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古鸟寻踪 周忠和

     9月16日 古鸟寻踪 周忠和     央视国际 2003年09月22日 14:22     主讲人简介周忠和: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99年获美国堪萨斯大学古鸟类学博士学位。同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2000当选国际古鸟与进化学会理事,要研究中生代鸟类的进化。至今已经在“自然”和“科学”等许多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发表若干重要的古鸟类论文,1999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内容简介大家知道, 鸟类作为人类的朋友,我们都非常关心它。那么我们鸟类学家更关注的是鸟类的现在和未来,对古生物学家来说,我们更关心的是鸟类的过去,看看我们了解鸟类的过去对我们认识鸟类的将来有没有什么启示,我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鸟的起源和鸟的演化的历史。     始祖鸟的发现作为第一件比较重要的鸟类化石,对于刚刚诞生的达尔文《进化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始祖鸟化石,有一根很长的尾巴,这个特征非常像爬行动物,那么它身体上披满了现代鸟类的羽毛,从羽毛的结构来说,和我们看到的现代鸟类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正是这样一个进步的,还有一个原始的两种形状结合在一起,才使得始祖鸟成为一种进化的一种缺失环节,所以成为当时支持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重要根据。     鸟类起源的研究,大概经过了这样几个阶段,从1868年最早由赫胥黎提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以后,这个假说就流行了几十年,大约半个世纪;到了1927年以后,另外一种学说,称为槽齿类的起源学说,所谓槽齿类,就是说比恐龙更加原始的一种化石类群;从1973年到1985年,这是恐龙起源说的一种复兴;从1986年一直到现在,实际上是现在恐龙起源学说一种不断地盛行,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支持了这样的一种假说。     那么讲到鸟类的起源,不能不提到鸟类飞行的起源,鸟类飞行起源一般有这样两种假说,一种地栖起源,就是认为鸟类飞行,从地面奔跑起飞的,这个学说常常和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联系在一起。那么相反的一种学说,就是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学说,认为鸟类飞行,最初阶段经过了这个树上的跳跃、滑翔,这个学说同时也是我本人和很多学者支持的另外一种观点。根据我们的研究,树栖起源学说,...

恐龙大地 徐星

     9月15日 恐龙大地 徐星     央视国际 2003年09月22日 14:02     主讲人简介徐星,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97年以来,单独或合著在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著名学术刊物及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近40篇学术论文。     所发表的成果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基础科学研究10大新闻。2001年入选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丰田计划”,成为全球11位入选科学家之一,也是亚洲的唯一代表。     其在恐龙研究领域的贡献引起了国际古生物学界的高度评价和世界各地媒体的广泛关注。     内容提要恐龙最早大概是一六几几年被人们发现的,最早发现的是一个大骨头,因为当时人们对于生物进化了解的知识非常少,就把它说成是一个古代巨大猿人的腿骨化石,当然现在看来很荒唐可笑,显然不可能有这么大的猿人。不管怎么样,从这块化石开始,陆陆续续人们又开始发现了很多很多其他的恐龙化石。那么最早研究恐龙的人叫欧文,他是英国一个自然学家,也是第一个命名恐龙的人,因为大家发现了很多恐龙化石,但是当时不知道它属于哪个类群,后来欧文给所有的恐龙化石归到一个类群,他说这些动物叫做恐龙。从他命名恐龙到现在为止,应该说恐龙发现非常非常的多。现在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大概有1100个属,这1100多个属分布在我们已知的所有大陆上,所以从现在看来,就是说恐龙它这个分布范围和分布时间都是非常广泛的。     和恐龙关系最近的是关于鸟类起源的问题,也是最混淆的一个问题。鸟类起源大家知道,现在鸟类世界有很多不同的鸟,如果你追根溯源的话,这所有的鸟都是在很久以前,有一种恐龙进化出来的。这个假说是根据发现的化石得到的。关于鸟类的恐龙起源有两种假说,一种是地栖说,就是恐龙最先在地上奔跑,后来它跑着跑着就飞到天上去。另一种假说就是树栖说,就是说恐龙它是先爬到树上,然后在树丛之中生活的时候,比如说它在树上往另外一棵树跳的时候有一个跳跃,或者是从树上往地上跳的时候,它在跳跃的过程,它有一个降落的过程,在这降落的过程中,变成了滑翔,然后在这个缓慢的过程当中,它学会了飞行。现在很多古生物学者根据化石的研究都支持树栖说。     《恐龙大地》(全文)  ...

《马季传:笑洒人间》

  《马季传:笑洒人间》 ------------ 一、苦涩童年 ------------   像许多年及花甲的人那样,马季生于旧时代,成长于新时代。他的童年是苦涩的。    最痛苦的是吃饭的时候,连不懂事的孩子也怯怯地东瞧瞧,西望望,不肯向饭桌上的盘子伸小手。妈妈心如刀绞:“这哪是家呀?残灯、破庙,完啦!”延续马家门的香烟,她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是再也没这个能耐了,唯一的希望只能在孩子身上。与其让孩子们呆在家里,坐以待毙,倒不如出外闯荡,或许有一线生机呢!    穷,像是无形的鞭子,“叭——叭——”几下,就把这个家抽个七零八落:哥哥马树梁到天津学徒;妹妹马淑珍去了河北香河;马季呢,托给远房亲戚,带到上海学徒。    宏德织造厂专门织造“德”字牌的枕套和台布,“宏”的就是这个“德”字牌。规模不大,连掌握技艺的师傅带学徒,统统在内,不过二十多人。厂房破旧,设备简陋,几台缝纫机有气无力地转动着。墙边,用砖头和木板搭了个桌子样的东西。白天作为熨布料的平台;到夜晚,就是师傅的床了。徒弟没这福分,铺张席子,睡在地上。马季每天都很忙碌。早早起床,抢先提起马桶倒掉,冲刷干净放好,又忙着端起师傅的脸盆,一盆盆打好洗脸水;然后把被褥卷好,打扫屋子,擦拭桌椅,伺候师傅吃早饭。    他聪明伶俐,手脚勤快,在师傅面前,谦恭礼貌;对小伙伴,情同手足。那胖乎乎的圆脸又恢复了一笑两酒窝,透出惹人疼爱的喜兴劲儿。初来乍到,张嘴还是什么“您吃了吗”这类的京片子,斗转星移,又把“侬”、“阿拉”熟练地挂嘴边了。他学方言,速度之快,令人头晕目眩。发行所里有几个跟他岁数相仿的学徒。傍晚,掌柜的下班回家,师傅又不在,这里就成了小学徒的天下。他们尽情嬉笑玩闹,什么劳累和屈辱,都忘得一干二净。这里有台收音机,白天专供掌柜的消遣,晚上就成了他们的宝贝。马季也学着掌柜的架势,沙发上一靠,二郎腿一翘,半天都不挪一下窝。收音机这玩意儿真够神的,竟然把大名鼎鼎的张寿臣、小蘑菇、常连安、陶湘九全拘了来。“下面请听小蘑菇、赵佩茹合说《报菜名》。”嘿,收音机让他们说什么就说什么,一点大明星的架子都不带有的。什么《开粥厂》、窝瓜镖》、《批三国》、《地理图》、《大上寿》、《醋点灯》,都是他爱听的;还有电影明星梅熹、石挥跟着起哄,也在那里絮絮叨叨,说个设完没了,就是听着不怎么逗。...

地理故事

 ------------  人类与家园 ------------        不妨对人类作一个大胆的设想:假设每一个人都是6英尺高,1.5英尺宽,1英尺厚(很多人还够不着这样的尺码),那么,只要用一个长、宽、高各半英里的巨型集装箱就能够像装沙丁鱼一样,把所有的人口(根据最新统计资料,现在地球上大约生活着20亿人) 全部装进去。听起来似乎荒诞不经,但只要约加计算,就会发现这个答案是很精确的。    北美洲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一个自然界的神奇之境,它是由永恒之手在静默之中创造出来的。就选择这个大峡谷作为人类最后的安息之地。大峡谷的美景是那么雄壮,为了避免人类为它而惊呆,以致望断了脖子,就在较低的石崖边上,把那个塞满沙丁人类的集装箱巧妙地搁置起来,然后,让一条很听话、很聪明的德国小猎狗,用它那棕色的小软鼻子,朝这个最后的人类巨殿轻轻地拱一下,一阵轰隆隆、咔嚓嚓,人类的集装箱一路砸树碾石,从山崖上一直朝谷底滚落,随着最后的一声訇然巨响,人类撞进科罗拉多河的怀抱之中,集装箱溅起一片极大的浪花。    一切复归于沉寂,万事如过眼云烟。    很快地,世界就会把墓穴之中的沙丁人类遗忘掉,好像一切都未发生过一样。任由月圆月缺,而大峡谷将依旧永远地与风雨相伴,与霜雪游戏。    而在这个神秘的宇宙间,这个星球将继续沿着它既定的轨道遨游着。    对地球上发生的这个变化,星际间人类的远亲近邻,还有那些外星球上的天文学家,即使天天观察太空都不会注意到。    100年之后,也许那个小小的青冢,依然层层覆盖着绿色植被,就是人类曾存在过的惟一证物。    到了这个时候,人类的故事就徐徐落下了帷幕。    我知道,把不可一世的人类贬抑到这样微若尘芥的地步,当读者看到之后,因为它伤害了人类的自尊,大多数人都会气愤不已,并对这个故事生出一股厌恶之情。    当然,从看问题的角度上来说,我与这些读者是不同的。人类是身体羸弱而数量微小的,但从另一个角度上,人类就能够产生一种深刻而毫不矫饰的自豪来。    我是从生物学上来看人类问题的。那么,人类只不过是一群哺乳动物罢了,既卑微渺小,又孤立无助。人类一产生,周围就是不计其数的其他物种,它们包围着人类;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