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小生国语程度低落问题
华小生国语程度低落问题 李宽荣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里,公共考试具有评定教学成效和筛选学生进入更高阶层教育的作用。因此,每当一项公共考试诸如 UPSR , SRP , SPM 等成绩公布时,许多教育界人士都会针对考核结果作出种种评论和提出各种改善教学的建议。 由于国语科是各项公共考试的重点科目,其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名考生的整体成绩且进而决定他的升学与就业机会,因此人们对这一科的成绩尤为关注。综观过去所发表的种种舆论,言者大致上都认为华小生或从华小升上政府中学的学生国语程度差,致考试落第的现象十分普遍,并认为这种情形甚至有每下愈况的现象,于是手有些学者认为根治这一弊端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在所有小学清一色实行以国语为媒介的教育,且坚信这一措施能进一步促进国民间的和睦合作,达致团结各族的目标。另-方面,许多在华小服务的教育工作者,也认为华小的国语教学时间不足,疾呼有关当局增加这一科目的授课时间,以为时间的增长,必然增进教学的成效并提升程度。姑不论这一推断是否正确尚有待验证,单就增加国语科授课时间一议来说,假使整体的授课时间没有改变,增加国语科的授课时间则必然得以削减其他科目的授课时间来促成。这么一来,似乎和前述的建议有异曲同工之妙。唯一的不同点只是改变的程度有所差异而已。 认真的来说,如果是以考试成绩来比较并评定有关年份学生的表现是否较前一年份进步或逊退,这种评析是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因为它纯然是根据分数或等级来推断,并没触及实质的语文能力问题,但若说成绩的进步或逊退即表示语文程度升降的话,则这种推断就不一定正确,为什么呢? 考试成绩不全代表语文程度 首先,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公共考试批卷方式是极度保密的。批卷所根据的准则为何,只有批卷的人士知道。至于如何评定等级,则更非常人所能知晓,如果考核结果是以考生集体表现做为分配等级的基准 (Norm Reference) 的话,那么等级所反应的不是实质的程度而是考生与考生之间的比较结果,换一句话说,某一年的 A 等成绩和另一年的 A 等成绩并不一定是反应同一层次的语文水准。 其次,即使考卷的出题格式相同,每一年的考题内容肯定不会一样,且重点也会有所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把成绩的升降当成是程度升降来看待,实不够客观。 再说,考生的成绩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临场的表现。考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