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日新独立中学毕业特刊
2008年日新独立中学毕业特刊
日新独立中学2008届毕业生的感言和赠言,表达了他们对母校、师长和同学的不舍与感激,同时也展望了未来的挑战和机遇。特刊中还收录了董事会、家教协会和校友会成员的寄语,鼓励毕业生们勇于追逐梦想,铭记母校教诲,并强调了学校的历史、校训和办学理念。此外,特刊也记载了学校的沿革、行政人员名单以及班级合影,为这届毕业生留下了珍贵的回忆,并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2008年日新独立中学毕业特刊》是一份承载着师生深厚情谊、记录着青春岁月、并寄托着对毕业生殷切期盼的珍贵纪念册。这份特刊不仅为即将展翅高飞的学子们提供了告别与回顾的平台,更全面展现了日新独中的教育理念、历史传承与蓬勃生机。以下是对特刊各主要栏目的详细介绍:
一、序言与领导寄语 特刊以温馨的“惠存 在青春的那一页”拉开序幕,寄语毕业生珍藏青春回忆,开启生命新篇章。 全体毕业生向董事、家协理事、校长及老师们致以诚挚谢意,感谢师长六年来的教导、指引与肯定,并立志学成归来回馈社会。
主席林芷绮献给毕业生的文字充满温情,强调缘分、陪伴与共同创造的灿烂回忆,鼓励大家将人生视作锻炼勇气的彩排仪式,并指出人生最大成就是找到目标出口。 董事长拿督斯里郑奕南在“挑战逆境,磨练人生”的寄语中,将毕业定义为终身学习的驿站而非终点,鼓励毕业生脚踏实地,在逆境中磨练意志,并温馨提醒母校永远是他们的家。 家教协会主席陈帝铃则回顾了日新90年的建校历史,展望即将到来的百年校庆,并期盼毕业生十年后带着成就与感恩重回母校。 中马日新校友会会长林庆忠和日新校友会会长梁建荣的寄语,均鼓励毕业生继续深造,装备自己,并强调珍惜同窗情谊以及校友间互爱互助的“日新情意结”。 校务咨询罗绍英在“回顾与前目”中,回顾了日新独中自1950年以来的办学历史,特别是1962年分校后的独立发展,以及电脑中心、科学实验室增设、加强纪律、教改小组等重要改革,并提及2007年毕业刊的“沉寂的钟楼”主题及其后钟楼重鸣的深远意义。 校长庄琢凤以“多关注自己的生涯规划”为题,表达了对毕业生离校的欣慰与不舍,提醒他们人生由选择构成,要把握当下,积极面对未来的巨大变革,并相信只要用心努力,就能开创出自己的道路。
二、学校概况与文化传承 此部分详细介绍了日新独中的历史沿革。在“日新独立中学校史”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学校从1950年草创伊始到2008年改革转型时期的重要发展阶段,包括1962年改制后独立办学的挑战与复兴,以及1993年迁校南美园、十大建设、引进魏书生教改经验、设立英语中心和学生综合大楼等里程碑事件,其中特别提到沉寂34年的钟楼于2007年10月7日重新响起。 特刊还展示了校徽、校训“模范费敬”、日新独中学生十大信条以及日新中学校歌,凝练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对学生的行为规范。 此外,特刊也收录了马来西亚国家原则(Rukunegara)的马来文和中文版本,以及国歌和槟城州歌的歌词,体现了学校对国家认同和文化多元的重视。 历任董事长和校长的名单,以及现任董事长拿督斯里郑奕南的玉照,彰显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传承。
2008年董事会、家教协会理事会以及行政与教师团队的名单,则展现了学校的组织架构和教职员工面貌。
三、班级特辑 “2008年高中三班导师”和“2008年初中三班导师”部分,为每个毕业班级(如S3S、S3A、J3A、J3B、J3C、J3D)都设了专页,内容丰富。 每班专页都包含班级合照、班导师的肺腑寄语(回顾班级三年或一年来的点滴、表扬学生成长与付出),以及班委名单。
更具特色的是,每位毕业生都拥有一小块版面,展示个人照片、联系方式、毕业感言,以及来自同学或师长的赠言,这些文字充满了不舍、祝福和对未来的期许。班级概况(如S3S班由29名男生和14名女生组成,运动健将众多)也让读者对各班特点一览无余。
四、学生作品与个人感悟 此栏目是特刊的亮点之一,汇集了毕业生们的多元思考与创作: 中文创作:包括“旋律”、“仙人掌与蓝岛”等充满诗意或哲理的短文。多篇个人感悟,如陈昕彤探讨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愿景”,结合了对奥运护炬事件的思考;“雨哗啦璋降落下来”通过一场雨和学姐的关心,体悟人间温情;“疲惫的身子,无助的躺在床上”则深刻反思生活意义,强调过程比结果重要;“西洋棋,俗称‘黑白棋’”从棋盘黑白、棋子互动中悟出人生哲理和成长之道;“人们,总是怀念过去”和“我不喜欢一切等”探讨了对过去、未来与当下的珍惜与等待;“妈妈,我不要什么玩具模型”则是一个孩子对温暖怀抱和久违微笑的渴望;“说到观察这两个字”通过观察不同行人的脚步声,感悟人生百态;“总是习惯在深夜里,一个人思考着”则描绘了深夜的孤单与思考;另有多篇文章表达了对18岁所代表的责任、成长中的痛苦与快乐、面对挑战和追求梦想的深刻理解。 马来文作品:收录了多篇学生撰写的专题文章,讨论社会议题,例如S3A学生Oon Yong Gheng的“Kes Vandalisme”(破坏公物行为);Chee Kee
Choon的“Peranan Pelajar di Sekolah”(学生在学校的角色)
和“Menuntut di universiti dalam negeri adalah lebih baik”(在国内大学就读更佳),以及其分享在咖啡店打工经历的“Saya tinggal di bandar raya Bukit Mertajam”;S3S学生Lim Tze Chi探讨“Industri Pelancongan Di Malaysia”(马来西亚旅游业);Lavisto Looi关于“Langkah-langka
yang Boleh dilaksanakan untuk membina sebuah masyarakat penyayang”(建设爱心社会的方法);还有一篇关于“将反贪局(BPR)设为独立委员会”的探讨。 英文创作:一篇毕业感言,表达了对毕业的突然感知、从孩童的纯真到面对人生坎坷的转变,并强调生命的坚韧与自我塑造。另一篇Oon Yong Gheng S3A的“The Country which I Like to Travel”详细介绍了意大利的艺术、建筑、传统文化和美食,展现了学生对世界的向往。
五、联课活动与行政组织 此栏目全面展示了日新独中丰富多彩的联课活动,包括童子军、红新月会、华乐团、铜管乐团、国际青年商会、二十四节令鼓、少林武术团、跆拳道、武术团、书法学会、科学研究会、视听研究会、辅导学会、技艺团等各大社团、学会和制服团体,并列出了各团体的指导老师、主席和副主席。
此外,特刊还公布了2008年毕业刊筹委会、联欢晚会筹委会和感恩午餐筹委会的详细成员名单,彰显了师生们为特刊和毕业活动所付出的辛勤努力。
六、广告与鸣谢 特刊的最后部分收录了大量来自马来西亚各行各业的广告,包括教育机构、汽车修理、中西医诊疗、建筑工程、餐饮、光学、美容、健身、营养产品、以及各类贸易公司等。这些广告不仅是对赞助商的鸣谢,也为毕业生们提供了丰富的社会信息和未来选择的参考。
总结 《2008年日新独立中学毕业特刊》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毕业纪念册,它更像是一扇窗口,让读者得以窥见日新独中丰富的校园生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极的教育成果。通过这份特刊,毕业生们回顾了六年来的成长足迹,感受了师长的谆谆教诲和同窗的深厚情谊,也对未来的挑战充满了勇气与期待。它传递的核心信息是:带着所学回馈社会,勇敢面对未来挑战,并铭记母校永远是他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