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南洋华侨小学敎科书 算术(一至八册)

图片
  修正课程标准适用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十月新版 战后新编 南洋华侨小学敎科书 算术(一至八册)   编辑者:星加坡世界书局编译所 校阅者:司徒赞、张国基、李春鸣 出版者:世界出版社 发行者:周星衢 印刷者:星加坡世界书局 发行者:星加坡·吉隆坡·槟城 世界书局、爪哇·吧城 大成书局   英荷属各埠各大书局均有代理   编辑大意   (一)本书各册材料排列,与小学算术课程标准各学年作业要项,完全一致;故分量进程,配合均极精密,无轻重脱略之弊。 (二)本书选材,务求切合儿童日常生活环境,俾儿童随时感到学习的需要,而自动努力于计算技能的获得。 (三)本书特别注意于南洋生活材料,以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培养儿童有计算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本书关于各种方法和原理的教学,都先使儿童有充分的学习动机,然后用归纳法循序指导,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五)本书事实题的名数,大都以马来亚及印度尼西亚华侨所常用者为标准。度量衡的教材,力求适合华侨生活的实际应用,其进度亦力求与儿童的计算能力相适应。 (六)本书另编教学参考书,专供教师应用。

华人怎样失去银行?

  当代马华文存4经济卷• 90年代 华人怎样失去银行? 詹运豪   在海外,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提问:马来人如何在短短 20 年时间内掌握经济大权,而华人却花了 200 多年的时间才能主导经济?马来人如何这样快就掌握经济大权,从 1970 年的不到 3%, 增加到 1990 年的 23% ?(这些都是官方数字,实际数字可能会更高)。   标准答案,当然是新经济政策有如火箭般,大力推动马来人迅速地增加的经济份额。   不过,这只是答案的一部分一一让马来人取得大部分企业蛋糕的真正机制,在于他们可以控制金融机制。控制金融领域,即控制了大马经济。本星期提出这个课题,是因为最近国家银行指示银行与金融机构合并为 6 大个主要的银行集团一一 4 个在马来人手中,另两个则由华人控制。   华人只控制 2 家   让我们回顾历史,看华人如何在 1970 年代及 1980 年代,失去银行领域的控制权。   1957 年独立之后,除了外资银行,其余都是属于华人的小型银行。马来人银行只有 1 家,那是于 1947 年成立的马来国民银行,这家银行在 1952 年关闭,这样以来,马来人就没有了银行。   1970 年,马来人在银行领域只有 3.3% 股权,华人占 24.3%, 印度人 0.6%, 其余 52.2% 全由外国人拥有,其中大部分是欧洲人的银行。到了 1986 年,马来人的股权已激增至 65% 至 70% 。我国 10 家最大的银行,有 8 家由马来人控制。   马来亚、合众、兴业   最大的银行马来西亚银行其实是由华人邱德拔于 1960 年创办的。在短短 5 年内,马来亚银行迅速发展为华人商界的主要银行。 1966 年,马来亚银行受谣言所累而几乎倒闭,当时,谣传邱德拔滥用马来亚银行公款,而导致大批存户挤提。在 10 天内 , 银行的 40% 存款被提出。 1 年后,国家银行接管马来亚银行,马来人在银行领域取得一个大突破。政府后来把马来亚银行约一半的股权售予国民投资公司,这家公司是政府最大的土著投资臂膀。   第 2 个落在马来人手中的华人银行是合众银行。合众银行与马来亚银行一样,皆受管理不当的谣...

“转型经济,华商危机?

  当代马华文存4经济卷• 90年代 “转型经济,华商危机? 何启斌   第 2 波的形成   自 1969 年 513 事件以来,大马经济经历了两次转型。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殖民经济的残余势力;也黄风扫落叶,战略性的把 “ 企业领域 ”(Corporate Sector) 归入土著手中;更大大的削弱了华商企业的营运。 “ 亚里峇峇 ” 似的经济体大量茁壮。这是第 1 波的转型 (Transformation) 。   80 年代中的大衰退,搞得各族超级商人 “ 鸡毛鸭血 ” 、破产入狱;岁收激减、国库空虚。加上 1987 年巫统大分裂等政治危机,才激起马哈迪的决心,以雷霆手法,大事引进外资;解放官僚、开放市场、加速私营化。以 “ 成长为首、分配为次 ” 策略,马哈迪力排众议,发挥领导,达到今天的辉煌成就或第 2 波的经济转型。   这 6 至 7 年,以 “ 外资引导 ” 的成长 ( 超总投资的 57% 以上 ), 华商大展拳脚,供应外资工厂,最终成为土著机构抢夺为上市 (2NDBoard) 的工具!其他的,如胶商却一一沦落!但,好景不常,自 1993 年起,外资激降、技工大缺,引起了一连串问号。   外资的重要性   综观这 30 年的基本统计可以看出外资的重要性:   经济统计( 1 )制造业相对总生产 GNP 的比重 总生产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预测) % 8% 12% 20% 27% 37%                     经济统计( 2 )制造业的出口比重 出口 1906 1970 1980 1990 ...

配合政府政策、加强应变能力,华裔应力争上游免受淘汰

  当代马华文存4经济卷• 90年代 配合政府政策、加强应变能力 , 华裔应力争上游免受淘汰 杨名万   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与其他内阁部长多次强调,政府希望通过第 2 工业大蓝图计划,制造更多土著中产阶级。他们都很有信心,在这计划于公元 2005 年完成时,土著中产阶级将会増加。   这意味在第 2 工业大蓝图实施的 10 年期间,土著将更积极参与我国的经济活动,同时,弥补过去土著大都集中在大企业集团的不足。   在政府的政策与机制的配合下,过去 10 年,土著的经济成就有目共睹。过去一向居于我国经济主流的华裔,却相对的节节落后。在未来的 10 年期间,华商如果不能在第 2 工业大蓝图计划下与政府配合,则在土著中产阶级急速增加中,华人在大马经济的贡献将远远落在土著的后头。   经济参与率不及总产值增长率   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 10 年,华裔在参与大马经济领域方面的增长最为缓慢,远远不及其他族群,甚至比外国投资者还不如。根据该项以各民族拥有的企业股权为准的指标,华人也是过去 10 年,唯一面对参与国家经济比例倒退的族群。   有关数据也显示,尽管国家经济于 1990 年的首 5 年期间取得辉煌的蓬勃进展,然而,华人在参与经济方面的每年平均增长率,竟然低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而且,华族是唯一追不上国家经济増长率的族群。   从这趋势看来,华人对国家经济的贡献很快就落在其他族群的后头。其实,以过去 10 年的趋势看来,如果华商未能在往后的日子发奋图强,及配合国家政策发展加强本身的应变能力,则在第 2 工业大蓝图计划于公元 2005 年完成时,华人将落在土著的后面,不再支配国家经济,而再过另一个 10 年,华裔在大马经济的贡献将式微,虽然仍不致于淘汰,但影响力将微不足道。   这不是危言耸听,趋势已很明显。以国内注册的有限公司股权分布变化可知,华人占有率已从 1985 年的 48.9%, 缩减至 1990 年的 45.5%, 到 1995 年,进一步缩减至 40.9% 。   同时 , 土著的拥有比率,从 1980 年的 12.5%, 增至 1985 年的 18%,1990 年进一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