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副刊20250913

 中国报-副刊20250913


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来源整理的新闻标题及简介,并附上我的看法:


新闻标题及简介

  1. 马来西亚骨痛热症疫情严峻,女性受影响更重,专家呼吁全民抗疫

    • 简介: 骨痛热症是马来西亚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有数千病例和死亡人数持续上升,被世卫组织列为全球十大健康威胁。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助长了疫情蔓延。研究发现,女性因生理、社会和经济因素(如免疫反应、血容量、毛细血管渗漏、孕期风险及社会照顾负担)更容易发展成重症并延迟就医。专家和相关组织呼吁通过消灭蚊子滋生地、防止蚊虫叮咬、接种疫苗和尽早治疗等四个简单行动,共同努力在2030年实现骨痛热症零死亡病例。
  2. 营养师分享6大饮食技巧:节后不发胖,健康享美食

    • 简介: 营养师提出了六个实用技巧,帮助民众在享受美食的同时避免发胖和减少身体负担。这些技巧包括:正餐吃饱以减少零食诱惑、选择脂肪较少的肉类、适量点心并以水果取代零食、避免高热量饮品改喝无糖茶水、多吃蔬果促进消化,以及睡眠充足避免身体失衡。建议用餐顺序为“优质蛋白质-蔬菜-清汤-主食”。
  3. 未成年少女乳房纤维腺瘤有年轻化趋势,专家吁重视自我检查

    • 简介: 一名14岁少女被诊断出乳房纤维腺瘤,显示此疾病有年轻化趋势,可能与现代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有关。医生指出,青少年过早、过量食用油炸食物可能刺激荷尔蒙分泌,增加患病风险。建议年轻女性避免高油、高热量饮食,养成均衡饮食习惯,并在经期结束后1-2周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发现异常硬块或分泌物应立即就医。
  4. 大肠息肉不容忽视:及早切除预防癌变,警惕大肠癌警讯

    • 简介: 现代人饮食习惯西化和运动量不足导致大肠癌发生率逐年攀升。大肠癌通常由息肉演变而来,早期症状不明显,但只要及时通过大肠镜切除息肉,即可大幅降低癌变风险。文章列举了包括血便、排便习惯改变、慢性贫血、腹部肿块等多种大肠癌警讯,提醒民众若出现应及时就医检查。
  5. 中医“望舌”辨健康:舌头是身体的“晴雨表”

    • 简介: 台湾中医陈潮宗指出,舌头能反映体内脏腑运作与气血状态,是中医判断健康的重要依据。不同的舌色(如淡白、发红、绛红、紫舌)和舌苔厚薄、颜色都对应不同的健康问题,如气血虚弱、阴虚火旺或湿气过重。中医诊断重视“望”舌象,并提供日常调养建议,如规律作息、定时定量饮食和适度运动,但一般不建议过度刷除舌苔。
  6. 2025年9月13日十二星座运势指南

    • 简介: 提供了白羊座至双鱼座在2025年9月13日的运势预测。内容涵盖了工作事业、财运、人际关系、感情和健康等多个方面,并针对性地给出了建议,强调了保持积极态度、加强团队协作、关注身心健康、灵活应变和明智理财的重要性。
  7. 独行难远:高龄社会下医患家属协力照护的重要性

    • 简介: 台湾神经内科医生谢向尧分享了高龄患者(特别是失智症患者)照护中的困境,强调医病不能只靠医生“独行”。许多病症并非单靠吃药就能痊愈,患者的就医不便、家庭经济和成员结构不佳,都限制了医生发挥作用。文章呼吁家属认真看待现实,与医疗团队协力前行,共同承担照护责任。
  8. 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和使用血糖检测仪?

    • 简介: 药剂师邱紫欣介绍了连续血糖检测仪(CGM)和典型血糖仪(Glucometer)两种自我血糖检测方式。CGM成本较高,典型血糖仪更经济实惠。在选择血糖仪时,应考虑操作流程、内存容量、链接技术和试纸成本。检测时间取决于治疗药物类型,需与医药人员商量确定,并根据医嘱调整胰岛素剂量以避免低血糖风险。
  9. 耳鸣非正常老化:警惕耳鸣背后的5大健康警讯

    • 简介: 耳鸣并非简单的老化现象,而可能是五种健康警讯的反映。这些警讯包括:耳朵受损或听力退化、过多耳垢、某些药物的耳毒性、高血压或血管狭窄导致的血流异常,以及长期压力与焦虑。文章强调,如果耳鸣持续超过两周未缓解,应尽快就医检查,特别是40岁以上女性若同时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和情绪疲惫等症状,更应及早求诊。
  10. 膝关节炎:退化性关节炎的症状、治疗与日常保养

    • 简介: 久坐后膝盖剧痛、行走困难、上下楼梯酸软无力并伴随“喀喀”声,都可能是退化性膝关节炎的征兆。该病在58岁以上族群中普遍存在。治疗初期以保守方式为主,严重时可考虑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现代技术已大幅进步,手术侵入性更低。日常保养建议包括适度运动、控制体重、避免不良姿势和保护膝盖。
  11. KKM注册的意义与权威认证的困境:保健品监管与消费者信任

    • 简介: 营养师林冠良解释,KKM(马来西亚卫生部)注册是保健品的“最低门槛”,主要用于市场管控、标签合规和追踪管理,但不能保证产品有神奇功效。文章深入探讨了为何难以存在一个绝对权威的第三方机构来全面过滤和认证保健品。其主要原因包括完美产品不存在、需要专业建议、规则存在漏洞、人力成本高昂、可能出现利益冲突,以及消费者和政府之间普遍存在的不信任感。即使存在一个理想的“AAA单位”,也可能因消费者不信任或恶意抹黑而失去权威性,因为权威的建立敌不过人性和社会现实。
  12. 男性易成滴虫感染“无声传播者”,性行为外亦存风险

    • 简介: 文章通过一宗无性行为史男子的感染案例,指出滴虫不仅通过性行为传播,共用未干燥毛巾和浴缸等潮湿环境也存在传播风险。男性感染滴虫通常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从而成为交叉感染的“无声传播者”。滴虫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健康甚至生育能力。建议伴侣同时治疗,并注意公共卫生。
  13. 男性早泄普遍存在,专家吁勇敢就医打破羞耻

    • 简介: 约30%的18~60岁男性存在早泄问题,但因羞耻而主动就医者不足十分之一。许多男性选择尝试无科学证据支持的偏方。研究显示,脑部血清素浓度不足是早泄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有针对性药物可有效延长射精时间。文章强调早泄成因复杂,涉及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鼓励男性打破羞耻,勇于寻求医疗帮助,通过正确诊断和治疗来改善性生活品质和心理健康。

我的看法

这些新闻报道涵盖了从传染病预防、慢性病管理、男女健康、传统医学到保健品监管等多个健康领域,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健康资讯。从这些内容中,我观察到以下几点:

首先,个人健康管理与公共卫生的协同作用至关重要。无论是骨痛热症的防控,还是健康饮食、运动对预防慢性病的作用,都强调了个人采取积极行动(如消灭蚊子滋生地、接种疫苗、均衡饮食、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同时,政府和社区的政策、倡议及协作,为个人健康提供了外部支持和保障。高龄社会下,对衰老病患的照护更凸显了医疗团队、患者和家属之间不可或缺的协力合作,仅凭医生“独行”难以解决所有问题。

其次,早期发现和打破观念束缚是健康改善的关键。多篇文章强调了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的重要性,例如乳房纤维腺瘤的年轻化趋势、大肠息肉的癌变风险、耳鸣作为健康警讯以及男性早泄和滴虫感染的无症状或隐匿性。许多健康问题,特别是涉及隐私或带有社会耻辱感(如男性早泄)的问题,往往因患者的犹豫或错误观念而延误就医。普及健康知识,鼓励民众勇敢面对并寻求专业帮助,是提升整体健康水平的当务之急。

最后,健康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不可或缺。关于KKM注册和权威认证的讨论尤为深刻。它提醒我们,即使是官方认证也只代表“最低门槛”,不能保证“神奇功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面对各类健康产品和疗法宣传时,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理解科学证据、避免盲目跟风的批判性思维。真正的权威并非是无条件相信某种说法,而是建立在深入理解和专业判断之上。因此,提升公众的健康信息素养,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比简单地依赖一个“完美”的权威机构更为实际和重要。

总而言之,这些报道提醒我们,健康是一个多维度、动态且需要持续投入的过程,它不仅是个人的责任,也需要家庭、社区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98印尼华人遭遇实录

华文独中教科书~高中华文各册目录

柔佛慈善老人~拿督许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