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0年马华教育动态检讨
1951.1.1 一九五 0 年马华教育动态检讨 宋哲湘 联合邦各州华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虽处于不景气下,为了教育下一代儿女们,同时鉴于普及教育乃为恢复社会秩序之唯一良方,因为教育普及后,人人有学问有知识,当能明辨是非,守法纪,故对复校工作无不尽力以赴,所以各州华校纷纷重建起来。截至本年底止,全联合邦有华校共一千三百五十四间。其中日学一千二百二十四间,夜学一百三十间,学生人数为二十一万七千三百八十四名,其中日学学生二十万零六千五百八十八名 ( 男生一十五万零六百九十三名,女生五万五千八百九十五名 ) ,夜学生一万零七百九十六名 ( 男生五千八百五十一名,女生四千九百八十一名 ) ,比去年十二月底增加学生二万余名。在联合邦十一州中,学校与学生最多者为吡叻州。最少者为玻璃市,而吡叻之华校教师最苦,平均每人应负责管教学生四十一名,最轻松者是丁加奴州的教师,每人负责管教学生二十九名。华侨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虽然战后生活程度高昂,物质条缺乏,为了协助政府恢复教育工作,经费尽千方百计及苦心努力而将华校复办起来,其主要目的当然为保持固有之优秀文化及教育其后一代,再次是协助当局训练马来亚良好公民,恢复社会秩序。 但是,谈到华侨教育问题,一般人仍然固步自封的停留在『侨教』上面兜圈子。吾人应该及时觉悟,从几年来政府对华校政策看来,可以洞悉当局之教育政策没有任何意思将『侨教』放入为马来亚教育制度的一环,在这种不平等待遇的教育政策下,请问华校如何能够获得政府之一视同仁呢? 相反的,在战后政府的立场看来,可能把『侨教』误认为是达到马来亚展望途中的『绊脚石』,最低限度也被视为马来亚教育制度本体附加的一个『赘疣』,所以虽经过许多侨领贤达辈向有关当局表白『侨教』本质的光明磊落,毫无异图,并苦口婆心地呼吁要求待遇平等,结果是『石沉大海』而已。 从这个事实说明,如果要挽回马来亚华侨教育的危机,我们必须有勇气地面对观实,从今日始,创造『马华教育』的新生命。这就是说,『华侨教育』已成过去,富有新生命的光明前途的『马华教育』在马来亚本土生根滋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