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新文龙华校联董会会议

图片
南洋商报1951.03.30 新文龙华校联董会会议 (龙引讯)新、文、龙三区华校联合董事会,于廿四日在龙引中华公会举行常务会议,到会者:郑振中,杨哲业,冯景云,李显标,方俊生,郑德雨,陈锦文,陈清溪,颜金钩,刘其伟等,主席:郑振中,记录:刘其伟,(一)报告:一,有下学期起本会将遵照视学官之意,将现行之学生作息时间表,改换新制,将主要功课提早于上午授完,下午二时即行放学。 二,近几月来本会教育捐之收入尚称满意。 三,刘英娇师续假事本董事部未予照准。 四,文律各分校函请本会增发津贴费。 五,关于化学仪器,本会经去函向上海书局购定。 讨论,一,关于文律各分校请求赠给津贴事,议决本会限于经济,难能办到,应将情通函各该分校暂且维持,一俟本会经济充裕之时再作考虑。

峇株巴辖宋加兰前中华乐群两校 经斡旋合并后近复有人假乐群原址另创一育华学校

图片
南洋商报1935.05.10 峇株巴辖宋加兰前中华乐群两校 经斡旋合并后 近复有人假乐群原址另创一育华学校 华侨公学董事部将开会讨论应付方法 本报驻峇株特约记者 甫 五月七晚    宋加兰乃峇株辖下一商业繁盛之重要市区,该地华侨对于提倡教育向不落人后,在民国十八年七月以前前,该地共有华校两间,一为公立之乐群学校,一为广东会馆主办之中华学校,当时有关心华侨教育者以两校之分立,既不能表示吾侨兴办教育之团结,且经费方面,埠中商店担负又重,旋向各方极力疏通,始将两校合并,经数月之斡旋,卒得各方同意,於民国十八年七月两校合并实现,成为一校曰华侨公学,借用广东会馆为校舍,而乐群之原址,乃作华侨公学教职员之寝室,合并以还,数载於兹,虽在不景气之侵击中,幸董教两方通力合作,至今室皇之华侨公学,还幸存在,且学生已增至一百三十余员,校务正蓬蓬勃勃之际,近者竟有人假乐群学校原址,另创一校曰育华学校,乐群原址因是华侨教职员之寝室,故向有华侨公学之牌号悬於其间,今所谓育华学校之主办人,事前并不通知华侨当局,而擅将华侨公学之牌号拆去,华侨当局向该校之主办人诘责,彼则答谓此校舍是由育华举校发起人手税定者,税时手续如何,彼一概不知云,华侨公学董事部,以该校主办人强将华侨公学之牌号除去,而换上育华学校之牌号,似此无异强占华侨公学之校舍,手续殊觉不合,闻已定期开会讨论应付方法云,至育华学校现在业已开办,学生仅有十八名,主持者仅有一人云。

峇株巴辖发现山君 割胶工人 一命呜呼

图片
南洋商报1929.03.08 峇株巴辖发现山君 割胶工人 一命呜呼 峇株巴辖地方、近日发现猛虎一头、该处土人、群相惊怖、闻该处某树胶园前日有工人一名、忽告失踪、同伴遍出搜索、约历数小时、乃在附沂丛林内、觅回被虎噬余之躯壳云、

峇株巴辖之虎患 夫妇及子死于虎口 分设陷阱防患未然

图片
峇株巴辖虎患事件与人虎冲突(1929年) 1929年3月,柔佛州峇株巴辖地区连续发生多起虎袭人事件,引起社会震动。据《南洋商报》3月8日报道,当地一座橡胶园内有工人离奇失踪,工友搜索数小时后,在丛林中寻回其被猛虎咬噬后的遗体。消息传出后,当地居民人人自危。仅十日后(3月18日),同一报纸再度刊登相关消息,称该区又有一头猛虎闯入胶园。工人们仓皇逃生,幸而无伤;翌日,老虎再度现身另一座由印度人经营的胶园,袭击一名吉宁(印度籍)妇人,其丈夫与儿子上前营救,三人皆死于虎口。事发后,居民为防患再生,于各“虎孔道”设陷阱以防再袭。 这两则新闻以简短的篇幅呈现了殖民地时期马来亚乡村社会面临的生态与生存困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柔佛地区的橡胶业迅速扩张,大片丛林被开垦为园丘,吸引大量华人及印度劳工进入偏远地区工作。然而,开发边缘地带也意味着与野生动物栖地的直接接触。猛虎作为马来半岛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掠食者,其活动范围被压缩后,袭击人类的事件屡见不鲜。 报道文字虽以简短的文言夹白文书写,却极具社会史价值。记者采用“猛虎一头”“亡羊补牢”“防患未然云”等传统书面语,不仅体现出当时报章尚处于文言向白话过渡的语言形态,也反映出新闻书写的客观、克制与冷静。没有情绪化渲染,只有对事件经过的简洁陈述,这种笔法让惨剧更显冷峻真实。 从社会角度看,报道中的居民“群相惊怖”与“设置陷阱”显示了地方社会在面对自然威胁时的自救与互助机制;从生态角度看,虎患频发亦象征着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边界的侵蚀。峇株巴辖虎患事件不仅是地方治安与劳工生命安全的危机,更是殖民地现代化进程中,人类与自然关系紧张化的一个缩影。 南洋商报1929.03.18 峇株巴辖之虎患 夫妇及子死于虎口 分设陷阱防患未然 峇株巴辖发现山君一事、曾志本报、昨日上午九点钟时候、该处 某树胶园、复有猛虎一头、闯进园内、斯时一般工人、方在从事 工作之际、乍视该虎突如其来、大惊失色、纷纷夺路逃命、得免 于难、翌日该虎又在某日人之胶园、扑噬一吉宁妇人。其夫及子 覩状、趋前援救、亦为虎所伤、而该夫妇及子、均死于虎口、可 谓惨矣、事发後该处居民为亡羊补牢计、现已於各虎孔道、设置 陷阱、防患末然云、

賞格~拐带少女

图片
南洋商报1929.12.14 賞格 通布缘林璞真又名曰林钗又再姓章名敏德此人叫曰三名矣係福建泉晉江人氏年纪二十七岁因彼正室在唐又再娶妾名林莲氏年纪二十七岁随他同来南洋图活生计因在民国十六年五月间赴峇株巴辖巴力四耶任新民学校教员之职论及此人品行不端包藏狼心事难逆料兹於本年十二月二号夜一时即与其妾林莲同谋骗计时将小女名梅英拐逃来叻总是林璞真一家大小四人并同梅英计五人其林璞夫妇二人均入耶稣教会兹因此案已在当地政府投案一个月请缉倘为四方仁德君子若知着落前来通信住址报明即谢花红银五十元正抑或有人能得将该人等捕送与当地政府到案即谢出花红银二百元正此帖是实决无食言此布 石叻海山街门牌三十二号延陵氏 峇株巴辖巴力四耶全兴号吴先沛  启 民国十八年拾二月拾二日

麻株巴辖中华商会辩驳林进昇日前投稿毁谤本会之谬妄

图片
南洋商报1923.10.18 麻株巴辖中华商会辩驳林进昇日前投稿毁谤本会之谬妄 阅贵报于十月八日南洋要闻英属栏内载关于双十节之峇株巴辖商会两次 传单怪人怪事林进昇录稿一则不胜诧异查本会与九月廿一日传单集议庆 祝双十节一事确有通知各团体照例办理在案嗣闻叻坡政府为维持地方治 安起见对于我侨胞欲仍旧庆祝双十节之举讨字诸多为艰正在再三踌躇之 际即接船头各商号且投公函请慎重参酌此次国庆不必提灯热闹惟照休业 升旗张灯结綵一可无意外之责成二可以节省縻费或用此款移补学校化无 用为有用意至良法至美令人阅之生无限感怀也讵有少年浮动自恃开通伪 托爱国如林进昇者当场极力争执全不顾自己身份以为我係谦益栈大书记 凡事不难任意以妄为真如狐假虎威一样面人之所以屡屡忍受而不与较者 亦以谦益栈三字置之盖重视谦益栈非重视林进昇也而林进昇不知从此谦 益栈无忌惮凡事愈意气自豪故对于此次各号请商提灯之办法绝不着实而 研究之一若提灯便可爱国不提灯则不得云爱国也者本会见各人议论各有 一是未便强同因折衷办法表决提灯一节可由学校担任举行本会可免加入 提倡对于国庆既可以杨国光对于家乡亦隐示隐恤缘该公函尚有称内地受 兵祸凡按家信被兵界蹂躏者难免涕泪交流今年请暂停提灯祗休业升旗张 灯结綵以作纪念矣等情实为有心国是之危言本会未便置而不理故再为传 单集议征求同意然后进行较为和平而得一律亦以公事应遵公理并无丝毫 私意于其间例如总统之命令未得全体国民同意有举代表而请愿者尚可以 取消之或更改之何况于商会故本会对于此次之办法亦所以顺民情準物理 欲提灯者行之不提灯者听之实尊重商意非矛盾议案也有何失传单之价值 林进昇不知自量妄肆讥评藉以沽名而钓誉至以登报骂众人及毁本会亦殊 觉其多事矣本会办事向持大体一秉至公孰是孰非坡众自有定论林进昇之 谬妄实无辩驳之必要惟恐外人不知始末难保不无听一面之辞至疑本会办 事有不公者故不妨略为披陈冀各界阅报诸君得以知林进昇之心术徒作小 人亦何益哉 中华民国十二年十月十三日 峇株巴辖中华商会坐办李献石签

质问宋嘉兰华侨一份子君

图片
南洋商报1925.07.15 质问宋嘉兰华侨一份子君 宋嘉兰(原函称宋嘉弄以字面不雅驯故易此)华侨一份子君足下读本月九日南洋商报来函栏中、登载足下来函一件、标题为「敬告宋嘉兰一部分潮侨诸君」。细阅辞旨、其用意为诬蔑潮侨「破坏学校」诋为「小数不良份子数号」云云造作谣言、淆乱观听、假借名义、颠倒是非、足下抑何狡狯至此。足下果有诚意兴学、无他作用者。请以真实姓名见示、约定地点、作公开谈判、实事求是、开诚布公。使正当之公立学校、得及早实现、以符吾潮侨数年来屡次提倡之素愿、固所欢迎、且深致谢意、否则若以杯弓蛇影之辞、罗织周内、是真「不轻之谈」、自形其为鬼域而巳、於吾潮侨何伤、 创办学校为提高人格强种救国之要图、无论何埠何地、极宜广为设立、其理至明、宋嘉兰自开埠以来、未有正式公立学校、吾潮侨常引为憾事/二年前曾一度极力提倡。因故未能即时成立、现仍在积极筹备之中、逆料不久当可实现。顾学校有公立私立之分。而规模以较大较妙、宋嘉兰弹丸地耳、此时组织学校、自以化除畛域,合各属之力、公同设立、为最适宜、而公立之学校、一切筹备设施进行种种事务、极宜取公开态度。征集全埠各属同侨开正式会议。公同议决,方发生效力、此尤为不易之定理、此次乐群之设立、其所取之态度则何如乎、足下既为宋嘉兰华侨之一、当应烛照无遗、溯该校自筹备至今、大约已阅数月、一切筹备设施进行种种事务、吾潮侨大多数不得与闻、且亦未有正式之通告、吾人方认为或者该校是一部份同侨私立之学校、吾潮侨之不得与闻、固分所应尔、故该校於月前持捐册出来劝捐时、吾潮侨各号只能认作一部分同侨私立学校看待、量力酌与认捐、虽为数不多、其赞助学校之热诚亦可大白于此矣、足下或者以认捐不多、便指为「不赞成」为「破坏」、此其见解之缪妄、尤为不攻自破、盖在公立学校未成立以前、极宜促其成立、不然我潮侨至少亦当创一私立学校以为先声、将来所需於潮侨之负担经费者、为日正长、我人对于乐群之不能多所捐助、力有所限也、有何不是、 关於饶君少庚来宋疏通之事、吾人将附白於此、亦以见足下之推波助浪无所不用冀极也、宋嘉兰此时创设学校、应以全埠公立为最适宜、而乐群此次之创设、一切筹备设施进行种种事务。未取公开态度。吾潮侨各号大多数未得与闻、决不能认为全埠公立之学校、既言之矣、饶君知其然也、特为此问题出而疏通、其提出之条件、谓请吾潮侨指定几名加入为额外董事、(乐群之职员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