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永定河畔》(卢沟桥) 导演感言(1940.7.6)
赤子丹心——新中国剧团南洋筹赈巡回演出纪实 21 、《永定河畔》 ( 卢沟桥 ) 导演感言 (1940.7.6) 赵洵 永定河上,有座庄严而秀丽的大石桥,此桥关系我们中华民族存亡命运,此桥曾唤醒一只沉睡百年的猛狮,此桥将为人类和平点燃一把光辉夺目的火炬! 在“七七”抗战三周年的今天,我们能在海外为纪念此桥而公演《永定河畔》,我们的兴奋,我们的希望,实非任何语言和文字所能描写和表达的了! 记得在两年前 ( 一九三八年 ) 的八月初旬,我们正奔走于国内京沪之间,为的是参加关于《永定河畔》一剧的演出,那时上海全国剧作者协会写了一出关于“永定河的剧本”,同时田汉先生也在南京着了一本同样题材的剧作,而我们恨不得同时参加两地的演出,不得已就同王莹同志从南京赶到上海,数日后,上海局势突趋紧张,京沪铁路中断,人心非常慌乱,我们就在万分紊乱的空气中开始排练“永定河”一剧,参加人员包括全上海有艺术良心的剧人和影人。因为演员太多,剧本内容相当丰富,排练时间又太短促,决定由六人任导演之责 ( 导演团 ) ,记得好像第一幕由塞克、尤竞二先生导演,第二幕由阿英、洪深二先生导演,第三幕由唐槐秋先生和我导演,当时工作人员的情绪,如千军万马奔腾于中原沙漠上,其势汹涌,不可阻挡。虽然租界当局不同意我们的演出,可是我们却将他搬到华界蓬莱戏院上演,上演时间,观众拥挤,户为之塞,台上台下热烈坚决的空气,打成一片,连续公演六日后 ( 到了八一三 ) 街市上交通突然中断,街头巷尾满布着全副武装浓眉大眼的像士兵模样的警察,他们手中握着最新式的步枪,满身披带着子弹和手榴弹,一个个面带杀气地在岗位上徘徊,我们明白战争就要开始了!于是我们在一种异样、奇特、兴奋的心境下结束了我们的公演,当晚,沪战果然爆发,次日我们就在一个适当的场合成立了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并分组救亡演剧队一十五队,决定分发到内地去工作。 我们一行十四人,救亡剧团第二队,于八月二十日暂别上海,浩浩荡荡开向内地去,经过江、浙、皖、豫、湘、粤、桂等七省份,计时二十个月,去年复别祖国来至海外工作,先在香港纪念“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