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马来西亚华社文史论集

图片
马来西亚华社文史论集 郑良树著       郑良树教授 的学术著作《马来西亚华社文史论集》。书中收录了多篇文章,涵盖了 早期马来西亚华族历史研究 ,特别是对 马六甲青云亭 及其在华族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考察。内容涉及青云亭的 文献资料 、《青云亭条规簿》的 结构和内容 、亭主制度下青族社会的 组织与运作 、 教育设施 及 礼俗 的变迁。此外,也讨论了 新山华族的开埠历史 以及 历史小说创作 在保存华族历史方面的意义,并收录了悼念林连玉先生及致敬沈慕羽先生的文章。     《马来西亚华社文史论集》一书,由郑良树先生著,南方学院出版 / 发行,于 1999 年 5 月出版第一版。本书获得海华基金会的部分出版费资助,并被列为南方学院学术丛书的第一种。   本书作者郑良树先生,祖籍广东潮安,生于柔佛新山。他是一位史学博士,曾任马来亚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及系主任。出版时,他正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并兼任多间大学学术顾问及特约研究员。郑良树先生著作颇丰,涉及汉学和海外华族研究,由北京、上海、南京、台北、香港、新加坡及吉隆坡等地出版。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战国策研究》、《竹简帛书论文集》、《续伪书通考》、《韩非之著述及思想》、《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史》(已出版两册)等学术作品。他还著有多部散文集和小说,并与夫人李石华女士多次举办书画展并出版作品集。   根据作者在 1999 年 4 月所作的自序,本书是他多年来研究历程的一个小结。书中所收录的,大部分是与大马华社相关的文史课题,也间或附入一些与华族文化有关的短论。作者认为,大马华族作为一个拥有四百年历史的社群,其历史课题错综复杂,颇能激发学术界的兴趣。虽然作者素来专注于汉学研究,对先秦两汉古籍兴趣浓厚,但他自七十年代初执教于马来亚大学以来,也涉足了华社文史研究。他将本书中的文章描述为 “ 比较短篇的,随想式的学术作品 ” 。本书列入南方学院学术丛书,旨在展示该学院在学术领域的方向,并希望培养本地新一代学人,为华社谋福祉。   本书目录显示,全书分为三辑。 第一辑 主要关注马六甲青云亭及早期华族社会。 文章包括: 对《青云亭条规簿》这一早期文献的介绍、考订其编纂时间和内容。《条规簿》被认为是研究青云亭和早期马六甲华族社会的珍贵史料。 探讨亭主...

马华文学六十年集 老蕾作品选

图片
马华文学六十年集 老蕾作品选 方修编   1979. 9   马华文学六十年集 老蕾作品选 方修 編   上海书局(私人)有限公司出版 81, Victoria Street, Singapore 7 。 63-C, Jalan Sultan, K 。 L 。 Malaysia 。 东艺印务公司承印 1979 年 9 月第 1 版, 订价 S$3 。 20 版权所有 不准翻印     前言 方修   (一) 见到老蕾的作品,特别是那一篇由他执笔整理的「中马青年写作人文艺座谈会」的记录,我想起了这位文艺界的旧人、以及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吉隆坡地区的一批青年文艺工作者。   吉隆坡目前虽然是马来西亚的首善之区,但在早期的马华文学发展史上,它却是一个比较后起的基地。就现有的资料看来,一九一九年马华新文学发 韌 以后的好几年间,新文学活动的据点 始终是新加坡和槟城。一九二七年开始,由于马华新兴文学的滥觞和南洋色彩文艺的提倡,新加坡和槟城的文风已经相当兴盛,但吉隆坡方面也还没有自己的文坛,祗有一两个文艺小组合,借了新加坡和槟城报章的版位在出版附刊。其中以在槟城南洋时报出版的「八月」的一批作者(如秀屏、李树梧等)风头比较健些,但思想认识也并不高,与同一阶段的新加坡和槟城(尤其是槟城方面)的一般活跃的作者相比,水平仍有一段距离。   吉隆坡地区的文坛的建立,应是一九二九年前后中国创造社作家许杰南来就任益群报总编辑,并躬亲主持该报副刊「枯岛」(一说为「岛上」)的编务以后的事。据说,许氏除了经常在该刊发表文章、提倡文艺之外,还不时到各团体去演讲,大力推动文运。因而,无形中成了当地文艺界的中心人物,有一群富有朝气的文艺青年环绕在他的周围。   不久,许氏返华,加以马华文艺的晋入低潮时期,吉隆坡的文运不但盛景难再,连已建立起来的文坛也失坠了。虽然张天白。林参天等若干较成熟的作者都在这个时期定居于中马地区,但也无法重振文风,祗能是散兵游勇,向新加坡和槟城各报刊投投稿吧了。一直到救亡运动兴起前后,特别是一九三七年中至一九四一年底这一段期间,吉隆坡地区才再度出现了比较壮盛的文艺行列。 ...

福建是福建人的

马华文学六十年集 胡愈之作品选 福建是福建人的 胡愈之     闽侨大会前天通过了四十三福建同乡会所提出的议案,要立即组织一个『南洋闽侨总会』。今天大会要讨论总会的组织章程 , 并 且选举职员,正式成立。这是海外数百万闽侨大团结的开始。 这是和全体福建人有关的一件大事情。   我华人在国外以南洋各属为最多,而南洋华侨又以福建人为最多。福建人远涉重洋,至今已有一二千年的历史。到最后一百年中,福建人移殖南洋各属,其人数为中国各省之冠。这是因为福建人一向刻苦耐劳而且富有冒险与创业的精神。同时也因为福建省内人口过剩,耕地不足,加以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所以不得不向海外寻求生计。但是福建人是最重乡土观念的,在海外的福建人,不论是殷富巨商或劳苦大众,不论是『新客』或数代的『侨生』,他们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所以在南洋各地,到处都有福建各属的会馆。但是向来却没有一个全南洋福建会馆,有之则自 r 南洋闽侨总会』始。   为什么要有『南洋闽侨总会』呢?这是因为在海外的福建人现在大家都深深感觉到祖宗卢墓之乡,有沦亡的危险,所以要造成海外福建人的大团结,以尽救国救省的责任。在目前,福。建一方面遭日寇的武力威胁,已经有一部分的海口沦陷敌手,剩下的大部分地方,也随时有被日本强盗夺取的可能 ' 。另一方面,福建省内政治不良,贪污横行,民不堪命,福建不亡于日本而先亡于贪官污吏之手。在这时候福建人不亟起挽救,必有一天,将变成无家可归的犹太人。但是在海外的福建人是不愿做犹太人的,他们一向富于反抗精神,他们没有忘却郑成功,陈谦善等祖先光荣的事迹。所以陈嘉庚先生大声疾呼着:『福建是福建人的』。不错,福建是福建人的。福建决不会是日本强盗的,决不会是傀儡汉奸的,福建也不应该是陈仪徐学禹的。   所以南洋闽侨总会的成立是有着重大意义的。因为这是海外福建人的民族思想的表现,也是海外福建人的民主运动的抬头。国父孙中山先生曾说:『中国人的家乡观念是很深的 • 如果是同省同县同乡村的人总是特别容易联络。』国父曾主张以家乡观念做基础,把全国的人都联络起来,以恢复民族主义。国父主张从地方自治做起,以建立三民主义共和国,也就是根据这一理由。闽侨总会成立之后,海外的福建人团结成为一个巨大的力量,一方面为抗战出钱出力,以保卫家乡,把日本鬼子赶...
马华文学六十年集 胡愈之作品选 人民应有罢免权 胡愈之     蒋委员长三月二十四日在八中全会的开幕演说辞中,有几句沉痛的话,大意是说 : 『国民党今日有逐渐失去人民信仰的趋 势 党的革命精神在丧失中,是故胃人必须注以新的生命。』   国民党为什么会逐渐失去 丄 民的信仰呢?是由于主义不够完 善吗?不是的。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是最适合中国目前需要而且为全国各党各派所一致接受的主义。是由于领导不善吗?更不是,因为国民党是在最伟大的贤明领袖,蒋委员长领导之下。那么,是由于党员分子不良吧?这也不是,因为大多数的国民党员都是抱着救国救民的热忱,而且是愿为革命而牺牲的。   那么,国民党为什么会丧失革命精神呢?可以说这有十之 A 九是要由贪污腐化的『党官』负其责任。国民党是在朝的党。因为政权在国民党手中,便有一些以升官发财为目的的投机分子混入党内,以致造成香港大公报所指出的现象,就是:『党员志愿大多数在做官,故平日抢官做比较热心,替党做工作便要差一些。 J 而且其中有一部分人即靠了党的势力做官,又靠了官的势力,压迫老百姓,这样,无怪『国民党今日有逐渐失去人民信仰的趋势』了。   就像昨天陈嘉庚主席在南洋各属福建同乡大会中所指出的陈仪徐学禹吴铁城高凌百祸国殃民贪污专横的事实,不但令人发指,而且使一切爱国之士都为之疾首痛心。这些事实是不是完全可信呢?假如是出于别人之口,我们还不敢轻信。但是以陈嘉庚先生之道德人格,他决不会在未得确实证据之前,任意攻击党国要人。而且即使有了证据之后,非到忍无可忍不能再忍的时候,他老先生也决不愿意把这些令人痛心的事实随便发表的。我们记得陈嘉庚先生是最早发电声讨汪逆的一人。但也是在汪逆叛国的言论行动十分显着的时候,才有此一举。可见这次陈先生揭发陈徐吴高的罪状,也是完全出于救国救乡的一念,而不得不然 • 因为陈仪徐学禹如不撤换,则中国未亡而福建将先亡。吴铁城高凌百如继续蟠据侨务要津,则华侨必起分裂内让,以致不能在海外立足。而且陈嘉庚先生所报告的事实,要是看可怀疑之处,则决不能获得昨日出席大会二百八十五闽侨代表的一致通过。只有大多数民意的判断,才是最公正无私的判断:昨天代表海外数百万闽侨的大会一致通过陈主席的报告,其中就没有一个人替陈徐吴高辩护。这可见贪官污吏平时尽可凭藉特殊...

公意的胜利

马华文学六十年集 胡愈之作品选 公意的胜利 胡愈之     今天是南侨总会第一次会员大会的最后一天。大会的闭幕典礼,虽然是在本日上午举行,但是到了昨日为止,大会已完成了它的大部分的任务。到了昨日为止,大会已获得了最光辉最圆满的成功 - 不仅是成功,而且大会也已获得最伟大的胜利 -- 至少是获得三方面的胜利。   首先大会发表了通电宣言,表示坚决拥护政府,拥护领袖,拥护抗战国策,声讨汪逆伪组织,反对与 0 寇汪逆和平妥协和一切往来。现在敌人和汉奸不是在到处诬蔑我们华侨,诬蔑我们华侨的领导筹赈机关南侨总会,以及南侨总会的主席陈嘉庚先生,就是华侨对政府失望而要退出抗战阵营吗?现在事实说明着,海外一千一百万华侨是全体一致拥护国民政府,拥护蒋委员长的。尤其是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和他所领导的南侨总会,是最坚决最忠诚拥护政府,拥护蒋委员长的。他们所反对的只是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汉奸汪精卫等,以及口是心非,暗中与汪逆 r 信使往来 j 的汉奸国贼。由于这一事实,敌人汉奸一切的毁谤诬蔑谣言攻势,都完全粉碎了。这是大会所获得的第一个大胜利。   这次大会表现得最明白的是出席代表与各地侨众一致热烈要求陈嘉庚先生继续领导全南洋筹赈工作、三天以来的事实说明着 , 陈嘉庚先生是决不消极的。只因为现在有人在破坏华侨的团结 , 破坏造成华侨团结的南侨筹赈总会,陈先生不愿见华侨分裂,不愿见南侨统一筹赈机关被破坏,所以他宁愿引退。但是昨天午后,全场一百五十二名出席代表,却有一百五十一名投票重选陈嘉庚先生为主席,只有陈先生本人的一票除外;而这一百五十二名代表是包含国民党与无党无派的代表在内的。可见 峑 南洋华侨 , 不论是国民党员,或非国民党员,都是坚决拥护陈嘉庚先生的,都是绝对接受陈嘉庚先生一向所坚持的团结抗战主张与无党无派立场的。这样,那一班专事制造磨擦,制造分裂,破坏团结,破坏南侨总会的分子,已被打得落花流水。华侨的团结是大大加强了。这是大会所获得的第二个大胜利。   再次,大会热烈赞成三十日与三十一日上午陈嘉庚主席所作的一切报告,而且一致通过决议案,向陈主席致敬。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大会代表全南洋华侨,对于抗战中一切贪官污吏,摩擦分子,表示深恶痛疾。贪官污吏,磨擦分子,一向是假借国家名器与特殊地位以作罪恶的护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