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金宝培元独立中学毕业特刊
金宝培元独立中学的毕业刊,主要为2016年毕业班的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了一个回顾与展望的平台。内容涵盖了学校的历史、愿景、使命和校训——“自强不息”,以及对独中统考文凭未被马来西亚政府承认的探讨。刊物还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各项设施,学生社团和体育团队的活动与成就,并收录了教职员工和毕业生的寄语与赠言,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母校的深情。
《2016年金宝培元独立中学毕业特刊》是一本汇集了金宝培元独立中学师生和学校各方面信息的重要刊物,旨在记录2016届毕业生的中学生活,回顾学校历史,并展望未来。这本特刊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展现了培元独中的教育理念、校园生活以及师生情谊。
以下是特刊各主要章节的详细内容:
- 刊头语、房衆 (第3页):这一部分通常包含特刊的开篇寄语或序言,旨在为读者引入本年度的毕业主题和核心精神。尽管具体内容未在给定文本中详述,但作为特刊的开篇,它承载着总览与导读的作用。
- 董事献词 (第5-6页):此章节收录了校董事会的献词。董事长杨汉保先生在献词中,回顾了培元独立中学(简称独中)高中统考文凭自1975年以来不被马来西亚政府承认的“苦恼日子”,但提到了2016年砂拉越州政府承认统考文凭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带来了“一线曙光”。他强调了培元校训**“自强不息”**的精神,并鼓励毕业生无论深造或创业,都应永远铭记这一校训。他还结合个人从蚊香市场取得事业成就的经验,指出除了苦学奋斗,人脉关系、创意思维和团体合作在当今社会同样重要。
- 校长献词 (第7页):校长在献词中祝贺高三和初三毕业生,并回顾了学生在培元独中六年的美好回忆。他提到学校近年来增添了多媒体设备,并大力进行教育改革,专业化培训师资,例如引入“新一代精明无线互动式投影教学系统”、英语会话室、电脑化行政以及“一卡通”操作。校长还特别指出,学校采用了上海成功教育的“讲、想、练”教育模式,并致力于将教育发展方向从应试教育转向全人教育,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灵活应变的能力,并重视人文教育如《弟子规》,以塑造有人文气质的优秀人才。
- 会务顾问、教职员献词 (第8-10页):这一部分包含了来自会务顾问(如陈兰、丘思东局绅、李丙文博士、蔡家校)、董事长杨汉保等董事会成员以及校务主任潘有英律师等人的献词。这些献词通常会传递对毕业生的祝福和期望,并强调学校在教育、行政等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 教职员简介 (第11-16页):此章节详细列出了学校的教职员名单,包括姓名、电话号码、Facebook账号、电子邮件和个人寄语。这些寄语充满鼓励和人生智慧,例如林惠洲(行政顾问)引用佛陀的话强调**“奋发努力永不止息”,杨秀琼(教改顾问)寄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训导兼华文科主任王智斌强调“学得更多更高,更要谦虚”,许婉筠(课程教改兼科学科主任)鼓励高三毕业生“你是花季的蓓蕾,你是展翅的雄鹰。明天是你们的世界,一切因你们而光辉”,并提醒初三毕业生“下一站,是不是天堂,就算失望,不能绝望!”。体育兼体育科主任罗妮娜则用英文寄语“Chase your dreams,
burst out at the seams. Never stop trying, never stop learning.
Live life to the fullest, give it nothing but your heart.”**。这些寄语不仅是临别赠言,也反映了教职员对学生品格、学业和未来发展的深切期盼。
- 初中班级 (第22-25页):这一部分展示了初中各个班级的班级信息,包括班级导师、班长(正、副)、财政、康乐、卫生和学术代表等班级委员会成员名单。
- 高中班级 (第24-25页):与初中班级类似,此章节列出了高中各班的班级导师和班级委员会成员名单。
- 学会/团体简介 (第26-44页):这是特刊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详细介绍了培元独中丰富多彩的学会和团体。每个团体都包含顾问老师、主要负责人(主席、文书、财政等)以及团体的宗旨和活动内容。例如:
- 马来文学会:旨在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胆量,举办校内演讲比赛,并参与校外马来文化体验营。
- 华文学会:作为学生的“小天地”,活动包括品茶、语文练习、演讲、模拟辩论赛及作文练习,并协办全霹雳中学辩论赛,还会参与义卖会搭建鬼屋等。学会宗旨是提高学生华文水平,传承中华文化。
- 棋艺学会:推广棋艺这项中华传统游戏,旨在增加思维能力,促进师生及同学友谊。
- 电脑学会:成立于1986年,旨在教授电脑操作和最新科技知识,举办打字比赛、拼图比赛、常识比赛等。
- 科学与天文学会:提升会员对科学的了解与兴趣,活动包括观星和实验。
- 英文学会 (ELS):成立于2000年,旨在通过英语活动和游戏提高会员的语言能力,每年举办英语朗诵和歌唱比赛。
- 书法学会:每周进行旬字活动,练习中楷和硬笔书法,并举办校内比赛和挥春活动,传承中华书艺精髓。
- 美术学会:培养学生对艺术活动的兴趣,活动包括星云瓶、瓶中沙、模型屋等,每年举办感恩卡设计比赛。
- 舞蹈学会:成立于2010年,舞团舞蹈多为自看自学或自创,风格包括流行、民族风、文艺等,旨在传承舞蹈工作。
- 歌咏学会:日常活动有练歌和抄写歌词,举办校内歌唱比赛,并曾参与大型合唱活动。
- 扯铃学会:在国际和国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如在日本东京扯铃大赛获得冠军和亚军,并在多个全国和国际邀请赛中斩获多个冠军和季军。
- 武术团:成立于2003年,旨在发扬中华传统武艺“蔡李佛拳”,通过体能、套路和搏击训练达到强身健体和自卫的目的。
- 田径队:强调训练和比赛拼搏,2016年获得学联田径赛全场总亚军,郑雁翎和谭伊晴分获最佳女运动员。
- 少年军:注重纪律,活动包括步操、乐队、露营和游戏,可考取奖章。
- 醒狮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主要练习体能和乐器(鼓、钹、锣),强调**“忠、正、毅、勇、智、诚和礼”八德理念**,每年新年参与学校筹款并受邀表演。
- 二十四节令鼓:成立于2001年,经常受邀表演,并曾在2013年参加国际观摩会。
- 铜乐队:成立于1977年,历史悠久,曾在霹雳州际比赛中获殿军,并受邀参与国庆日游行,还曾在青少年管乐节比赛和华总-国油杯中获奖。
- 华乐团:成立于2004年,旨在培养学生对华乐的兴趣和传承中华文化,多次在全国中学华乐合奏大赛中获奖(包括荣誉金奖、金奖),并曾于2012年踏上国际舞台获铜奖,举办过音乐会。
- 圣约翰救伤队:创立52周年,是一个纪律与服务团体,旨在为人群服务,通过急救考试、检阅礼、烹饪比赛等提升团员技能和责任心。
- 童军团:成立于1987年,是世界性、服务性、非政治、非营利、非宗教的组织,强调野外求生技能和与世界各地童军交流。
- 吉他学会:成立于2015年,旨在提倡学生对吉他的热情和音乐细胞,培养音乐创作才艺和团队精神。
- 足球队:成立于2013年,旨在提升学生对足球的认识和体育精神。
- 羽球队:成立于2005年,通过体能和基本球技训练提高水平,举办校内比赛,2016年在南近打羽球学联比赛中获男子组冠亚军及女子组季军。
- 篮球队:成立于1974年,曾多次在全霹雳独中篮球锦标赛和金宝区篮球学联赛中获奖,男子队曾连夺两年冠军,女子队连夺三年冠军。
- 排球队:在校内和校外比赛中表现出色,女子队曾获霹雳九独中排球锦标赛季军,男子队和女子队多次在学联赛中夺冠,2015年更是实现“双冠”。
- 乒乓学会:旨在提升乒乓技术和发扬体育精神,曾在九独中乒乓比赛中获女子组殿军,并在近打南区个人赛中获最多奖项。
- 图书馆管理员:图书馆自1949年初中部开办时已成形,2012年新图书馆落成,环境雅致,提供丰富藏书和电脑设施,是学生搜寻资料和阅读的好去处。
- 学长团:学生自治服务团,协助训导处维持学校纪律、秩序、卫生和整洁,并协助校方推展大型活动,其团训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 初中三毕业生 (第64-107页):这一大部分详细记录了初中三各个班级(忠、孝、仁、爱)的毕业学生信息。每个学生都配有姓名、Facebook、电话号码、绰号、电子邮件、出生日期和个人寄语。这些寄语是学生对过去中学生活的总结,对未来的期许,以及对师友的感谢和祝福,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对离别的感伤。例如,初三忠的洪鹏洛希望**“为我的高中生涯奋斗”,蔡玮萱希望“大家都要考获理想的佳绩”,初三孝的杨璟珂希望“未来三年,只愿彼此,不负春光,野蛮生长”**。
- 高中三毕业生 (第118-216页):此章节是特刊的核心,收录了高中三各班(信、义、和)毕业生的详细资料,包括姓名、绰号、联系方式、出生日期以及毕业寄语/赠言。这些寄语内容丰富,反映了毕业生对六年中学生活的深刻体会,包括:
- 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激,如李炯翰感谢Norina老师的提拔,让他获得跳远冠军 。
- 对同学和朋友的不舍,很多人提到“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但希望友谊永存,未来能再相聚。
- 对未来的展望和挑战,许多人提及升学、就业的选择,并鼓励自己和他人“自强不息”、“勇敢向前”、“不轻易放弃”。
- 对个人成长的反思,如温尊胜提到自己“糊里糊涂”地过了六年,但体验了很多事,并告诫初一同学要好好努力
。一些同学也提到了自己在学校参加社团或球队的经历,并为此感到自豪和不舍 。
- 毕业刊筹委会 (第217页):这一部分列出了负责特刊编辑和制作的师生团队,包括顾问老师、主席、文书、校对、财政、总务、广告、设计、主编、资料收集和摄影等成员
。
- 广告 (第1, 104-142页):特刊中穿插了大量广告,涵盖了各行各业,包括:
- 教育机构:如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国史上第一所海外分校,提供预科及学士课程,以英文授课为主),培元独中的赞助商Quality Coils Industries Sdn Bhd,以及升学机构如HELP University (提供多种课程,以培养顶尖人才)、INT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 Colleges、Shen Jai School of Commerce (提供商业及会计课程)、大马教育公会(提供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
- 本地企业:涵盖了蚊香制造、农场餐厅、油棕园、电动自行车、广告牌、五金店、眼镜店、建筑工程、家具、电器维修、汽车喷漆、重型机械、文具、水果批发、铝业、汽车电池、铁厂、餐馆、金饰店、手机店等。这些广告不仅是特刊的经济支持,也反映了金宝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生态。
- 培元独立中学简介 (第1-3页):此章节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地理位置(马来西亚霹雳州金宝市)、创校历史(1962年由民间热心教育人士建立,前身为培元中小学,后改为培元独立中学)、办学特色(以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兼授英文和国文)、宏愿(成为高素质及卓越的华文中学)、办学方针(培育学生成人成才,保持优良品行,跟进时代,传承文化),以及培元独中十信条(彬彬有礼、孝亲敬老、诚信负责、感恩图报、处事有恒刻苦耐劳、好学深思自我要求、朴实节俭、乐于助人、爱母校爱母语、爱人爱己忠爱国家)。这些内容全面展示了培元独中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
总而言之,《2016年金宝培元独立中学毕业特刊》不仅是一本承载着毕业生美好回忆的纪念册,更是培元独中办学理念、教育成果、师生风采以及与社会各界联系的全面展现。它记录了学校在历史转折点上的努力与期待,也为师生和校友留下了珍贵的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