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亚罗士打新民独立中学毕业特刊
2022年亚罗士打新民独立中学毕业特刊
2022年毕业特刊兼校刊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从1957年建校到2022年的重要事件),展示了校园的景观,并列出了当届的董事会成员和教职员工。特刊还包含了学校各部门如教务处、训导处、辅导处、联课处、图书处、事务处和舍务处的工作报告,总结了年度活动与成果。此外,它也收录了毕业生的寄语和感言,以及对校内外活动和学校新闻的报道,如获得最佳管理奖、各项捐款和师生培训等,展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生活。
承载回忆、展望未来的校园画卷
《2022年亚罗士打新民独立中学毕业特刊》不仅是一本毕业纪念册,更是一部全面记录了新民独中2022年及历年发展、师生风采与校园生活的珍贵文献。这份特刊(校刊)内容丰富,设计精美,旨在为毕业生留下美好回忆,并向外界展示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成就。
以下是特刊各主要栏目的详细介绍:
- 敬致与基本信息 特刊开篇即为“敬致”,表明此刊物由亚罗士打新民独立中学敬赠,并详细列出了学校的地址、传真、电话和邮箱等联系方式,彰显了学校的官方性质和与社区的连接。
- 目录 目录清晰地展示了特刊的整体结构,涵盖了从校规校史、行政报告到校园活动、师生作品及毕业特辑等各个方面,方便读者快速定位感兴趣的内容。
- 国家原则、国歌、州歌 特刊收录了马来西亚的国家原则、国歌和吉打州歌,体现了学校对国家和地方的归属感,以及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 校徽、校训、校歌 这一部分详细介绍了学校的象征:
- 校训:以儒家经典《大学》中的“明德至善”为校训,深入阐释其“净化自己光明的德性,使民众自新,达到善的真高境界”的深远含义,旨在引导学生在品德方面达到至善境界,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 校徽:展示了学校的标志设计。
- 校歌:刊载了校歌的词曲,传达了学校的精神和愿景。
- 校史
(1957-2022) 校史栏目是特刊的亮点之一,以时间轴的方式详细记录了新民独中自1957年创办初中一私立班至2022年的重要发展历程。其中包括:
- 创立与发展:1959年正式成立,聘请第一任校长,并经历了多位董事长和校长的领导。
- 学生人数增长与校舍扩建:多次提及学生人数的显著增长,以及为解决教室不足而进行的筹款和扩建活动,最终促成了新校舍的觅地与建设,并在1998年迁入新校舍,迈向新里程碑。
- 学业成就:多次提及学校在独中统考、SRP、SPM、STPM等考试中取得的优异成绩,特别是STPM连续两年出现五科全A的辉煌记录,证明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能力。
- 筹款与捐献:记录了多项大型筹款活动,如“十大歌星义演”和“十大义演”,以及来自各界人士(包括已故准拿督黄玉志局绅、已故魏礼琨老先生的教育基金)的慷慨捐献,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 课程与设施发展:增设大学先修班、技职教育科(烘焙课),推行电脑课,以及太阳能工程、电脑室增设、多媒体设备安装等现代化建设。
- 荣誉与里程碑:包括州政府豁免门牌税、成立学警团、宿舍楼的建设与启用、创校50周年庆典、获得教育部5星级奖及吉打州私立学校最佳管理奖等。
- 董事长献词、校友会主席献词、陈蔚波校长献词 这三篇献词是学校领导对师生及社会各界的肺腑之言:
- 陈蔚波校长献词:校长在献词中回顾了疫情带来的挑战,强调了珍惜校园时光、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并寄语毕业生要从疫情中学会珍惜,将灾难转化为成长的契机,活在当下,不留遗憾。
- 校友会主席献词:表达了校友对母校的深情厚谊和支持。
- 校景 校景栏目通过精美的图片展示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和优美环境,包括教学楼、图书馆、贵宾接待室、礼堂、学生宿舍、校园一隅及烘焙室等,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学校的风貌。
- 董事会与各区协董事名表 详细列出了新民独中第29届董事会成员名单,包括永远名誉董事长、名誉顾问、董事长、署理董事长、副董事长、总务、财政等要职,以及来自亚罗士打、五英里、十字港等各地区的协理董事名表,展现了学校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
- 亚罗士打新民独中行政架构图 清晰地展示了学校的行政管理层级和各部门分工,体现了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 教职员 列出了2022年全体教职员的姓名和职务,包括校长、副校长、各处室主任、行政助理、班导师、兼职老师、书记、舍监及校工等,向为学校辛勤付出的每一位成员致敬。
- 各处室报告 特刊详细收录了学校各个行政与教学部门的年度报告,展现了学校运营的透明度和专业性:
- 教务处报告:旨在提升教师教学素质、学生学习风气和完善升学管道。职责涵盖学生注册、教学管理(课表、教材、监督、师培)、考试管理(考务、成绩分析、统考报名)以及各项学术活动(竞赛、讲座、增强班、家长日、招生)等。报告中还包括各科及格率和学生人数统计图表。
- 训导处报告:秉持“明德至善”校训,致力于维护优良校风、培养学生品德、习惯和自律精神。主要工作包括校规制定与执行、学生出缺勤管理、班导师会议、校园整洁督导、销过辅导、紧急救护、学长团管理及活动筹办等。报告中还提供了网课与实体课的学生出缺勤统计和操行分等级统计。
- 辅导处报告:核心服务围绕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生涯辅导三大领域。通过辅导课、谈话和咨询,提供及时支援。年度项目包括大学招生申请、奖学金说明会、心理测验、大学参访、分流说明会、线上讲座、疫苗接种、新生迎新及美术加强班等。报告还列出了2021年毕业生的升学情况。
- 联课处报告: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群美劳全面发展,培养自律、创意和领导潜能。2022年因疫情后的重整,增设了烹饪学会、校园美化小组、数学学会,并对现有学会进行调整。所有点名和评鉴均采用线上系统。报告中列出了各主要学会/团体及其顾问老师和教练。
- 图书处报告:宗旨是推动校园阅读风气。主要工作包括书籍杂志整理订阅、书展、刊物推荐、阅读课、借阅管理。2022年活动包括图书采购、常识比赛、阅读比赛和错字辨认游戏,并对学生借阅偏好(漫画多于文字书)进行了反思。报告还详细列出了各班级的借阅率和图书馆协会成员。
- 事务处报告:通过采购、维修、保养和美化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理想的学习之地。负责策划、主管校产、维护设备、绿化美化、安排保安卫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维修购置及校产登记等工作。
- 舍务处报告:旨在引导宿舍生学习独立、培养自治能力,发扬互助精神,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通过制定严格规则、日常作息时间、成立宿舍自治会及组织多姿多彩的活动(如大扫除、迎新会、欢送会)来实现目标。
- 资讯处报告:致力于电脑化行政工作,建立电子化校园,提升多媒体教学效能。2022年主要工作包括购置Mesh Wifi路由器以扩大网络覆盖、推行教师贷款购买手提电脑计划、增设“桌面云一体机”电脑室,并回收旧电子设备。
- 校园要闻 这一栏目记录了学校在2022年取得的突出成就和重要事件:
- 最佳管理奖:学校连续三次获得教育部5星级奖,并于2022年获得吉打州教育局颁发的吉打州私立学校最佳管理奖。
- 筹款与捐献:记录了校友会主办的“铁马骑遍南北献华教”筹募教育基金活动,以及已故准拿督黄玉志局绅子女捐献20万令吉成立教育基金、已故前副董事长魏礼琨老先生遗嘱捐献10万令吉教育基金等善举。
- 政府拨款与谢师宴:提及吉打州政府常年拨款和国会议员曾敏凯对醒狮团的拨款,以及董事会举办谢师宴以感谢教职员的付出。
- 校园动态 详尽记录了2022年校园内丰富的学习与生活活动,展现了学校的活力:
- 教师成长活动:详细介绍了年度教师培训活动,涵盖了亲师沟通、学生思考力培养、多元教学手法、辅导技术、班会设计、批判性思考教学、创意教学等主题,并首次引入绘本和桌游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创新能力。
- 生死教育讲座:邀请“一圆”创办人陈勇丰举办《死亡教会我什么》讲座,让学生在疫情背景下更深入思考生命、死亡和活在当下的意义。
- 家长日与校长探访:记录了教务处举办的家长日,以及曾桂安校长两次莅临学校介绍“行知赏识教育”,强调真爱、相信潜能、鼓励孩子、中庸之道的教育理念。
- 各类活动:包括轻粘土工作坊、林连玉基金华教与公民课(介绍林连玉及选举制度)、华教杯、教师节庆典(表扬长期服务教师)和校园美化活动(如美化校园壁画)等。
- 高三毕业披 (高三全体大合照、班级照、感言) 这是特刊的核心部分,收录了高三各班(商忠、文忠、烘焙忠)的集体照、班级活动照片、学生个人照及毕业感言。学生们真诚地表达了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不舍与感激,回顾了六年的中学生活,尤其是疫情对校园时光的影响,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祝福。这些感言充满了青春的印记和对未来的期许。
- 初三毕业步 (初三班级照、留言) 同样收录了初三各班(忠、孝)的班级照和毕业留言。学生们表达了对初中生活的怀念、对老师教导的感谢,以及对即将步入高中新阶段的期待。初三孝的班导师廖保荣老师还撰写了一篇充满温情的班级纪念文,回顾了与学生三年的点滴,展现了师生情谊
。
- 学生作品 展示了学生们在学习之余的创意和才华,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多元发展的重视
。
- 征信录 详细列出了2021年学校教育基金的捐献者名单及金额,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新民独中的支持与厚爱,也彰显了华教薪火相传的精神。
- 广告 收录了来自各公司、商家和组织的广告,这些广告不仅为特刊提供了经济支持,也反映了学校与当地社区及商业的紧密联系。
- 留痕 最后,留痕栏目列出了特刊的编辑团队,包括顾问(陈蔚波校长)、主编(石燕妮)、美术编辑、封面设计、资料收集与提供、校对人员及摄影师,并注明了出版日期,展现了特刊制作团队的辛勤付出。
总结 《2022年亚罗士打新民独立中学毕业特刊》是一本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的刊物。它不仅全面记录了学校在过去一年乃至多年的发展与成就,也通过各部门报告、校园活动和师生感言,生动展现了新民独中充满活力、积极向上、注重德智体群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氛围。这份特刊不仅是毕业生珍藏青春记忆的宝贵礼物,也是了解新民独中办学理念和教育成果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