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信仰 卷01 Researches into Chinese superstitions卷01 Henri Doré.禄是遒

 

中国民间信仰 卷01

Researches into Chinese superstitions 01

Henri Doré.禄是遒

 


本书是法国耶稣会传教士亨利·多雷(Henri Doré)所著《中国民间信仰》系列的第一卷英文版。该书是多雷神父在江苏和安徽两省传教期间,对中国民间宗教和迷信习俗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其主要目的是帮助新来的传教士了解中国民众的生活和信仰,以便更好地传播基督教义。

 

书中详细记载了从出生、婚嫁到死亡等人生阶段的各种迷信做法,例如祈求子嗣的神灵、儿童佩戴的护身符、订婚和婚礼的吉凶选择、丧葬习俗以及对亡魂的祭祀等。此外,它还探讨了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神祇、灵魂观念以及佛教的轮回转世学说,并引用了大量中国典籍和民间故事来解释这些现象。多雷神父通过对这些信仰的细致描写,旨在向西方读者展示中国宗教生活的真实面貌,并批判了其中一些被他认为是荒谬和迷信的观点,尤其是佛教关于地狱和轮回的教义。

 

亨利·多雷(Henri Doré)神父所著《中国民间信仰研究》(Researches into Chinese Superstitions)第一卷,该书由禄是遒(M. Kennelly, S. J.)从法文翻译成英文,并于1914年在上海土山湾印书馆出版。这部作品是上海耶稣会神父出版的汉学论丛Variétés Sinologiques)系列之一,第一卷于1911年发行,另有三卷在19121913年陆续出版,并因其价值获得了法国铭文与文学学院的特别奖。

 

本书旨在揭示中国人民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宗教和无数迷信。多雷神父在中国江苏和安徽两省传教二十多年,亲自走访了城乡、庙宇,向民众询问他们的神灵、地方神祇和被神化的人物,从而收集了大量珍贵资料。本书所描述的一切,都是他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除了个人观察,他还对所有相关书籍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书前列出了大量中文参考书目。翻译者肯内利神父还补充了一些外国作者的著作,并插入了简短的历史和解释性注释,以阐明深奥的历史和教义要点。书中配有大量神祇、精灵、神化人物和英雄的图片,这些图片来自土山湾图书馆,并通过生动的插图补充了文本,展示了民众的信仰。

 

本书旨在为传教士提供帮助,特别是那些刚到中国,尚不了解中国人民生活和宗教状况的传教士,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并传扬基督教真理。同时,它也对研究比较宗教的学者具有重要价值,因为传教士对当地人民的深入了解有助于他们理解宗教观念和习俗的深层含义。此外,本书还向普通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宗教生活的真实面貌和状况,回答了诸如中国的真正宗教是什么?他们相信什么?以及他们对真神、灵魂和来世的看法如何?等问题。

 

根据作者的计划,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一般的迷信习俗;第二部分介绍江苏和安徽两省所崇拜的神祇、神话人物和神化英雄的详细传记,并描述人们为敬奉他们而进行的各种仪式;第三部分则讲述中国三大宗教(儒、道、佛)创始人的通俗历史,并简述他们的主要教义、伦理体系及其对中国人民的普遍影响。本书第一卷主要关注第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迷信习俗

 

本部分详细阐述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从摇篮到坟墓所受迷信习俗影响的方方面面。

 

第一章:诞生与童年

  • 第一节:产前
    • 本节主要讨论中国人对多子多孙的强烈愿望,以及为此而崇拜的众多神灵。其中提到最著名的观音菩萨(Kwan-yin Pu-sah),人们会在她的塑像前放置小鞋作为求子的许愿。
    • 还介绍了道教起源的天仙送子(T’ien-sien Sung-tze),即泰山娘娘(T’ai-shan Niang-niang),她被认为主管生育,并有催生娘娘、送生娘娘、注生娘娘等下属神祇协助。
    • 此外,一些地方的人们会向阎王(Yen-wang)祈祷,因为阎王决定灵魂转世的肉身。天后圣母(T'ien-heu Sheng-mu)也在百子堂中受到尊崇。
    • 文人学士则常向文昌魁星(K’uei-sing)和关公(Kwan-kung)祈求有才华的后代。张果老(Chang Kwo-lao)也被视为送子之神。
    • 其他迷信习俗包括:在难产时供奉催生娘娘的牌位,或将产妇衣服放在牌位上。道士或僧侣提供的符咒,有些据说能加速分娩,甚至能裂开母亲的子宫。孕妇会咨询算命师以确定胎儿性别,或佩戴小铜镜以避邪。还会通过八字预测孩子的未来命运。
    • 一些寺庙中放置小雕像,妇女在选中合适的雕像后会为其戴上铜钱串,由僧侣命名,相信这样就能得到一个同名的孩子。还有人会将新生儿许给神明,承诺让其出家为僧,然后通过施舍赎回孩子。
  • 第二节:产后
    • 出生第三天会进行洗澡Si-tsao),并请算命师预测孩子可能遇到的关口
    • 若孩子有七朝疯关,则会点七星灯Ts'ih-sing teng)持续七天七夜。
    • 担心邪灵侵害时,会用桃木箭(Tao-tsien)驱邪,或佩戴桃木符(Tao-fu)。
    • 偷生鬼T'eu-sheng kwei)是父母最担心的一种会夺走孩子的恶魔,对此有各种驱赶方法,如大声咒骂或使用狗毛符(Keu-mao-fu)。
    • 孩子出生一个月内,母亲和孩子不得出门,男孩的胎发要剃掉一绺与狗毛混合缝在衣服上,以避邪。
    • 佩戴铜钱串(Ts'ien-lung)在城隍神像脖子上,然后取回给孩子佩戴,以辟邪。
    • 有些地方在孩子出生第三天杀鸡祭祖,感谢送子娘娘。
    • 给男孩起小猫小狗丫头之类的动物或婢女名字,以欺骗邪灵。
    • 在孩子学步时脚上系小铃铛(Ling-tze),以吓走恶灵。
    • 在孩子额头或脸颊点朱砂,象征吉祥幸福。
    • 如果家族中孩子屡屡夭折,有时会对尸体进行残忍的肢解,以阻止其回来作祟。
  • 第三节:儿童迷信习俗
    • 儿童佩戴银锁(Tai-suo),如百家锁Peh-kia-suo),象征锁住生命,防止早夭。
    • 佩戴银项圈(Tai-k'uen),形似狗项圈,寓意孩子像狗一样容易养大,或将生命锁在体内,防止灵魂脱离。
    • 男孩佩戴耳环(Tai-eul-ch’ui-tze),以伪装成女孩,欺骗伤害男童的邪灵。
    • 佩戴铜钱串(Tai-ts'ien),通常是古钱,作为幸福、富裕和安康的护身符。
    • 佩戴刻有八卦(Pah-kwa)和十二生肖(Shih-eal-shuh)的铜、银或珍珠母牌,象征护身和未来繁荣。
    • 过关Kwo-kwan)习俗:剃发留顶,直到16岁所有关口都通过后才能全剃,否则可能早夭。
    • 儿童穿僧侣服(Chang hwo-shang i-shang)或百家衣Peh-kia-i),以求神灵庇佑。
    • 烧旧鞋(Shao-p'o-hai)和悬挂渔网(Kwa yu-wang),以驱赶偷生鬼
    • 各种符咒(Chi siao-hai-ping-chi fu)用于治疗儿童疾病。
    • 干亲Kan-ts'in)或过继:孩子被名义上过继给另一个家庭,以避开家族的不幸命运。
    • 在孩子出过天花后,会在发辫末端系红布,以提醒仙姑老太不要再降此病。
    • 佩戴桃核锁(Tao-lih-suo),以祈求长寿和辟邪。
    • 婴儿床使用桃树或枣树的木材(Ts'ao-shu, Tsao-shu),寓意长寿和吉祥。
  • 第四节:过关
    • 每个孩子在生命早期都必须通过一系列每月或每年出现的关口,直到16岁最后一个关口通过才算安全。
    • 书中列举了三十个需要通过的关口,如四季关、四柱关、百日关、断桥关等,并提到《万宝全书》(Wan-pao-ts'uen-shu)中有详细的插图和通过方法。

 

第二章:订婚与婚姻

  • 第一节:订婚
    • 媒人(Mei-jen)在婚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双方同意彩礼后,会签署书面合同。
    • 第一份文件是草八字Ts'ao-pah-tze)或合算帖Hoh-swan-t'ieh),即交换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由算命师核对以确定是否相合。
    • 第二份文件是定亲帖Ting-ts'in-t'ieh),确定结婚日期。
    • 第三份文件是传庚帖Chwan-keng-t'ieh),即真正的婚约,附带彩礼,如金钱、发簪、耳环、戒指、手镯等。
  • 第二节:婚姻
    • 由女方家庭确定结婚月份,男方家庭确定具体日期。
    • 结婚日期与生肖相关,例如属鸡或兔的在七月结婚,属虎的在二月结婚。
    • 新郎会送彩礼以催促新娘出嫁,这些礼物通常装在红盒子中。
    • 新娘的嫁妆包括家具、衣物和象征吉祥的礼物,如万年青、艾草、牡丹花、石榴、枣子、栗子、麸子等,这些都寓意长寿、驱邪、富贵和多子多孙。
  • 第三节:新娘启程
    • 新郎在迎娶新娘前,先拜天地祖先和父母亲友,并在自己的轿子里放一个小孩,寓意早生贵子。
    • 新郎在岳父家吃完饭后,会得到一双筷子和两杯用红纸包着的酒杯,寓意带走家庭的幸福和丰盛。
    • 新娘和新郎的轿子会朝向当天的喜神方位。
    • 有时新娘被装在一个木箱里用锁锁住,箱顶有麒麟送子图案。
    • 新娘轿子后面挂筛子和镜子,以趋吉避凶。
    • 新娘自己也会佩戴小镜子。
    • 伴娘的选择需与新郎生肖相合,避免相冲。
  • 第四节:新娘进入新郎家
    • 新娘进门时,会有人放鞭炮,并用筛子或镜子保护她,据说能避开邪灵。
    • 安徽某些地方会进行香覃仪式,即蒸发醋,以预示新婚夫妇财富迅速增长。
    • 新娘下轿时需踩在马鞍上,取同音,寓意平安。
    • 马鞍下会放置绍袋(Shao-tai),取后代同音,寓意多子多孙。
    • 桌上会摆放斗、秤和铜钱,象征丰盛、成功和财富。
    • 新婚夫妇在天地牌位和祖宗牌位前跪拜,然后互拜。
    • 之后是闹新房Nao-sin-fang)仪式,宾客们会说些粗俗的话语。
    • 新婚夫妇还要去祠堂祭拜祖先,新娘必须在已故的公婆牌位前献祭。
    • 如果新娘在完成这些仪式前去世,孔子认为她的棺材不能移入祖堂,牌位也不能放在婆婆牌位旁,丈夫也不能为其扶杖守孝。

 

第三章:死亡与丧葬

  • 第一节:死前
    • 弥留之际,会进行招魂仪式。
    • 有时会将寺庙的神像(Pu-sah)请到垂死者家中,请求治病或指示药方。
    • 为死者准备寿衣:男士穿靴子、戴礼帽(无红流苏)、长袍、外套(无铜扣),内衣裤加棉,即使在夏天也是如此。
    • 女士穿长袍、罩衫、面纱和内衣。
    • 所有衣服必须是新的,不能有毛皮,以免转世为动物。
    • 避免使用脚带和腰带,因为带子Tai-tze)与抬子T'ai-tze)同音,担心死者会带走孩子。
    • 避免扣扣子(K'eu-tze),因为与口子K'eu-tze)同音,担心死者会拐带孩子。
    • 不允许死者在自家的床上断气,尤其在北方,据说死在炕上会使其在阴间搬运干土砖。
    • 移除床幔,以免死者转世为鱼。
    • 移开枕头,以免死者死时看到自己的脚,给子女带来不幸。
  • 第二节:死后
    • 立即查阅皇历(Hwang-lih-t'eu)看当天是否吉凶,若不吉则在门口挂筛子或镜子。
    • 为死者净身、换衣,将发辫上的黑绳换成蓝绳。
    • 在门口悬挂纸幡,宣布家中有人去世。
    • 夜间,家人会提灯哭泣,告知土地老爷(T'u-ti Lao-yeh)家中有人去世,请求其庇佑。
    • 第二天,家人再次提灯到土地庙,用铜钱摩擦墙壁,铜钱吸附处即为亡魂所在,将其带回家。
    • 为亡魂准备纸质轿子或马车和路上用的食物,焚烧旧鞋(剪开鞋底)供其在阴间使用。
    • 在轿子或马车旁放置铺有灰烬的小桌,看是否有亡魂留下的脚印。
    • 在尸体脖子上系两束棉花,以带走家族的不幸,避免生太多女孩。
  • 第三节:尸体入棺
    • 选择吉日入棺,并用大钉子封棺。
    • 在尸体口中放入一枚铜钱(Han-k'eu-ts'ien),在北方这通常是一枚刻有入棺镇墓字样的钱币。
    • 棺材底部铺石灰、草木灰和泥土,数量与死者生前岁数相等。
    • 头部放置菱角枕(Ling-kioh-chen),形似菱角,用红布和蓝布制成。
    • 在死者手中放一把米,以在阴间喂饱饿狗。
    • 富有的人会在棺材底部铺金银锭。
    • 在入棺前,用热毛巾擦拭尸体面部,然后钉上净口布Tsing-k'eu-pu),以防尘土进入。
    • 合棺时,从死者发辫中取出三根头发缠绕在大钉子上,寓意子孙繁衍。
    • 封棺时,孝子会跪在棺旁大喊不要害怕,他们要钉棺材了!
    • 入棺后,棺材停放在停尸房中央的支架上,等待安葬。
    • 棺材旁放置的物品:桌上中央放置灵座子Ling-tso-tze)或魂牌子Hwun-p'ai-tze),即写有亡魂名字的纸牌位。左边放一碗米,中间插一枚鸡蛋,称为倒头饭Tao-t'eu-fan)。右边放一只未煮的宰杀公鸡,头朝棺材。桌中央有香炉,两旁有蜡烛。有时还会放置筷子、酒、洗手盆和剪开鞋底的鞋子。棺材下放置七芯灯(Ts'ih-sing-teng),昼夜不熄。灯后放置一面镜子,反射棺材影像,寓意双棺,以阻止家族再死人。
    • 封灵Fung-ling)仪式:死后三五天,富裕家庭会请僧侣为亡魂过桥,象征通过地狱的苦难之桥。
    • 等待安葬期间,来访者会带来冥币,焚烧后向孝子叩拜,孝子跪地回礼。
    • 牌位会放置四十九天。
    • 丧葬期间会举行宴席,接受挽帐Wan-chang)等礼物。
    • 小孩子会跳过棺材以获得勇气。
    • 倒头饭中的鸡蛋会被吃掉,寓意获得勇气。
  • 第四节:安葬
    • 请风水师选择吉穴和棺材的摆放方向,据说影响家族的财富、功名和子孙繁衍。
    • 风水师选定地点后,会用活鸡嘴在地上画十字,并浇上酒。
    • 富裕人家会举行点主Tien-chu)仪式,请文人官员用朱砂为牌位上的字点睛,象征亡魂入主牌位。
    • 出殡时,道士或僧侣围绕尸体念经,焚烧冥币,然后抬出棺材。
    • 道士会用菜刀敲击棺材,并摔破空碗,以唤醒死者,准备上路。
    • 棺材抬到路中央,孝子跪在棺旁,身穿孝服,头戴三梁冠。
    • 孝子会从僧侣手中接过父亲的牌位回家,然后回到队伍中扶灵,并用系有白纸条的竹杖(Tao-sang-pang)惩戒颠簸棺材的抬棺人。
    • 棺材上放一只公鸡,取Ki)与Kih)同音,寓意吉祥。
    • 若死者只有幼子,则会将孩子放在篮子里,用绳子吊在屋顶下,以免亡魂带走他。
    • 送葬队伍的顺序包括:引路幡(Yin-lu fan-tze)、撒冥币者、纸童男童女、金山银山、纸轿子、纸马、开路神(或打路神)。
    • 队伍中还有各种纸制仪仗和道士僧侣念经吹奏。
    • 到达墓地后,除引路幡外,所有纸制物品都被焚烧,送往阴间。
    • 棺材下葬时,会焚烧冥币、奏乐、放鞭炮、哭泣,所有人跪地告别。
    • 有时会焚烧纸轿子,由引鬼童子Yin-kwei t'ung-tze)引导亡魂。
    • 一些坟墓上只有草或野生植物覆盖,原因有三:一是因不吉日暂缓安葬,二是尚未找到合适的风水宝地,三是死于难产的妇女的棺材,根据佛教教义必须露天放置三年,不许安葬。
  • 第五节:安葬后
    • 死后第三天举行复山Fu-shan)仪式,向坟墓献祭肉食。
    • 在坟墓旁放置扎有与死者年龄相同结数的稻草圈,点燃后陪伴亡魂,称为烟候把Yen-heu-pa)。
    • 同时焚烧鞭炮和冥币。
    • 这一天亡魂会回魂,家人会准备好鸡蛋和单根筷子,并熄灯等待,以防亡魂带走光亮。
    • 回魂后,鸡蛋会被孩子吃掉,以增胆量。
    • 死后第四十九天(或年满五十、六十岁者在三年后)焚烧纸屋,送给亡魂在阴间居住。
    • 若老人无子,则会提前为自己焚烧纸屋,并托付给阴间的亲戚保管。
    • 稻草圈(Fan-k'uen)或饭箍子(Fan-ku-tze)放置在孩子的坟墓上,以防止天狗T'ien-keu)吞噬他们。
    • 在一年中的特定时间,如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清明节等,都会举行祭祀活动。
    • 正月十五会点燃路灯Lu-teng),放在流水边,以引导早夭亡魂。
    • 七月十五鬼节时,会点燃浮灯,以帮助溺水亡魂找到归路和转世。
  • 第六节:丧礼上焚烧的迷信纸钱
    • 丧礼上会焚烧大量迷信纸钱(Chi-ma),上面印有各种神祇或阴间小鬼的画像,以求它们在阴间帮助亡魂。
    • 焚烧扫神菩萨Sao-shen Pu-sah)纸马,以求他引导送葬队伍到坟墓。
    • 焚烧冥府十王Ming-fu Shih-Wang)纸钱,向十殿阎王祈求对亡魂的仁慈。
    • 焚烧龙车菩萨Lung-ch'eh Pu-sah)纸马,为亡魂提供交通工具。
    • 焚烧孤魂菩萨Ku-hwun Pu-sah)纸马,请求他引导迷失的亡魂到归属之地。
    • 焚烧灶君(Tsao-kun)纸马,因为灶君会在亡魂的额头上刻字,决定其命运。
    • 焚烧山神(Shen-shan)纸马,以求他看管坟墓,防止盗墓。
  • 第七节:购买路权
    • 送葬队伍会有人在前面撒冥币,称为买路钱Mai-lu-ts'ien),意在购买亡魂通往阴间的路权。
    • 这种习俗的起源与孔子弟子高柴的故事有关。
    • 一些人认为这是为了布施穷人,或驱散阻碍道路的流浪者。
    • 但孔子追随者认为,撒冥币是为了遵守高柴的意图,但实际上是欺骗,因为阴间统治者并非愚蠢到无法区分冥币和真金白银。
    • 传教士也提出,孔子本人从未烧过冥币,因为造纸术是在他去世数百年后才发明的,因此认为这种做法缺乏孝道。

 

第四章:为死者利益的符咒

  • 第一节:普通死亡案例
    • 道士和僧侣发明了各种符咒,以求神灵对死者仁慈,使亡魂从地狱中解脱,获得幸福的转世。
    • 这些符咒在迷信纸钱店Chi-ma-tien)出售,并在仪式中焚烧,以更快地传达给神祇。
    • 太上老君Lao-kun)符咒(黄纸印刷):用于净化和拯救亡魂,清洗身体、磨灭罪过、消除业障。
    • 另一份相似风格的符咒(黄纸印刷,佛教僧侣专用),向地藏王菩萨和阿弥陀佛祈求亡魂获得幸福的转世。
    • 求幸福转世符咒(黄纸印刷,道士专用):祈求死者转世为人或友善的动物。
    • 亡魂通行证符咒(黄纸印刷,佛教僧侣和道士均可):保证亡魂在通往阴间的路上畅通无阻,不受阻碍。
    • 开启亡魂仪式符咒:为流浪的亡魂焚烧,请求善灵和死者灵魂保护他们免受恶魔侵害。
    • 开启佛国天门符咒(黄纸印刷):被认为是天国的钥匙,保证亡魂获得幸福。
    • 告知地狱统治者符咒(黄纸印刷):由寺院方丈撰写,告知地藏王菩萨某某亡者是虔诚的佛教徒,应受仁慈对待。
    • 亡魂临时座位符咒:悬挂在芦苇或竹子上,请求亡魂在此安坐,接受供奉的衣物和冥币。
    • 亡魂信封:一种长方形纸质信封,用于容纳亡魂,固定在棺材旁的小桌上。
    • 焚烧冥衣Mock-clothing):黄纸上印有衣帽鞋靴,在冬天焚烧给已故父母,以防他们在阴间受寒。
    • 焚烧纸保险箱Paper-safe):送给死者在阴间安全存放金银财宝,防止盗贼。
  • 第二节:从血池中解救的符咒
    • 血池Hsueh-hu)是佛教教义中惩罚死于难产或生过孩子的妇女的地方。
    • 需要请僧侣念经才能将她们解救出来,这是非常昂贵的仪式。
    • 一种重要的符咒是佛说大藏正教血盆尊经Facsimile of the precious charm delivering from the 'bloody pond'),据说由佛陀所著,并由目连(Muh-lien)尊者传播,用于解救那些因分娩不洁之血而堕入血池的妇女。
    • 道姑或女巫也会在海州塔山附近的泥沼(被认为是血池)举行仪式,通过大声哭嚎和搅拌泥土来解救亡魂。
  • 第三节:特殊案例的符咒
    • 解缢死伤真符Charm delivering from Hades a person hanged):为自杀者焚烧,以解除其痛苦,获得转世。
    • 解杀死伤真符Charm delivering from Hades a person who has been murdered):为被谋杀者焚烧,以加速其转世,并诅咒凶器断裂。
    • 解邪魔伤真符Charm for the benefit of a soul under a spell):为受邪灵骚扰而死者焚烧,以加速其转世。
    • 解讼冤伤真符Charm delivering from Hades the victim of an unjust lawsuit):为因不公诉讼而死者焚烧,以使其在阴间得到公正,并获得幸福的来生。
    • 解溺水伤真符Charm for the benefit of drowned persons):为溺水者焚烧,以解救其亡魂,帮助其转世。
    • 解狱死伤真符Charm for the benefit of persons who have died in prison):为死于狱中者焚烧,以减轻其在阴间的痛苦。
    • 解诬债伤真符Charm for the victims of calumny):为被诽谤者焚烧,以使其在阴间恢复名誉,惩罚诽谤者,并获得幸福的来生。
    • 解药死伤真符Charm for the benefit of a person poisoned by doctors' prescriptions):为死于庸医误诊者焚烧,以慰藉其亡魂。

 

第五章:为死者利益的其他迷信

  • 第一节:祖宗牌位
    • 古时葬礼和祭祀亡者时无牌位和尸体替代者,葬后才选替代者和立牌位。
    • Shi)是替代死者的人,通常是死者的合法孙子,与其同性。
    • 关于的起源有多种争议:杜佑认为应废止,潘固认为是亡魂的影像,用于宣泄孝子哀思。宇宙大疑议认为只是用来抱木主。而程颐川和朱熹则认为不仅是影像,更是亡魂的依附和承载。
    • 木主Muh-chu)是葬后立的木牌位,最初用桑木,一年后用栗木。
    • 牌位的尺寸和材质根据死者身份不同而异,如官员用帛制,文人草制。
    • 宋代程颐川和朱熹确定了木主的形式,此后官员和文人也普遍使用。
    • 牌位上刻有亡者的名讳、生卒年月、籍贯、墓地等信息。
    • 立牌位的目的:最初是作为亡魂的形象和孝子寄托哀思的载体,而非亡魂的真正居所。但后来发展为相信亡魂真的居住在牌位中。
    • 牌位由两块木板组成,一块刻有可见铭文,另一块刻有隐藏铭文。
  • 第二节:向死者叩头
    • 叩头K'eu-pai)是对死者的一种跪拜礼,孔子也认为这是表达深切哀痛的方式。
    • 这种习俗源远流长。
    • 但现代人对尸体叩头,往往是希望死者能带来幸福或避免不幸,将其视为福祸的施予者,而非纯粹表达孝道。天主教教会因此禁止此类仪式。
  • 第三节:献祭给死者
    • 无论贫富,都会向已故父母献祭肉食、酒、水果和蔬菜。
    • 祭祀在尸体入棺、安葬日以及死者生辰和忌日举行。
    • 献祭的真正目的最初是表达孝道,而非为亡魂提供食物。
    • 中国学者曾指出,死者已无肉身,无需食物,但佛教教义影响下,人们相信亡魂仍需饮食。
    • 对献祭作用的质疑:如果亡魂真需要食物,那么祭祀次数有限,亡魂岂不会饿死?而且祭品并未被食用。
    • 《礼记》的回应是,这种习俗自古有之,是为了不抛弃死者,因此并无不妥。
    • 有人甚至会为死者准备鸦片烟枪和鸦片。
    • 人们献祭,往往是希望父母庇佑自己,带来幸福,避免不幸。
    • 教皇本笃十四世于1712年发布禁令,禁止此类献祭,因为其仪式有违理性。
    • 历史上,最早的官方祭祀死者的记录可追溯到舜帝封尧子朱于丹,使其每年祭祀尧帝。
  • 第四节:冥币
    • 西汉时期,富人会随死者棺材放入铜钱,后因盗墓问题,人们开始使用纸钱。
    •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纸张开始用于书写,三国时期开始出现用纸剪成钱形祭祀鬼神,但尚不普遍。
    • 唐玄宗时,王璠开始在祭祀中焚烧纸钱,此后逐渐成为民间习俗,并流传至今。
    • 宋代官员王嗣宗、高峰、廖用中等曾反对焚烧纸钱,认为这是一种愚蠢的习俗,是对神灵的侮辱。
    • 孝宗皇帝也认为冥币是佛教超度亡魂的习俗,并非圣主所宜。
    • 朱熹认为冥币无益于生死,不如古时献祭实物。
    • 传教士与中国士大夫就焚烧冥币的合理性进行辩论:传教士指出冥币燃烧后只剩灰烬,对阴阳两界都无用,且是对死者的侮辱。士大夫则辩称这是阴间的货币,用于贿赂阴间官员,或表达孝道。传教士更指出孔子及其之前的圣贤都未曾焚烧纸钱,以此驳斥其孝道的说法。
  • 第五节:佛教钟声
    • 佛教寺院早晚敲钟108响,象征一年中的12个月、24节气和72候,将全年奉献给佛陀。
    • 各地敲钟方式不同,如杭州、绍兴、台州等。
    • 人们相信钟声能为地狱受苦的亡魂带来慰藉,使阎王暂停刑罚,摧毁刑具,熄灭地狱烈火。
    • 明代马皇后去世时,每座寺庙敲钟三万响以慰其魂。
    • 中国学者对佛教钟声的功效提出质疑,认为钟的用途是固定音律或发信号,而非解救亡魂。钟声再大也无法传到地狱,更无法震慑阎王或摧毁刑具。
  • 第六节:为死者送纸屋
    • 安徽等地在人去世后会焚烧纸屋,连同家具、衣物等一起送给亡魂在阴间使用。
    • 人们相信焚烧是阴阳两界沟通的手段,亡魂在阴间也需要房屋居住。
    • 元代初期,朝廷曾禁止焚烧纸屋、纸人、纸马等浪费行为。
    • 纸屋中甚至会配备吸鸦片的器具,体现了现代进步
  • 第七节:在坟墓上放置幡旗
    • 古时在坟墓旁立旗是为了区分墓地所有权。
    • 现在很多人在屋顶立竹竿,系上幡旗,佛教徒认为这是为在空中游荡的亡魂指引回家的路。
    • 中国学者反驳道,如果亡魂需要靠幡旗指引才能找到墓地,那亡魂的智慧岂不比黄鹂鸟还不如?。
    • 他们认为,人死后归宿应在帝乡或天堂,而非在世间游荡。
  • 第八节:轮回转世
    • 轮回是佛教教义,认为灵魂死后会转世为人类或动物。
    • 地狱第十殿的转轮王(Chwen-lun Wang)根据生前善恶决定灵魂投胎到四大部洲,决定其寿命长短、贫富贵贱。
    • 罪孽深重者会被恶叉(Yeh-ch'a)用桃木棒打死,转变为凶煞鬼,改头换面,以胎、卵、湿、化四生方式转世。
    • 行四善德者则前往极乐世界(Kih-loh-Kwoh),永享幸福。
    • 中国学者认为,如果恶人转世为动物,地球上最终会没有人类。
    • 轮回说破坏了社会关系,使生活难以忍受,与常识相悖。
    • 孟子认为人与动物的本性不同,人不会转世为动物。
    • 轮回转世的灵魂是Hwun)、Shen)或K'i),可转世为拥有双重灵魂的人类,或附着在未腐烂的尸体上。
    • 自杀或被谋杀者的灵魂会成为饿鬼Ku-hwun),在找到替代者或复仇后才能转世。
    • 《玉历钞传》(Yuh-lih ch'ao-chwan)中的插图描绘了地狱第十殿的轮回景象。
  • 第九节:凶煞鬼
    • 民间普遍相信亡魂死后会回魂杀害生者,因此有避煞或举行仪式迎接亡魂的习俗。
    • 《资治通鉴纲目》(Tze-chi-t'ung-kien kang-muh)记载了伯有(Yiu)鬼魂作祟的故事。
    • 唐代《唐太常博士吕才百忌历》(T'ang-Tai-ch'ang polishi Lil Ts'ai-peh-ki-lih)记载,巳日死者会成为雄煞,四十七天后回魂杀害十三四岁女孩。雌煞从南方来,杀害第三家的苍白男孩,在死后二十和二十九天回魂两次。
    • 算命师会根据死者生辰推算凶煞回魂的时间、方向和受害者。
    • 道士会为受威胁者绘制符咒佩戴,或贫困者在不吉日避离家门。
    • 凶煞(Shah)是亡魂的杀气(Hwun-k'i),是阴气的邪恶显化。
    • 雌煞的形象是女人的头和母鸡的身体,雄煞是男人的头和公鸡的身体。
    • 宋太祖曾将回魂的公鸡烹食,此后回魂者多为女性。
    • 有学者指出,回魂鬼只存在于相信它的人心中,不信则不回。
    • 赵东山和顾湄等学者通过亲身经历证明,这些鬼魂故事毫无根据。
    • 民间会在地板上撒灰,通过脚印推测亡魂的转世。
  • 第十节:招魂术
    • 在所有异教地区普遍存在招魂术(Chao-wang)。
    • 家人会咨询巫师或女巫作为媒介,沟通亡魂,询问其在阴间的情况。
    • 招魂仪式中,桌上摆放香菇、熟菜和肉等祭品,点燃一盏灯。
    • 媒介用布遮头,喃喃自语,模仿亡魂的声音回答问题。
    • 问题通常涉及亡魂在阴间的痛苦、刑罚时长、是否担任官职、是否需要金钱衣物、生者何时去世等。
    • 这些回答往往是误导性的,宣扬地狱并非永恒,死者在阴间需要吃喝穿戴,可以担任要职并转世。
    • 有时招魂会使用乩童Ki-t'ung)或神童Shen-t'ung)作为被催眠的媒介。
    • 江苏一些地方的巫师会用神像(Pu-sahs)作媒介,通过通灵与亡魂沟通。
    • 有些女巫通过开启骨灰瓮,让亡魂进入其身体,从而获得招魂能力。
  • 第十一节:解救亡魂的仪式
    • 这些仪式因地而异,由僧侣或道士(Tao-shi)执行。佛教仪式通常称为做斋Tso-chai),道教仪式称为打醮Ta-tsiao)。
    • 过仙桥Kwo-sien-k'iao)仪式:佛教徒相信亡魂必须通过一座危险的桥才能转世。僧侣会用桌子和木板搭建一座模拟的桥,孝子手持亡魂牌位通过,并向扮演恶鬼的僧侣支付费用。
    • 破地狱P'o-ti-yuh)仪式:僧侣和道士竞争发明各种方法解救亡魂。通过展示十殿阎王画像、献祭和念经,使亡魂从地狱中解脱。
    • 仪式中会悬挂五张符咒,四张面向东南西北,一张悬挂在大厅中央,念经后焚烧,送往阴间。
    • 血湖Hsueh-hu)解救仪式:旨在解救死于难产或生过孩子的妇女的灵魂。有时会将死者画像贴在寺庙的钟上,通过敲钟解救其魂。也会焚烧纸船(生命之船)以帮助亡魂渡过血池。

 

总结而言,多雷神父的《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第一卷详细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民间在生、死、婚嫁等人生重要阶段的各种迷信习俗。它不仅记录了丰富的具体实践,还深入探讨了这些习俗背后的哲学、宗教(儒、道、佛)观念及其演变。通过详细的章节划分和丰富的图文资料,本书为传教士、学者和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迷信和宗教生活的宝贵窗口,尽管其中不乏作者和译者基于其基督教信仰对某些习俗的批判。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98印尼华人遭遇实录

华文独中教科书~高中华文各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