那就是将回教结合於当前之情势。这一群人正控制和支配了马来人社会的生活,但是必须提醒的是,保守派、改革派及原教旨主义也正迅速的崛起。这些转变和发展同回教教义之诠释及其中的一些观念有密切之关系。经常令我国回教徒争论不休的,是有关信念涉及信仰,抑或只是不足以渲染的意见分歧而已。


资料来源:《资料与研究》第16期 1995年7月1日

马来西亚回教运动之概况

马来西亚回教运动之概况
文:安湾成  译:庄迪澎

    马来西亚回教运动及回教组织之崛起,与目前全球回教复兴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十九世纪末期开始,回教之崛起已经被察觉了。中东的几位回教领袖挺身而出,反对西方殖民统治,他们当中有默哈末阿杜(Mohd. Abduh),其影响力遍布回教国家,包括马来亚。他的几名学生,比如赛阿尔哈迪(Syeikh Syed Al-Hadi)及哈芝达希加拉鲁汀(Hj. Tahir Jalaluddin),在马来人社群中宣扬其教化。

    他们所倡议的开明及改革的理念,令保守及正统教派感到不快,以致形成回教徒之间不算轻微的对抗。那些受到默哈末阿杜影响者,将自己归类为少壮派,而正统教派则被视为元老派。



    少壮派与元老派之间的对抗,重组了马来人的宗教生活及政治格局。通过这两个集团的竞逐及冲突,引发了从英国殖民统治的枷锁中解放的觉醒。各类杂志、报纸及团体的出版与成立,都以维护及争取在殖民主义统治下受压迫的马来人社群的福祉为宗旨。这个抗争,也催生了马来青年会(Persatuan Melayu Muda)及其他社会性团体。这些团体的诞生,象征着改良自己及生活的醒觉已经在马来人的思想中植根。

    大体上,这些团体将马来民族主义及回教做为斗争的主要基础。这两个元素在团结马来人面对各种干扰他们的生活的问题时,具有广而深的影响力。

    世界局势的演变,例如土耳其改革派的胜利及印尼回教徒的反荷兰暴动,成为加速马来人宗教情绪起燃的催化剂。这个醒觉的萌芽,也起源於通过发展日益迅速的大众传播媒介而输入的新理念。基於这种现象,回教在马来西亚及其他回教国家之复兴,可以说是发生在一个几乎同样被贫穷及落后所囚困的背景和时期里。



    回教被当做是捍卫传统信仰和所有生活价值的堡垒。殖民统治同时也带来一种被回教徒视为意图弱化对回教之体验、新而世俗的生活价值。因此,以民族主义及回教为基础的团体之崛起,乃为了维护回教社群的福祉及捍卫回教教义中蕴含的圣洁价值。

    回教徒对宗教的光荣和“害怕”的感觉,远远超越其他狂热宗教徒。这是个事实,和非回教社会比较之下,这也是回教徒的强点所在。因此,不须惊讶於回教徒在受到自十二世纪开始便成为回教徒首号敌人的英国的统治和压迫下,仍能坚持下去。这种敌对关系,演化成第一及第二次十字军战争。回教徒在第一次十字军战事中战败,激发圣战(Jihad)斗志的沸腾。抗敌,成了回教徒的圣战;战死,则是殉教(mati syahid)。

    圣战和殉教精神之维持,导致基督教徒在第二次十字军战事中被挫败,同时也令回教徒和基督教徒陷入漫长的敌对中。对回教国家的殖民统治也成为十字军战争引发的敌对的延续。因此,目前马来西亚的回教复兴,是回教徒欲将回教威望重置於有如一千四百年前回教徒所达致的崇高地位的圣战精神之延续。

    先知默哈末德领导的回教已经遍布世界。经过三百年的传教历程,回教徒成功建立其王国,控制了从欧洲跨越远东,包括中国及东南亚在内,四分之三的地区。在回教的辉煌时代,所有知识学科都迅速的发展。回教徒受鼓励侨居和到国外经商,以将回教发扬光大。先知默哈末德的朋友们於是响应其号召,甚至远行至中国。至今,估计有超过六过6千万名回教徒。

    我们仍可以观察到回教文明在中国的影响。据非正式的数字显示,中国信奉回教的人数也许超过一亿名。回教传到中国比东南亚更早。至少有三个理论说明回教如何传布到马来亚。第一个理论认为,回教被中国商贾传布至此,曾经率领代表团到马六甲的郑和,就是一名回教徒。第二个理论则认为回教是由印度商贾引入的,而第三个理论却强烈支持回教通过阿拉伯商贾带到马来群岛(Nusantara)的说法。无论那一种说法都好,回教已经有力的立足於东南亚,以致他们相信回教在世纪末的复兴将始於东方,特别是在以马来人为主力推动者的马来西亚。



    当殖民政府将印度及中国移民带入园丘及矿场工作时,马来人及回教支配日渐受到威胁。移民人数的增加,令马来人感到忧虑;这也被鉴定为构成我国回教复兴的因素。无论如何,回教复兴的现象在廿世纪初期及中叶,并没有那么显著,尽管六十年代末期至七十年代初期,回教复兴日益活跃,并留下深远的影响及在马来人生活方式上带来急剧的改变。

    最显著的改变就是载上回教化的头巾及成立了各种富回教色彩及宣教团体。七十年代回教运动日益为科梅尼长老领导的伊朗革命之成功所激化。马来西亚回教运动的模式多数依据埃及及伊朗一些团体的模式。世界的演变影响了马来西亚一些回教团体并改变了他们的斗争路线及形式;明显的例子就是泛马回教党(PAS),已将其斗争从民族主义转变为原教旨主义。回教党领导层,宗教师领导取代非宗教师领导,是伊朗回教复兴对马来西亚回教产生影响的有力证明。

    成立於七十年代初期的大马回教青年运动(ABIM)大量抄袭埃及穆斯林兄弟(Ikhwan Muslimin)的斗争模式。哈山阿尔巴纳(Hassan Al-Banar)及毛都迪(Maududi)等回教领袖的思想已经成为大马回教青年运动的斗争指南。此外,大马回教青年运动同沙地阿拉伯政府保持良好关系,也帮助建立该组织在国际上的形象。由知识份子组成的大马回教青年运动崛起成为批判政府的最激进压力集团,以使回教制度落实於政府行政体系中。当其创办人兼第一任主席安华依不拉欣(Anwar Ibrahim)於一九八二年加盟巫统后,这个组织的激进言论再也无法维持了。

    大马回教青年运动并非唯一最早在马来社会扮演角色的回教运动组织,在我国独立前,回教布道团(Jamaat Tabligh)已经积极的活动了。回教布道团是由毛拉纳默哈末依历雅(Maulana Mohd. Ilyas)於19世纪末叶在印度成立,初期只是在印裔回教徒中扩展。回教布道团在大马的先锋人物是毛拉纳阿都马力马达尼(Maulana Abdul Malik Madani),他於1952年抵达雪兰莪及新加坡时受到拿督道勿、阿末墨力肯、T. K. S阿都马吉及S. O. K. 乌拜德拉等地方领袖的欢迎。

    回教布道团在六十及七十年代的活动只限於印裔回教徒社群,但是在七十年代开始受到马来人的注意。其中一名参与回教布道团的人物,就是在不久前被指乖离教义而遭取缔的澳尔根组织(Darul Arqam)的领导人阿沙阿里(Ashaari Muhammad)。澳尔根组织於1968年在吉隆坡的克拉末村成立。阿沙阿里成立澳尔根组织,是因为他认为当时的回教运动并没有开展一个理想主义的斗争,即涵盖所有生活领域,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及政治。回教党被视为过於倾向政治而忽略了其他领域,大马回教青年运动的特性过於理论和学术;而回教布道团则专注於宗教戒律,即提升个人人格而不涉及社会发展过程。

    澳尔根是唯一推介独有生活体制的回教运动组织,他们建立村落以让成员们居住,开办工厂,提供合法(halal)食物给信徒。这些都被视为人对人之义务的一部份。澳尔根组织也推行和国民教育制度回异的教育体制。
    换句话说,澳尔根已经令一个崭新的生活形式出现了,其成员极易辨认,男的缠上头巾和穿长袍,女的则戴上遮蔽脸孔的布幔。澳尔根以一个影响力回教运动的姿态出现,建基於对其领导人的认同、牺牲与效忠。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包括婚姻问题都交由组织或领导层决定。其中一个令人注意的特征,就是奉行一夫多妻制。澳尔根宣称他们的特征符合圣训(Sunnah)及可兰经(Al-Quran)。所谓的圣训,就是先知默哈末德所讲过的话、自白及行为,然后经由其追随者记录下来,也称为Hadis。

    澳尔根的争议,始於它表现出参政的倾向。一万名中坚成员的支持力量,及数以万计的同情者,使澳尔根成为一个令人惧怕的组织。一些研究这个组织的学者认为,澳尔根足以在马来西亚引发社会变革。澳尔根推行的经济及其他生活层面的制度,和马来人社会平时奉行的生活习惯有别。澳尔根的出现,令马来人社会对已经、正在及将会发生的改变感到不安。

    通过本文列出的几个回教运动的例子,可以做个结论,对於不同的回教组织,可从其推动者的斗争路线、特征、倾向及对回教教义的诠释加以区分。每个回教运动组织的目标基本上是一样的,那就是教诲回教徒重新认知可兰经及圣训之教义。回教运动的最终目标是光复回教在一千四百年前曾经享有的辉煌时期。更重要的是,每个回教运动要确保回教徒的支配和生存力量不受到今日世界演变、进步及发展的历程所威胁。每个回教运动组织都自许为回教徒於今世及来世安宁生活的拯救者、守护者及指引者。


资料来源:《资料与研究》第16期 1995年7月1日

柔佛州名的渊源

柔佛州名的渊源
叶瑞生泽



    柔佛曾经在很久以前被称为“Ujung Tanah”,意思为土地尾端的地方,即大马半岛的尾端。从早期的文献发现柔佛有时被称为“Ta-na”(Gerini)或“Jantan”或“Jantana”,有时也被称为“Santana”。据说,“柔佛”这个名词源自兴地语,柔佛的"Jor”意思为某种衔接的东西。

    威斯特(R. O. Winstedt),一个曾经对马来人及马来西亚历史进行许多研究的英殖民政府行政人员兼历史学家,在他有关柔佛历史的著作中,曾经以"Wurawari”这个名字来指柔佛。“Wurawari”是个爪哇名词,意思为“清澈的水”。根据记载,一个以梵文及爪哇文刻于石头上,,并志期公元1006年的记录,提及“Wurawari”为爪哇带来灾难。一部暹罗法律书籍,名为《Kot Mont' ien Ban》(写于1358年)也曾提及有关"Wurawari”国王于1435年登基之事。这个州当时被暹罗所占领。有关“清澈的水”这个名词,它有时也和爪哇另一同样意思的名词"ganggayu”或"ganggaayu”有所联系。这个名词和爪哇名词"galuh”有关,意思为“钻石”,其含义和阿拉伯文的“Jauhar”或“Johor”同样。



    爪哇诗歌《Nagara Kretagama》,由Prapancha(佛教长老)作于1365年,曾经记下许多马来半岛及群岛的地方名字,如Hujung Medini,Langkasuka,Saiburi,Kalanten,Tringgano,Nasor,Paka,Muara Dungun,Tumasik,Sang Hyang Hujong,Kelang,Keda及Jise,并称这些地方全部为满者伯夷的占领区。其中提及的“Hujung Medina”是个位于柔佛的地方。

    柔佛也曾被称为“Langyu”,意思为风筝或鲨鱼。在很久以前,曾经记载在朗幽河(Sungai Langyu)从柔佛河的交接口,有个宁嘉苏丹(Sultan Lingga)的居处。“朗幽”这个名字取自“Ganggayu"这个名词,它是柔佛在1450年之前的名字。在《马来纪年》里,“Ganggayu”这个名词和“柔佛”联上,意思变成“藏钻石的地方”。这含义符合据说是“柔佛”原名的阿拉伯文“Jauhar”(钻石)。

    《马来纪年》记载了来自印度的苏朗王(Raja Suran),带着军队打败了“Gangga Nagara”皇朝(霹雳)。过后,这支军队又把在“柔佛河上游”,名为“Klang - Kio”或“Ganggayu"的暹罗人政府打败。许多史学家认为“Klang - Kio”或“Ganggayu',不在柔佛,而是在彭亨。曾经在很久以前,彭亨南部被暹罗人(原始暹罗人)所统治。遗留在彭亨至到今天,名为“Kota Gelanggi”的地方,是当时该政府的庞大基地。在《马来纪年》里所提到的“Klang - Kio"或“Ganggayu”在柔佛州,这或者也没错误,因为古时候的州界并不明确,当时被认为处于柔佛州的地方,有可能是现在彭亨州的一部份。

    “巴赛诸王史”(Hikayat Raja - Raja Pasai)曾经记述几个在柔佛东部海岸的小岛。它们由满者伯夷统治,其中包括丁宜岛(Pulau Tinggi)、伯满吉岛(Pulau Pemanggil)等等。



    在14世纪,当斯里拉那威拉柯玛王(Raja Seni Rana Wira Kerma)在1362至1365年间统治新加坡时,柔佛河旁有个名为“沙杨”(Sayung)的地方。《马来纪年》曾记述过巴当,一位新加坡王的将领,来自“沙扬”。据说,在还未成为将领之前,巴当在一个名为“Seluang”(在哥打丁宜上游)的地方从事砍伐工作。“沙杨”位于柔佛河上游,相信它就是目前柔佛的“沙杨槟榔”(Sayung Pinang)。“沙杨槟榔”位于距离哥打丁宜26里外上游的地方,在16世纪时,曾经成为柔佛政府两行政中心。

    在《马来纪年》里,麻坡的记述和拜里米苏拉(Parameswara)的到来有关。它记载于14世纪,当爪哇一满者伯夷击败了新加坡后,拜里米苏拉离开了新加坡,并来到了麻坡。在麻坡,他和他的追随者在还未开拓马六甲之前,开拓了一个名为"Biawak Busuk”及“Kota Buruk”的地方。

    《马来纪年》也提及有关在苏丹慕查化沙(Sultan Muzaffar Shah, 1445-1458)统治时期,暹罗人侵略马六甲之事件。在这项叙述中,提及峇株巴辖(Batu Pahat)。相信这个峇株巴辖就是目前在柔佛州的峇株巴辖。《马来纪年》也在记述苏丹玛目沙(Sultan Mahmud Shah)的统治时期,提到了瓜拉麻坡。它形容当时马六甲鼎盛的人口,“从阿依烈烈(Air Leleh)到瓜拉麻坡,市集不曾间断。”

    从以上的记载,我们可以总结在1500年之前,被称为“Hujung Medini”,即“Ujung Tanah"或“Wurawari”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柔佛州。开始时,这个州被暹罗统治,接着落入统治整个马来群岛的满者伯夷。在15世纪,几个在柔佛州的地方,受到立政於马六甲的马来苏丹的统治。

    一些地方如“沙杨”,“Seluang",麻坡,峇株巴辖,瓜拉麻坡,丁宜岛,伯满吉岛及Pulau Laut都已有人居住。柔佛州的历史,在1511年,当马六甲被葡萄牙人占领,苏丹玛目沙从马六甲迁到柔佛后,就更明朗化了。

(译自Zakiah Hanun所著的Asal-usul Negeri-negeri Di Malaysia,第二章)

资料来源:《资料与研究》第16期 1995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