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州学生运动简史纲要
槟州学运史料汇集——纪念“11.14”学潮53周年 槟州学生运动简史纲要 编委 王礼泉 前言 槟州学生运动是马来(西)亚民主运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来(西)亚民主运动历史上分为五个时期: (一)战前和平时期 ----1930 年 4 月至 1941 年 12 月 (二)抗日战争时期 ----1941 年 12 月至 1945 年 8 月 (三)战后和平时期 ----1945 年 8 月至 1948 年 6 月 (四)抗英争取独立时期—— 1948 年 6 月至 1957 年 8 月 (五)独立后抗争时期 ——1957 年 8 月延续至今 本文为第四个时期至第五个时期中的槟州学生运动历史略要简介 ( 1954 年至 1969 年 5 月 13 日) (一)星星之六可以燎原 · 1948 年 6 月 20 日后,紧急状态下的公开活动被禁止,学运沉寂下来。 · 1954 年 5.13 星加坡中学生反兵役运动。 · 1955 年 8 月 20 日新加坡华文中学校学生联合会(中学联)成立,中学联的成立标就着学生运动从早期抗日战争热潮转向为对英殖民主义者及不合理制度的抗争历史阶段。 中学联的成立对学生运动影响深远,它也掀起了槟州学生运动一波接一波的抗争浪潮。 (二)参与抗争运动洪流 · 1956 年火炬运动 殖民地政府颁怖名为“火炬运动”的教育措施: 凡在 1949 年至 1952 年出生的孩童,都必须在 1956 年 8 月 27 日至 9 月 27 日期间,家长为其孩童提早登记报名,以便教育局能根据报名人数,就读学校性质,学校教师多寡作出适当安排,为此董教总号召全马华裔家长送子女报读华小。 学运组织为配合董教总的号召,组织学运成员深入群众,沿户拜访华人家庭,规劝家长们把适龄子女报名登记就读华小,这项运动形成一股热爱华教的浪潮,史称 “ 火炬运动 ” 。 · 1956 年 11 月 23 日反对钟灵改制。 该项运动导致 68 名学运精英份子被开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