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南洋船歌

图片
南洋船歌 蔡葩   蔡葩所著《南洋船歌》,探讨了海南与南洋之间绵延数百年的密切联系。书中 追溯了海南人下南洋的历史 , 分析了其原因与地域分布 ,并 展现了南洋文化对海南社会、经济、建筑等方面的影响 。作者 以大量口述历史、个人回忆和历史资料 , 生动地描绘了海南华侨在南洋的奋斗与生活 ,以及他们与祖国之间始终割舍不断的血脉联系。最后,文章 也反思了近代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南洋文化在海南的影响逐渐消退的现象 。   窗体顶端 南洋文化、华侨历史及海南岛的视角   主要围绕南洋文化研究的必要性、海南岛在下南洋历史中的地位,以及南洋华侨的奋斗历程和文化影响展开论述,并穿插了大量历史人物、事件的描述,试图还原那段波澜壮阔的移民史和文化交融史。 核心主题及重要观点: 南洋文化研究的重要性: 历史欠债: 文档开篇即指出,由于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对南洋文化的研究存在 “ 永远无法弥补的历史性遗憾 ” 。 虽然中国在东南亚有大量的侨民,但对南洋文化的了解却远远不够。 “ 我们欠下了历史之债,留下很多空白。 ” 现实意义: 南洋华侨是 “ 南洋经济重大要素 ” ,不了解他们,就无法解决南方问题。 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对现实问题的考量。 学术借鉴: 作者肯定日本学者在南洋文化研究上的方法,如 “ 宏观意义上的文献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微观意义上的个案研究 ” ,值得中国学者学习和借鉴。 文化传承: 要 “ 续上陈序经先生的文脉 ” ,对南洋文化进行系统研究,这是一种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的体现。 海南岛在下南洋历史中的角色: 中转站: 海南岛是下南洋的 “ 中转站 ” ,许多海南人从这里出发,前往东南亚各地。 " 海南岛 : 下南洋的中转站 " 移民高潮: 海南人下南洋形成规模的移民高潮比广东和福建晚, 但自明朝到清末,大量海南人背井离乡。 移民特点: 广东、福建下南洋多为全家出行,而海南人则不许女人出海,造成 “ 留守新娘 ” 的现象。 文化传承: “ 整个海南,绵延了数百年的下南洋历史,造就了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合,又让今天生活在海南的人,承袭了...

孔墨思想研究

图片
  孔墨思想研究 杨荣国著   杨荣国所著《思想的墨孔》一书, 主要探讨孔子和墨子的思想 。书中 详细分析了孔子的生平、思想和政治主张 ,以及 墨子的哲学体系、社会政治观和方法论 ,并 对两者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 ,旨在 揭示两者思想的异同及其历史影响 。     孔墨的思想 _ 杨荣国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pdf” 出版时间 : 1946 年上海生活初版; 1950 年 5 月; 1951 年 4 月第二次在北京印造 概述: 本文献为杨荣国先生所著的《孔墨的思想》,主要探讨孔子和墨子的思想。该书共分为八节,分别论述孔子的一生、孔子的世界观、墨子了解事物的三条方法、墨子 “ 偏爱 ” 、 “ 全面爱 ” 与 “ 反侵略 ” 、反命运与信仰上帝鬼神用意、墨子的政治方针、墨子的经济主张以及墨子的政治主张。该书旨在从哲学的角度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尤其是孔子和墨子这两位重要思想家的观点。作者在重版题记中明确指出,写作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崇拜古人,而是为了 “ 继承他们的精神 ” 。 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 孔子的一生(第一节): 书中详述了孔子的生平,包括他的出生、早年经历、教育活动、政治生涯以及去世。作者认为,孔子生活的时代是 “ 礼崩乐坏 ” 的动荡时期。 孔子 “ 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死于公元前四七九年 ” 他 “ 少孤,及壮,多尝颠沛 ” 孔子 “ 曾为鲁国司法,作宰;又尝周游列国,为之奔走。 ” 书中提到孔子周游列国,寻求政治理想的实现,但最终未能成功。 书中还引述了孔子的名言: “ 子曰: ‘ 吾犹为士也,故多能鄙事 ’” 指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有教无类 ” , “ 诲人不倦 ” 孔子的世界观(第二节): 孔子认为 “ 天 ” 是具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同时又认为天道是自然规律。 孔子强调人应该顺应天命,同时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孔子曰: “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 孔子并不避谈鬼神,但他反对迷信鬼神 孔子曰: “ 敬鬼神而远之 ” 墨子的 “ 偏爱 ” 、 “ 全面爱 ” 与 “ 反侵略 ” (第四节): 墨子提倡 “ 兼爱 ” ,认为爱应该不分亲疏远近,平等地对待所有人,反对 “ 偏爱 ” 。 “ ...

反动阶级的人——孔子

图片
  反动阶级的人 —— 孔子 杨荣国编写   《反动阶级的人 —— 孔子》由杨荣国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批判性地分析了孔子的生平、思想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认为孔子的思想是维护反动统治阶级的工具,并探讨了如何批判性地看待儒家思想以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书中包含丰富的史料和论证,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   对《反动阶级的 “ 圣人 ”—— 孔子》的解读 引言 这份简报旨在分析《反动阶级的 “ 圣人 ”—— 孔子》(以下简称《孔子》)的主要论点、重要事实和思想。该书由杨荣国编写,人民出版社于 1973 年出版,属于 “ 学点历史 ” 丛书。本书以鲜明的阶级斗争视角,批判性地解读了孔子的生平、思想,以及他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深远影响。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将孔子定性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阻碍社会变革的 “ 反动 ” 人物。 核心主题 阶级斗争的视角 : 本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书的开篇引用了毛主席语录: “ 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要抓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 ” 这奠定了全书的批判基调,将对孔子的分析置于阶级斗争的框架之下。 孔子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 : 书中指出,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兴起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此时,奴隶起义频繁,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崛起,原有的社会秩序面临崩溃。 “ 奴隶们造反了,新兴力量在进攻,奴隶主阶级惶惶不可终日。 ” 孔子的 “ 反动 ” 立场 : 本书认为,孔子站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一边,他所倡导的 “ 礼 ” 、 “ 仁 ” 、 “ 正名 ” 、 “ 孝悌 ” 等思想,都是为了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阻碍社会进步,是 “ 反动 ” 的意识形态。书中断言: “ 换句话说:在这浪潮滚滚的时代洪流中,他要搞社会革新,还是要顽固保守;是要做个革命派,还是要作个反动派? ” 结论是 “ 孔子是站在反动的一边 ” 。 对孔子思想的批判 : “ 礼 ”: 孔子的 “ 礼 ” 被解读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的工具,主张恢复西周奴隶制下的等级秩序。 “ 孔子想这样把西周奴隶制所分的等级恢复和...

西洋现代史读本

图片
  西洋现代史读本 杨荣国编著   杨荣国编著的《西洋现代史读本》,由香港文化供应社出版。 本书以章节的形式 , 详细记述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西洋各国(主要指欧美国家)   的历史事件、 政治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 。 内容涵盖了战争、经济危机、政治变革等重要方面 ,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这段重要历史时期。   西洋现代史要点分析 引言 这份简报旨在总结杨荣国编著的《西洋现代史读本》中涵盖的主要主题、重要观点及关键事实。该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起点,回溯了 20 世纪初至二战期间的西方历史,重点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资本主义的危机、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以及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等重大议题。 核心主题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帝国主义的扩张和殖民地竞争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 英国是個最早已發展的帝國主義國家,她所掠奪的殖民地布滿了全世界,早已有「英旗無落日」的誇稱。 ” (第一课)此外,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形成了 “ 三國協約 ” 和 “ 三國同盟 ” 两大对立阵营。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过程: 1914 年,奥匈帝国皇储遇刺成为战争导火索,德国率先采取行动,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将欧洲各国卷入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战后,德国被迫割让领土,并承担巨额赔款;与此同时,战争也促进了国际联盟的成立,试图维持世界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战后并未带来真正的和平,各种矛盾依然存在。例如,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以及德国等国扩张野心的膨胀,最终再次引发了世界大战。 两次大战的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也给各国的经济和政治造成了深远影响。 资本主义的危机 战后资本主义的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都面临着危机,生产过剩、失业率上升等问题日益严重,引发了社会动荡。 1929 年经济危机: 1929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各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各国的工业生产和贸易大幅下降,失业人数急剧增加。 “ 在這個時期裏,資本家中有的認爲資本主義已在欣欣向榮,更...

Antologi Cerpen MALAYSIA-TAIWAN 马来西亚-台湾短篇小说选

图片
  Antologi Cerpen MALAYSIA-TAIWAN 马来西亚 - 台湾短篇小说选 这篇文章节选自《马来西亚 - 台湾短篇小说选》,收录了六位马来西亚和六位台湾作家的作品。马来西亚部分呈现多元族群的社会面貌、知识分子挣扎、历史遗产和批判社会现象,以细腻的笔触探讨国家认同和社会议题。台湾部分则展现不同世代的作家风格,从社会底层的视角观察,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并以细腻的文字和深刻的意涵触动人心。   主要主题 : 贫困和政治不作为 : 许多故事都描绘了社会底层人民,特别是贫民窟居民所面临的困境。政治家在选举前做出承诺,但在掌权后却未能兑现,这加剧了他们的贫困和痛苦。 “ 政治人物的承诺只在选举前有效,之后就会被遗忘。贫穷的底层人民继续等待着不确定的承诺 ……” “… 他的家仍然摇摇欲坠。仍然没有电。仍然是非法的,没有土地。 ” 社会边缘人的韧性 : 尽管面临着挑战,故事中的人物,尤其是来自工人阶级的角色,展现了非凡的韧性和毅力。他们坚持希望,为家人牺牲,并努力在逆境中生存。 “ 黄春明笔下的劳动人民善良坚韧,即使身处困境,他们仍然充满希望,即使被忽视,他们也愿意为家人和梦想牺牲。即使除了体力一无所有,他们也在努力在挑战中生存,拒绝屈服于命运 ……” “ 但是我的孩子们太棒了 …… 有耐心,而且精神振奋。他们总是 ……” 爱情、失落和渴望 : 一些故事探讨了爱情的复杂性,包括失落、渴望和对实现的追求。人物们常常被困在无法实现的梦想和渴望中。 “‘ 我的丈夫已经很久没有回来了,他答应过我,一旦他的事情安定下来就会回来。 ’ 她说着,重重地叹了口气。 ” “ 我常常来这里坐着。我每天都坐在这里,凝视着大海,期待着有商船进来。 ” 记忆和身份认同 : 一些故事反思了记忆在塑造个人身份中的作用。人物们努力应对创伤和失落的记忆,并努力理解他们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的位置。 “‘ 你会不时来看我吗? ’ 多丽丝的问题似乎带着一丝期待。 ” “‘ 是的,当然。 ’” “… 我离开这条相当长的巷子已经很久了。爸爸在城外买了一栋房子,我们全家都搬走了。我向这条巷子告别,这条巷子曾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 社会批判和观察 : 这些故事对社会规范、政治腐败和人类行为的复杂...

Mahathir's Critique of the Abdullah Administration 主要主题及重要观点和事实概述

  Mahathir's Critique of the Abdullah Administration 主要主题及重要观点和事实概述   http://lib.perdana.org.my/PLF/CheDet/Che%20Det_2008/August/310808.pdf   这篇选文选自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 · 莫哈末的博客,记录了 2008 年 8 月 31 日一篇博文及其读者评论。博文中,马哈迪回应了批评他执政期间未能充分尊重前任首相的指控,并表达了对继任者阿都拉 · 阿末 · 巴达威领导能力的担忧。评论则反映了马来西亚民众对马哈迪的怀念、对阿都拉政府的失望,以及对国家未来走向的担忧,许多评论员表达了对马哈迪领导能力的赞赏,并批评了阿都拉政府的施政。     主要主题及重要观点和事实概述 本文档总结了来自 Perdana 领导基金会博客的摘录,该博客由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蒂尔 · 穆罕默德 (Tun Dr Mahathir Mohamad) 撰写。该摘录包含了 2008 年 8 月 31 日至 9 月 14 日期间发表的评论。 主要主题: 对前领导人应有的尊重和感激: 许多评论者表达了对马哈蒂尔在其任期内对马来西亚做出的贡献的赞赏。他们认为他是一位有远见的领导人,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他们还批评现任政府未能充分认可和尊重马哈蒂尔的贡献。 现任政府的表现: 评论者普遍对现任首相阿卜杜拉 · 巴达维 (Abdullah Badawi) 的领导能力表示失望。他们批评他的政策反复无常、缺乏远见以及未能有效解决该国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许多评论者对马来西亚的未来感到担忧,他们认为现任政府正在带领国家走向错误的方向。他们呼吁进行变革,有些人甚至建议马哈蒂尔重返政坛。 马来民族主义和马来人困境: 一些评论反映了强烈的马来民族主义情绪,并表达了对马来人在马来西亚社会中地位的担忧。他们将马哈蒂尔视为马来人权益的捍卫者,并批评现任政府未能维护马来人的利益。 重要观点和事实: 马哈蒂尔强调了他任期内对该国发展的贡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他批评阿卜杜拉 · 巴达维政府取消了几个大型项目,...

Malaysian Political Landscape: 2000s Power Struggles 关于马来西亚政治局势的简报文件

Malaysian Political Landscape: 2000s Power Struggles 关于马来西亚政治局势的简报文件   http://lib.perdana.org.my/PLF/CheDet/Che%20Det_2008/August/290808.pdf     这份资料选录自 2008 年 8 月 29 日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 · 莫哈末的部落格评论区。网民们对时任首相阿都拉 · 巴达威政府的施政,尤其是媒体审查和对异见的压制表示强烈不满,并表达了对安华 · 依布拉欣的复杂情感,既有支持也有担忧。许多评论员认为政府行为倒退,民主受到侵蚀,并呼吁阿都拉下台。评论中既有对阿都拉政府的强烈批评,也有对安华的评价和担忧,以及对国家未来命运的焦虑。     关于马来西亚政治局势的简报文件 这份简报文件基于您提供的资料,分析了马来西亚当时的政治局势,特别是围绕着时任首相阿都拉 · 巴达维、前首相马哈蒂尔 · 穆罕默德以及反对派领袖安瓦尔 · 易卜拉欣展开的权力斗争和公众意见。 主要议题: 媒体自由受限: 马哈蒂尔在博客文章中批评了马来西亚媒体缺乏自由,指出媒体被政府控制,无法公正地报道新闻,并压制了反对派的声音。许多评论者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认为媒体报道偏向政府,缺乏客观性。 对阿都拉 · 巴达维领导能力的不满: 资料中大量评论表达了对阿都拉领导能力的不满,认为他软弱无能,无法有效应对国家面临的政治和经济挑战。许多人呼吁他下台,让更有能力的领导人来领导国家。 对安瓦尔 · 易卜拉欣的疑虑: 一些评论者对安瓦尔表示支持,认为他是一个有能力的领导人,可以带领国家走向变革。但也有一些人对他的动机表示怀疑,认为他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并对他过去的争议性事件表示担忧。 对马来民族和伊斯兰教未来的担忧: 一些评论者表达了对马来民族和伊斯兰教未来的担忧,认为目前的政治局势将损害马来人的利益,并削弱伊斯兰教在国家中的地位。 重要观点和事实: 媒体审查: 许多评论者指出政府对媒体进行了审查,屏蔽了某些网站,并对批评政府的博客作者进行打压。例如,有人提到, “ 有些公司甚至屏蔽了这个网站,并将其列为 ‘ 色情网站 ’” 。 经济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