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大马华文独中与及技职教育

图片
  大马华文独中与及技职教育 黄复生 著   黄复生,原籍福建云宵,一九二三年出生于中国,四岁时南渡,太平洋战争之前受中英文教育,后自修日巫文。自一九六一年开始,历任宽柔中学董事及正副董事长、宽柔五校董事及副董事长、柔州华校董联会理事及正副主席。现任南方学院理事长、宽中董事长、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技职教育局主任;对母语教育的争取和维护 , 不遗余力。社会服务去面,曾任新山中华公会理事及副会长、中华商会总务及乡团理事等职,竭诚领导华社。著作有《大马华文独中与技职教育》、《薪传南院》及《黄复生民族教育言论集》等。     大马华文独中与及技职教育 黄复生 著 岀版: Huang Fu Seng 1-C, Jalan Ah Siang, 80300 Johor Bahru. 承印:马新印务有限公司 Sykt. Percetakan Ma Shing Sdn Bhd, 96-D, Jalan Tampoi, 81200Johor Bahru. Tel : 335628 •一九九三年四月初版( 2000 本) •定价:西马 RM5.00 东马 RM5.50 版权所有 - 不准翻印     大马华文独中与技职教育目录   序文 董总主席胡万铎先生 题词 教总主席沈慕羽局绅   (一)华文独中所面对的一些问题 1. 独中发展策略 2. 华文独中董事会内部应精诚团结 3. 独中董教应全力保持盟友关系遵守合作准则 4. 华教不应涉及政党政治或宗教活动 5. 独中宜设立协委制度 6. 独中应设立教育基金 7. 全国独中互助基金的设立 8. 小型华文独中的困境 9. 谈谈今日独中面对的各种问题 10. 论九十年代我国华裔对教育问题应有的认识   (二)大马华文独中推展技职教育为国家和民族培训所亟需的人才 1. 应在独中推展技职教育 2. 技职教育纳入中学学制 3. 华文独中应开办 “ 延教班” 4. 独中技职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5. 华团和独中应如何协助国家培训急需之技术人才 6. 论独中引进技职教育与我国华商协途的关系 7...

庙宇,坟山的社群化与新加坡华人移民帮群组织之建构 兼对东南亚华人社会结构研究的新思考

图片
  《华人研究国际学报》第七卷第一期 2015 年 6 月     页 35-62   庙宇,坟山的社群化与新加坡华人移民帮群组织之建构 兼对东南亚华人社会结构研究的新思考   曾玲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摘要   在东南亚华人研究领域,移民时代华人社会结构与形态的讨论,是涉及华人社会建构与演化历史进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新加坡一个具有近两个世纪发展历史的帮群组织——海唇福德祠绿野亭为研究个案,运用华人社团账本、会议记录等珍贵新资料,一方面从华人移民社会内部,具体地了解与考察近现代以来,南来拓荒的华南移民如何在殖民地时代新加坡的时空脉络下,运用传承自祖籍地的文化资源再建其社会结构与文化形态的历史图像;另一方面,透过对这批珍贵文献的整理与解读,力图从方法论上重新审视与反思既有的东南亚华人社会结构与形态研究成果,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一些新思考。笔者认为,在东南亚殖民地时代,华人移民社会 “ 帮 ” 结构的形成与 “ 帮群组织 ” 的建立,是华人社会发展与演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笔者阐述了 “ 帮 ” 与 “ 帮群组织 ” 所历经的建构历史过程及具体的内容;讨论了 “ 帮 ” 与 “ 帮群组织 ” 所涉及的内涵,这包括 “ 帮 ” 与 “ 帮群组织 ” 所具有社群分类与整合功能、其内部结构与认同形态;考察了 “ 帮 ” 及 “ 帮群组织 ” 与会馆等华人社团的关系,并指出对该问题的考察,有助于学界从一个新视角讨论东南亚殖民地时代华人移民的社群关系。   关键词:新加坡、海唇福德祠绿野亭、庙宇坟山社群化、帮群组织建构     Communal Temples and Cemeteries in the Singapore Chinese Bang System A New Thought on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Society in Southeast Asia   Zeng Ling Department of History, Xiamen University   Abstract   In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