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张奕文先生

图片
峇株吧辖广东会馆会长 峇株吧辖茶阳会馆会长 张奕文先生 东发鞋厂有限公司 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儿童向『善』     人性以『善』做为做人基础,其稳有如泰山。以善待人,眼前可能有时会吃亏,可是结果一定美满成功。     人性『善』和『坏』都是由儿童时期至成年,逐渐养成的,所以学校的道德教育,父母的苦心训导,都直接感化儿童一生能向『善』的目标行事,反之,如果学校虽然注意学童品德,而家长作父母者却对子女,毫不管教训导,任其所为,则难免会变成人性『坏』的一方面去,其前途则堪虞矣!     所以,我希望做父母的,应该对子女多加管教,以配合学校的教育。在学校教育,双管齐下,相信子女定有良好的表现。 编者按:张氏现任社会要职如下: 1.峇株吧辖广东会馆会长 2.峇株吧辖茶阳会馆会长 3.峇株吧辖中华商会董事 4.峇株吧辖五校董事会董事 5.峇株吧辖德教会紫英阁副阁长 6.峇株吧辖华仁中学校友会理事 7.东发鞋业出入口商有限公司 8.东发塑胶厂有限公司 9.东发企业有限公司 10.东发鞋厂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全国华团华校发展概况》页B145。

近代英属新马华校教科书历史的考察

图片
教育评论 /2015 年第 4 期 近代英属新马华校教科书历史的考察 吴莹 摘要 : 海外华侨教育大都以中国为典范。以中国为本位的教科书在英属新马华校百年间的变迁既是当地华人社会追随中国本土教育的具体表现,也是近代海外华侨教育在异域环境下不断演进革新的缩影。 关键词 : 英属新马 华侨教育 教科书 教材研究 作者 : 吴莹,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 ( 江苏无锡 214182) 本文系 2011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 中国近现代基础教育变革中教育家办学的文化反思” ( 编号 11JJD880011) 的阶段性成果。 英属新马 ( 即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 位于近代南洋地区的马来半岛,它是华人移民海外较早且分布较集中的区域,并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具有中华乡土特色的华侨社会。随着新移民的大量迁入与旧移民的自然繁殖,新马华社适龄学童骤增,鉴于殖民政府对华侨教育抱持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华人遂仿照中国旧式教育普遍设学。 1904 年,英属新马第一间新式华校———槟榔屿中华学校成立,标志着当地新式华侨教育的发轫。[ 注 1 ]其后,该地区华侨教育虽经受殖民当局的外压,但仍不断前行全面发展。作为近代英属新马华校的重要载体的教科书,除了英文课本由当地出版以及 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少量的自编教材,其他基本来自中国内地。教材尽管在异域环境下难免有所变革,但以中国为本位始终是其显著特征。 一、步趋中国:英属新马华校新式教科书的勃兴与变革 中国新式学堂兴起以前,由于没有正规的教育制度,也没有现代意义上所谓的教科书。学塾的读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蒙养用书,如《三字经》 、 《百家姓》 、 《神童诗》等,另一类是举业用书,如四书五经、史鉴、古文辞等。这些儒家经典教育以 “ 代圣人立言 ” 作为其价值追求。英属新马华人自设私塾或学塾的读本取自中国国内,旨在进行写字识字教育和伦理道德教化,并在此基础上加一些简易实用的珠算以求谋生之技。 具有近代意义的教科书实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产物。它较早出现在同治年间教会附设的学堂内,当时一些传教士出于教学需要编印教科书。相较于教会学校用书的浅显易懂和通俗实用,封建传统读物陈意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