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拄拐杖的小男孩
第一课 拄拐杖的小男孩 学习目标 1. 理解尊重与协助身障者的重要。 2. 学习观察人事物,书写富含启发意义的文章。 3. 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学习提示 谁不希望自己拥有一副健全的身躯,同时能够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之中。但是,天生残疾的人没有选择,唯有以乐观和坚强来弥补遗憾,理想的共生社会,没有人可以坐享其成,它需要所有人参与打造,让爱心与善良拥抱彼此,散发正能量。简貞以拄着拐杖的小男孩为中心,展示了充满关爱的氛围,小男孩的自强开朗和周遭的爱护与支持,建构了一个和谐融洽的画面。 本文是一篇记事抒情的记叙文,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用有情之心去体会周遭的人事物,写出深刻的感怀。阅读时注意 : 1. 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 他们有怎样的表现 ? 2. 体悟课文传达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第一课 拄拐杖的小男孩 作者简介 简嫃,本名简敏嫃, 1961 年出生于台湾,散文家。著有散文集《水问》《胭脂盆地》《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一个小男孩的美国游学志》等。 课文 那还是个柠檬绿的夏天,我们兴奋地站在指定的那棵大树下排队等校车。这是第一天,小朋友脸上的表情透露其年级 ; 一个卷发的韩国小男生牵着妈妈的手一路哭过来,不用猜,一年级。 接着,所有人的眼光被他吸引,一个拄拐杖的小男孩。 他从最远的那区宿舎村走来,银色阳光照着瘦小身影,两根拐杖之间是歪歪斜斜的步伐,脸上戴眼镜,背着书包。他的妈妈推轮椅走在后面。 距离一箭之遥,队伍这里有人喊他,他的小拐杖划得快起来,但脚的速度跟不上手的意志,改以声音回应同伴的招呼。 他未加入排队,站在队伍旁边。我因此看到他有一张开朗的美国小男孩的脸,牙齿未长齐,左耳戴着助听器。妈妈也是温和强壮的样子。他们各与朋友聊着。草地上,小朋友排队,七八个妈妈话家常。 校车来了。小男孩先上,妈妈收好轻便轮椅递给女司机,彼此笑着招呼很熟悉的模样。其他小朋友一一上车之后,巴士开走。 一个拄杖小男孩上学了。不知怎地,早晨的印象像鸟儿整日在脑海回族,令我莫名不解。我重新回想阳光下他与妈妈远远走来的情景,终于了解盘旋的原因在于,那印象如此明亮,自在,温和。这些跟我所来自的那个社会同样遭遇者的处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