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叻报》1887年8月19日

图片
这份文件包含数张来自 1887 年 的 中文报纸扫描件 。这些报纸页面包含各种新闻报道, 广告 ,以及其他信息, 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生活 ,其中包括 商业广告 (例如啤酒广告)和 日常生活信息 。图片质量较差,部分内容难以辨认,但可以看出其 历史价值 。     文件名称: 《叻报》 1887 年 8 月 19 日刊简报 日期: 2023 年 11 月 15 日 一、 报纸概况 这是一份名为《叻报》的报纸,发行日期为光绪十三年七月一日,即公历 1887 年 8 月 19 日。报纸版式为中文竖排,内容丰富,包括时事新闻、商业广告、社会事件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 主要主题和重要观点 社会风气与道德问题 : 酗酒之害 :报纸多次提及饮酒的负面影响,强调其 “ 多伤元气 ” 、 “ 损伤筋骨 ” 、 “ 败坏身家 ” 。 强调 “ 嗜酒者,非徒破家丧身而已,且延祸于子孙,至贻害无穷 ” ,可见当时社会对过度饮酒的忧虑。 吸食鸦片 :报纸亦痛斥吸食鸦片之害, “ 膏火之害,亦不容忽视 ” , 将吸食鸦片列为与酗酒同等危害,强调其对身体和社会的危害。 婚嫁陋习 :报纸批评 “ 富家择偶,惟慕财产 ” , 认为这种做法 “ 败坏风俗 ” ,提倡应该以人品为重。 社会不良现象 :报纸抨击 “ 不务正业,游手好闲 ” 等社会不良风气, 认为此类现象败坏社会风气,甚至导致社会动荡,并且指出此类人员容易 “ 被匪徒所诱,流为盗贼 ” 。 商业与经济活动 : 商业广告 :报纸刊登了大量商业广告,涉及啤酒、药品、机器等多种商品。例如, Kaiser & Beck “ 巴厘仙 ” 啤酒的广告,以及各种机器设备如 “ 印字机器 ” 等,反映了当时的商业活动和商品流通情况。 投资信息 : 报纸还刊登了招商信息, 例如 “ 广生公司 ” 招收股东,显示出当时的投资活动。 保险业务 : 报纸上出现 “ 保险公司 ” 的广告,可见保险业务在当时已开始发展。 时事与社会事件: 司法案例 : 报纸上刊登了一起诉讼案件,讲述了被告人因为偷窃被判刑的案件,显示当时的司法活动。其中还提及了因为窃贼偷窃而导致 “ 损失重大 ” 的...

《昭南日报》战时特刊:新秩序下的昭南岛

图片
  《昭南日报》战时特刊:新秩序下的昭南岛   昭南, 1942 年 —— 随着大日本帝国在东南亚的军事行动不断推进,昭南岛(原新加坡)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昭南日报》作为一份重要的当地报纸,记录了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化,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战时昭南岛的生动图景。 军事行动与占领 日军的扩张 :报纸详细报道了日军在东南亚各地的军事胜利,包括 马来半岛 、 荷属东印度群岛 (如 爪哇岛 、 苏门答腊岛 )、 新几内亚 和 缅甸 等地的占领行动。这些报道旨在展示日军的强大实力,并宣扬其在 “ 解放亚洲 ” 的形象。 战略要地 : 昭南岛被视为 “ 远东最良好城市之一 ” ,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被多次提及。日军在此设立军事据点,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控制。 海战与空袭 :报纸也记录了激烈的海战和空袭事件,例如,日军在 泗水海面 的战斗中击沉敌舰,以及对 达尔文港 的空袭。这些报道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性,也展现了日军的军事力量。 新秩序下的社会变革 新国民运动 :报纸大力推广 “ 新国民运动 ” ,旨在使民众理解 “ 为何要做新国民的意义 ” ,并通过选拔和训练优秀分子,将这一运动推广到普通民众中。这表明,日军试图通过思想改造来巩固其统治。 清除殖民文化 :报纸要求当地居民 移除和毁弃带有英王乔治或蒋介石形象的物品 ,强调要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和文化认同。 强制卫生措施 :报纸强制要求 居民进行肠热病预防注射 ,并强调这是对社会建设的义务。 交通管制 :报纸宣布,所有在昭南岛行驶的 汽车、罗里车和摩托车 等,必须在 3 月底前重新登记。 身份证明 :报纸规定, 凡是离开的人必须携带写有姓名、年龄、职业和去向的纸张,以领取通行证 。 经济管控与商业活动 物资管控 :报纸实施了严格的 粮食管制 ,包括对 白米、客米 等主食的 价格控制 ,以及对 炼乳等商品的配给制度 。此外,还对 肉类、家禽、鱼类、蔬菜和水果 等食品的价格进行管制。 商业管理 :报纸宣布对 流动小贩、街头小贩 等进行管理,要求他们重新登记并领取新的执照。此外,所有药房也必须向军政部登记。 商品价格公示 :报纸要求所有商家 必须标明商品价格 ,特别是 牛奶的价格 。 商业复苏 :尽管战争带来了诸多限制,但报纸...

离乱弦歌忆旧游从西南联大到金色的晚秋_赵瑞蕻文汇出版社上海

图片
      赵瑞蕻的文学回忆录《离乱弦歌忆旧游 —— 从西南联大到金色的晚秋》,书中记录了作者从 1935 年到 1999 年的人生经历,特别是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与众多名师大家的交往。书中包含回忆文章、诗歌、书信和游记等多种文体,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和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此外,文本还包含了作者对朱自清、闻一多、吴宓、钱钟书等名师的怀念,以及对西南联大精神的深情礼赞,以及对燕卜逊的回忆和其作品的评论。 部分内容以图片形式呈现,增加了文本的可读性和生动性。     这部文学回忆录是赵瑞虨先生晚年对其一生经历的回顾与总结,以西南联大求学经历为核心,辐射到他参与的革命活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教学生涯以及对师友的深切怀念。全书不仅是个人回忆,更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传承。 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 西南联大的精神与影响: 师生情谊: 赵先生着重描绘了西南联大浓厚的师生情谊,许多教授不仅学识渊博,还对学生关爱有加。 “ 我们文科学生就在这许多教授的循循善诱和潜移默化中,尊师爱徒的优秀传统下,受到了亲切的教育。 ” ( P.26 ) 学术自由: 联大兼容并包,鼓励自由探索的学风,师生之间可以就学术问题激烈辩论。 “ 他们越吵越有劲 …… 最后,大约又吵了半个多钟头,我听见华先生说: ‘ 快十二点了,走,饿了,先去吃点东西吧,一块儿,我请客! ……’ 这事足可以说明当年西南联大的校风学风。 ”(P.13) 多元文化: 联大汇集了中西兼通的学者,文科教授大多具有深厚的国学基础,又熟悉西方文化。 “ 西南联大集中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所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文科的教授,大多数是中西兼通的学者。 ” (P.26) 爱国情怀: 抗战时期,联大师生心怀国家命运,弦歌不辍,坚持学习和工作。 “ 在敌机经常空袭,乱轰狂炸下,联大师生同仇敌忤,坚持学习,坚持工作,怀着 ‘ 日寇必败,抗战必胜 ’ 的强大信心,弦歌不辍,实在难得。 ”(P.31) 文学创作与追求: 对诗歌的热爱: 赵先生热爱山水诗,并身体力行地进行诗歌创作和翻译。他在书中收录了大量自己的诗歌,还重译了雪莱的《西风颂...

昆仑及南海古代航行考_中华书局北京

图片
    费琅所著《昆仑及南海古代航行考》及其中文译本,主要探讨 “ 昆仑 ” 一词在古代中国、阿拉伯和波斯文献中的多种含义及其所指地理位置。文章通过大量史料考证,分析了 “ 昆仑 ” 作为地名、民族名和王族称号的多种用法,并结合语言学、地理学知识,梳理了古代航海路线和文化交流,最终认为 “ 昆仑 ” 并非单一地理实体,而是指古代中国西南地区、马来群岛和非洲东岸等地的多个区域,以及居住在这些区域的具有血缘关系的族群。 文章还探讨了爪哇、吉蔑、占婆等国与中国的古代海上交通和文化交流。     一、 概述 分析了费琅所著,冯承钧翻译的《昆仑及南海古代航行考》中关于古代中国与南海地区,特别是与 “ 昆仑 ” 相关的航行、贸易、文化交流和族群迁移等重要内容。该书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籍、地理志、佛经以及阿拉伯、波斯文献的考证,试图揭示古代南海地区的复杂历史和文化图景。 二、 主要主题和核心观点 译名考证的重要性 : 作者强调了研究中国史地时,外国语译名的重要性,指出因语音变迁、方言差异和假用等原因,可能导致译名混乱和理解偏差。 “ 天竺 ” 、 “ 身毒 ” 、 “ 印度 ” 实际上指同一地域; “ 叶调 ” 、 “ 阇婆 ” 、 “ 诃陵 ” 、 “ 爪哇 ” 指同一地点。 作者认为需要一种标准的译音方法,以避免因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书籍中的译名不统一造成的混淆。例如, “ 便 ” , “ 范 ” , “ 波摩 ” 和 “ 跋摩 ” 都是 Varman 的不同音译。 中国古代对南海地区的认识 : 作者强调中国史籍和地理著作中对南海地区及其周边岛屿的记载,认为这些记载是了解古代亚洲历史的重要资源。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梳理,作者揭示了中国古代对南海地区 “ 昆仑 ” 的复杂理解:它既可以指具体的山脉(例如中亚的昆仑山),也可以指特定的岛屿(例如,今越南的昆仑岛),还可以指代居住在南海地区的特定人群。 “ 昆仑 ” 概念的多元性 : “ 昆仑 ” 一词的含义是多变的,并非指代单一的地点或人群。 它可以指: 中亚的昆仑山。 南诏附近的一个国家。 分布在伊洛瓦底江口和马塔班湾之间的大小昆仑国。 广西的昆仑关。 马来群岛一带的火山。 位于非洲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