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检视独中技职教育及其改革之初探

图片
  检视独中技职教育及 其改革之初探     本文探讨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技职教育 28 年来的发展历程,从其初衷、发展轨迹到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提出未来改革建议。文章分析了技职教育在马来西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独中技职教育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师资、生源等问题,最终呼吁重新定位独中技职教育,加强课程改革、师资建设和校企合作,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技职教育发展研究 一、 引言 本节介绍全球化背景下技职教育的重要性,并以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为例,说明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指出马来西亚政府重视技职教育发展,并简述华文独立中学(独中)自 1973 年起提出的技职教育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独中技职教育的办学宗旨、课程、考试和师资等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 二、 独中技职教育发展轨迹 本节通过董总 60 年会庆特刊中关于独中技职教育的资料,以时间轴的方式呈现独中技职教育发展的历程。 从 1973 年《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首次提及技职教育,到 2005 年《独中教育改革纲领》对技职教育的定位和任务进行阐述,详细梳理了独中技职教育发展的重要节点。 表 1. 独中技职教育发展事迹摘录表 年代 / 时期执行项目与技职教育相关之规范项目 1973 年 12 月召开 “ 发展华文独中运动大会 ” ,发布《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在 “ 总的办学方针 ” 规范技职教育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即 “ 技术和职业教育课程可按个别学校的需要增设,但华文独中绝对不应变为技术或职业学校 ” 。 1983 年召开 “ 第三届行政人员研讨会 ” ,总检讨十年实施的 “ 独中建议书 ” 。肯定技职教育之定位与发展方向,提出 “ 若独中条件许可,应开设黄昏班为职业青年提供专业或技术训练,以利其就业 ” 。 1986 年 5 月宽柔中学副董事长黄复生提呈 “ 开展独中技职教育提案 ” ,获培风中学董事会代表张雅山的支持。通过 “ 在不影响传统独中课程及内容原则下,设立技术性课程,让有志从事工业发展的华裔子弟,获一技之长,有广泛之出路 ” 提案。 1987 年 5 月独中工委会 “ 职业与工艺教育小组 ” 举办 “ 开拓华文独中技术与职业教育 ” 研讨会。首次融合各独中董事...

马华文学新解读——马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图片
  马华文学新解读 —— 马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马华文学的新解读 —— 马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汇集了多篇关于马来西亚华人文学(马华文学)的学术论文。文章内容涵盖马华文学的历史发展、不同时期文体的创作特色、作家生平及其作品分析、以及马华文学与其他文学(如中国文学、西方文学)的联系与比较,并探讨了马华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以及女性文学和社会政治议题等方面。 论文集展现了对马华文学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反映了马华文学在历史变迁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序言 留台联总顾问郑玉辉 : 讲述了研讨会的背景和目的,指出马华文学在世界文坛的地位提升,需要华社、华团、华教和华裔的重视和关心。 留台联总主席李惠泉 : 强调了马华文学的重要性,呼吁更多生力军加入创作行列,共同经营这块美丽的文学园地。 第一部分:研讨会论文 1. 沦陷时期的几位文艺殉道者 方修 : 回顾了日据时期几位为马华文艺事业献身的作家,包括王君实、丘菽园、张金松和许云樵,肯定了他们在艰难环境下坚持创作的精神。 2. 马华文学作品的时代气息 马仑 : 概述了马华文学发展历程中的时代特征,指出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文化思潮。 3. 八十年代马华文学概况 甄供 : 回顾和总结了八十年代马华文学的发展状况,包括文学创作、社团活动、出版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4. 益群报副刊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回应 徐艰奋 : 探讨了《益群报》副刊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其对中国内地新文化思潮的回应和影响。 5. 商晚筠未结集作品的略述 李瑞腾 : 整理了商晚筠未结集的小说和诗歌作品,并对其创作风格和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6. 有关婆罗洲森林的两种说法 林建国 : 评析了砂拉越作家梁放的小说《锌片屋顶上的月光》和《一屏重重地牵牛花》,探讨了马华文学中的 “ 伤痕文学 ” 创作。 7. 大马诗坛当今的两块瑰宝 陈鹏翔 : 介绍了马来西亚诗人吴岸和田思,评价了他们的创作风格和成就,认为他们是当代马华诗坛的杰出代表。 8. 四十二年来的《蕉风》 姚拓 : 回顾了马华文学重要刊物《蕉风》的发展历程,肯定了其在推动马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