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美兰州名的渊源

资料来源:《资料与研究》第18期 1995年11月1日 森美兰州名的渊源 Zakiah Hanum撰/叶瑞生译 森美兰(Negeri Sembilan)作为一个州名,是以9个“州”或辽阔的“地域”组成的,并在以前各自拥有本身的管辖大臣。这些原先的“州”或“地域”即为双溪芙蓉(Sungai UJong)、南宁(Naning)、仁保(Rembau)、日叻务(Jelebu)、柔佛(Johor)(注1)、巴生(Klang)、日莱(Jelai)、乌鲁彭亨(Ulu Pahang)及昔加末(Segamat)。这以后,巴生却给了雪兰莪,日莱及乌鲁彭亨给了彭亨,而昔加末给了柔佛。 随后,森美兰的地域就由双溪芙蓉、仁保、日叻务、柔佛(注2)、乌鲁麻坡(Ulu Muar)、依纳斯(Inas)、巴希山(Gunung Pasir)、特拉齐(Terachi)及蒸甫(Jempul)组成。 历史学家将森美兰早期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最早阶段共分为四个“州”或“区域”,包括双溪芙蓉、巴生、日叻务、柔佛(注3);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中期,这时之前的四个州由九个被柔佛统治但由米南加保人(Minangkabau)管理的“州”或“区域”代替;第三个阶段即近代,它其中的四个“区域”统一成为一个立宪州属,并由一位严端(Yamtuan)统治。如今,森美兰被划分为六个行政县、即芙蓉、淡边、波德申、日叻务、仁保及瓜拉比朥。 有几位历史学家认为,名为森美兰的州属,在《马来纪年》撰写的时期,即1612~1636年时,还未出现,因为该书中并没有相关的记述。戈廷何·迪·艾勒迪亚(Godinho De' Eredia)在其于1613年所画的地图中,同样没提及森美兰这个名字。在记录至1682年的荷兰日志Dagh Register里,也没提到森美州。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森美兰是拉惹玛勒哇(Raja Melewar)于1773年被立为森美兰严端时成立的。 森美兰的原住民,可分为三个族群,即毕端达(Biduanda)(有时也称为Blandas及Mentra),柏西西(Besisi)及耶昆(Jakun)。当时森美兰的人口并不多,大都过着迁徙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