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吕文标、王启胜——罗才公司千人遇难

图片
  走过日据——120位幸存者的泣血记忆 吕文标、王启胜——罗才公司千人遇难   1941 年 12 月,日本陆军部队尚未抵达就先派出战机轰炸居銮街场。   当年 13 岁的吕文标与家人住在居銮郊区薯廊村的 “ 日本胶园 ” 里,以割胶和养猪为生。因橡胶市价较高,木薯芭大多已改辟成橡胶园。   薯廊村唯一的街道有两排木板店,当地人称作“店子 ” 。离 “ 店子 ” 两英里外有一个设在橡胶园内的日本人办事处——罗才公司。罗才公司附近有供胶工居住的宿舍,自日军入侵后,许多居銮人纷纷涌到该处避难。可是,就在 1942 年农历正月十六那天 , 这个原本平静安全的郊区,发生了一场血腥大屠杀。   当天早上 8 点,吕文标在家里看到三辆载满日本兵的卡车往罗才公司的方向驶去。据说 , 日军见人就拉到芭场里杀死。吕文标是在日军离开之后才知道罗才公司人员遇难的事情,不过,他并没到现场,只听说日军杀了近千人。   吕文标说:“幸好不是十五来杀人,否则当天乡亲父老齐聚一堂,死伤肯定更加惨重。 ” 原来当地有一个习俗,每逢正月十五,所有人都会聚在一起宰牛过节。   生于 1941 年的王启胜也是薯廊人,他当时还在襁褓中,小时候完全不知此事。长大后,他才从父亲口中得知一个外号叫 “ 二八姐 ” 的姑母及其 3 个孩子在这起惨案中不幸遇害。   姑母当时住在罗才公司附近。其实日军抵达前 . 她已带着孩子躲到森林里。由于孩子被红蚂蚁咬得满身红肿,他们不得不走出森林,到橡胶园里的一棵树下休息。可是,孩子的哭声却引来了日军,日军将他们母子 4 人通通刺死。王父后来去收尸安葬。   据吕文标说,捷昌香烟杂货店的老板,是这场屠杀案的生还者。他的颈部被砍,但伤口不深,不足以致命,后被救起。当地人因而称他 “ 斩头佬 ” 。   农历正月十六早上,日军除了去罗才公司,也到“店子”抓人。 3 名士兵看守被捕者,还派牛奶、饼干给他们吃,假意安抚他们。下午 5 点多,在罗才公司杀人后的日军回到 “ 店子 ” ,把被捕者分成 10 人一组,男人与女人、小孩分开,然后用铁线 ① 绑起来,带到附近的河边屠杀。日军以惯用的手法,用刺刀把这些无辜的居民狠狠...

黄明治——叔父黄重吉仗义接济抗日军

图片
  走过日据——120位幸存者的泣血记忆 黄明治 ——叔父黄重吉仗义接济抗日军   生于 1927 年的黄明治,在日据时期住在居銮的巴罗镇 (Pekan Paloh) 。   1941 年 12 月 8 日,日军从北马入侵马来亚,迅速南下 , 没多久就打到巴罗镇。   黄明治说,当时英殖民政府还信心满满地宣布新加坡为 “ 不会沉的航空母舰 ” ,没想到很快就被日军攻下,英军因此士气低迷。 1942 年 2 月 16 日 , 英军总司令白思华 (Arthur Ernest Percival) 举起白旗向日军投降 , 新马宣告沦陷。   “当时,大家听闻日军进占吉隆坡,每个人都很紧张、很害怕 , 因为听说日本人很残暴。很多有钱人和达官贵人已经逃离马来亚,我的家人没有想过离开,打算留守家园,静观其变。 ”   巴罗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本是个适合安居的好地方,日军的到来却破坏了小镇的平静。后来,黄明治一家人逃到 3 英里半外的李祖金橡胶园。当时也有很多人到巴罗橡胶园 (Paloh Estale) 避难。   避难至李祖金橡胶园的大多是商人,他们用两辆货车运载粮食、杂粮和汽油入园,就这样藏在货车上,在那边搭建起简陋的板屋住下。   黄明治说:“日军进驻巴罗 3 个月后,就利用奸细放风声,呼吁大家搬回市区,恢复巴罗的繁荣。   黄明治的叔父黄重重吉,是一个工商农业巨子兼华社领袖,社会地位崇高,也是中国国民党的海外青年团团长。日军攻打马来亚时,黄重吉带着家人和亲戚到新加坡避难,岂料赶到码头附近吋,日军战机正轰炸那里,他的妻舅林世迎不幸被炸弹的碎片炸伤腿。黄重吉为了照顾他,没赶上船,因而留了下来,最后回到吉隆坡。   日军占领马来亚后,设立日本军政部管理马来亚。他们当时想要拉拢黄重吉,并列出优渥的合作条件,即军政部供应原料给黄重吉的工厂,工厂产品的一半要供给军政部,另一半可推出市场,自由出售。   “黄重吉是一位爱国志士,面对当前危机,他决定不做无谓的牺牲,因为在他心中已有一个更大、更好的抗日计划。于是,他暂且忍辱负重,毅然接受日军的条件。 ”   沦陷期间,外来交通断绝,市场...

“火城”——加冷煤气厂

图片
  新加坡风土志 “火城”——加冷煤气厂   照片来源:https://scontent.fmkz1-1.fna.fbcdn.net/v/t1.0-9/122320052_3363645207037906_7915498213434233256_n.jpg?_nc_cat=111&ccb=2&_nc_sid=b9115d&_nc_eui2=AeGXtS3hYPePEBlDfO0iulN0foyJtS4Ijx9-jIm1LgiPH2DGkLreFBYGg1Atgt5km1Q&_nc_ohc=n0dc1S43iSwAX_6onba&_nc_ht=scontent.fmkz1-1.fna&oh=507b04c4c413948be1d4ba1fe4af51bd&oe=5FBFED8D 加冷煤气厂是新加坡的著名路标之一,当人们经过加冷路与劳明达街的交界处时,它那熟悉的蓝色煤气库便呈现在眼前。 这“庞然大物”提醒 人们,他们已来到“火城 ” 。“火城 ” 指的是加冷煤气厂附近的一条小路甘榜武吉士( Kampong Bugis ) , 泛指煤气厂附近的地带。   加冷煤气厂的前身是“新加坡煤气公司”,成立于 1861 年。在这一年 7 月,一位名叫列兹的人士,呈函给当时的工务局长麦波申,要求批准在梧槽区建立一个煤气厂,包括兴建煤气库和铺设煤气管等。一个月后,他的申请获得总督的批准。获准后,列兹便开始兴建他的煤气厂,装置了两座小煤气库(经已在 1957 年拆除),开始了这个小岛的煤气服务。   列兹当初选择这个靠近河流的地点建煤气厂,是为了方便煤(制煤气的原料)的卸货与储藏。当时,大部分的煤是由澳洲入口。   列兹的煤气公司的服务,从 1861 年至 1901 年止,持续了 40 年,才由工务局收回自营。在 1901 年,工务局决定接管这间私人公司,它以 4142 元的代价将煤气厂收归公有。因为,当时的服务,应由工务局自己经营更为适当。   由于有了煤气的供应,所以到 1864 年起,岛上的路灯便开始改用煤气。事实上,在 1940 年以前,煤气的供应虽并不很大,只有富裕人家和政府官员才有能力购买煤气,主要的消耗还是道路上的街灯。这...

新加坡风土志

图片
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丛刊之十一   新加坡风土志 吳彦鸿著   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文敎委员会出版组编印 封面摄影:郭永秀   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丛刊之十一 书名:新加坡风土志 著者:吴彦鸿 出版: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文敎委员会出版组 新加坡邮区二三八 0 六六 登路九十七号潮州大厦 印务:七洋出版社 初版: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定价: S$25.00 版权所有 国际统一书号: ISBN 981-3094-37-0     目录   历卷一:历史保留区   牛车水 牛车水特色的形成 新加坡猪仔馆“广合源号”旧址在哪里? 百年前的“大人衙” 珍珠灯火夜南天 梨春园百年沧桑——早年牛车水娱乐中心 早期地方戏戏院今何在? 三间历史长久的戏院 蹈火节与马里安曼庙 从档案看牛车水   丹戎巴葛 历史性地区 乡土 • 国土 —— 华人会馆沿革史 怡和轩俱乐部——战前活跃的社团 建于 1830 年的金兰庙 人力车局百年史话 从丹戎巴葛火车站谈到早期火车服务 星洲幼稚园——我国启蒙教育的先驱 .   直落亚逸 直落亚逸——我国历史保留区之一 老巴刹有多老? 古庙海唇福德祠话旧 粤海清庙——潮籍人的百年“老爷宫” 萃英书院作育英才百余年   甘榜格南 甘榜格南沧桑史 唤回“小朝延”风光——苏丹王宫即将重建 历史古迹苏丹回教堂 新旧白沙浮 昔日街边小贩与市集 皇后酒店 • 皇后月饼   加冷河畔 加冷河潮起潮落 引起争论的历史事迹——曹家馆与曹亚志 顺天宫之谜 “火城”——加冷煤气厂   其他 芽笼士乃风光 “小印度”   卷二:行政文化区   新加坡河畔 驳括北码头 驳船码头 克拉码头 罗拔申码头   支化遗产线 他在何处登陆? —— 由莱佛士石像谈起 浮尔顿大厦与邮政服务 移民厅与移民条例的变迁 昔日法庭所在地 从驻扎官...

名字需半年才列选民册 高志财促足龄选民尽早登记

图片
  星洲日报2011.02.14 名字需半年才列选民册 高志财促足龄选民尽早登记     (峇株巴辖13日讯)帆加兰区州议员高志财指出,民众登记成为选民后,需要6个月的时间,名字才会列入选民册内,因此他吁请年满21岁者尽早登记成为选民,才能在来届大选投下神圣的一票。     高志财今早代表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蔡细历,在高峰广场为马华亚巫峇加支会配合红新月会及峇株巴辖政府医院举办捐血运动开幕。     他说,如果大选在今年中举行,一些刚登记的新选民可能会错过在本届大选投票的机会;就算是马华等政党的党员,也必须根据条例来进行登记,才能成为合格选民。     他说:“目前当局将会确保各选区的选民种族比例更加平均,所以一些选民可能会被分派到外区投票,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向马华查询。” 助选民更新地址     马华峇株巴辖区会可通过新闻局的协助,为从外地移居至峇株巴辖的选民更新地址等选民资料,任何询问可联络:冯尔明市议员(012-777 5882)、张平福(012-771 8155)或陈庆兴(019-726 7933)。     高志财透露,从去年7月至今,马华峇株巴辖区会已登记了约1千名新选民,同时也为约500名旧选民更新资料。     另一方面,他指出,身体健康者每两个月可以捐血一次,促进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可说是救人救己,近10年来,华裔同胞已经越来越踊跃参与捐血运动,是一个好现象。     马华亚巫峇加支会主席余坤合表示,这次主办单位除了举办捐血运动以增加政府医院的血液储存量之外,也进行选民登记活动,鼓励民众履行公民的责任。     捐血运动出席者包括马华峇株巴辖区会副主席苏添福、张强进,马青区团团长杨文钦、冯尔明市议员、陈明财市议员、亚巫峇加支会署理主席曾财国及秘书陈伟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