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亚罗士打新民中学毕业特刊


 1963年亚罗士打新民中学毕业特刊

 



1963年亚罗士打新民中学毕业特刊提供了一个多角度的学校概览。特刊内容涵盖了目录校歌弁言,其中弁言提到了学校创立五周年、初中第三届毕业,并强调了兴办独立中学对国家教育的重要性。此外,特刊还收录了校董和教职员的玉照及名录,包括对毕业生的赠言和教诲,敦促他们努力向学、修身立德。特刊还包括了学术文章,例如一篇关于中国民歌和乐府诗的探讨,以及一篇关于商业科系概况的介绍,明确了其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最后,特刊收录了学生作品(包括中文和马来文的文章、诗歌、美术作品)以及毕业班合影鸣谢广告,以纪念这次毕业。

 

特刊全面记录了1963年新民中学的人员、活动、学术成果和校园文化,内容丰富多样,结构清晰。以下是各主要章节的详细内容介绍:

第一部分:学校象征与建校理念

这部分作为特刊的开篇,首先展示了学校的基本象征,包括:

  • 校训、校徽、校旗和校歌:奠定了学校的精神面貌和核心价值观。校歌歌词强调止于至善以及修身齐家,邦国有望的教育目标。
  • 弁言与卷之言
    • 《弁言》由董事长林朝宗撰写,他回顾了学校创办五年的历程,感谢了社会各界的支持。文中强调了独立中学在传承母语教育和培养建国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及学校已增办高中商科和兴建科学教室等发展计划,呼吁社会继续扶助。
    • 《卷之言》则聚焦于对毕业生的教诲,强调毕业是人生旅程的新起点。文章提出了学问经验如同人生的双翼,而人格是引导这两者做出善良贡献的关键因素。作者希望毕业生不仅学业有成,更能具备良好的品行,并警惕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二部分:学校领导与教职员风采

本章节通过照片和文字介绍了学校的管理层和教职团队,是学校人才力量的集中展示。

  • 董事玉照:展示了常务董事会的成员照片,包括董事长、财政、监学等关键人物。
  • 师长玉照与赠言:刊登了校长、各科主任及教师的照片与寄语。
    • 前校长陈聘之先生的赠言强调了学问与学做人同样重要,并详细阐述了修己待人的道理,劝勉学生要诚恳、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 多位外籍和本地教师也留下了英文或马来文寄语,祝福毕业生前程似锦,并鼓励他们无论升学或就业,都要勤奋努力,成为对国家有贡献的优秀公民。
  • 本刊顾问:列出了为特刊提供指导的顾问老师。

第三部分:学术探讨与校园生活掠影

这个篇幅最长的部分生动地呈现了学校的学术氛围、学生活动和校园风貌。

  • 师长作品:收录了教师的学术文章,例如由詹福全老师撰写的《<诗经>民歌与乐府诗》,深入探讨了中国文学史上两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分析了它们的社会背景、艺术特色及历史价值。
  • 校园景致与活动剪影
    • 校景:通过照片展示了校园的建筑与环境。
    • 教学与课外活动:记录了课堂授课情形、合唱团活动、救护团训练、篮球队赢得吉打州冠军的荣誉 及其他校外郊游写生活动。
    • 美术作品:刊登了多幅学生的水彩写生作品,如郊外风景和海滨景色,展现了学生的艺术才华。
  • 本届毕业班全体师生合影:这是特刊的核心纪念内容,以个人照、姓名、学号、籍贯和联系地址的形式,详细记录了每一位初中毕业生的信息。
  • 高中商科概述与专题文章
    • 详细介绍了学校新创办的高中商科,其目标是学以致用,课程设置涵盖簿记、打字、商业管理等实用科目,并计划安排学生参加剑桥、伦敦商会等校外考试。
    • 同时刊载了翁海嘉老师撰写的《人事在组织与管理中之重要性》一文,探讨了现代管理学中处理劳资关系、满足各方需求的人事管理哲学。
  • 吉打风光:通过照片介绍了学校所在地吉打州的著名地标,如公共图书馆和州立博物馆,体现了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第四部分:毕业生作品选登

本章集中展示了毕业生的文学创作才华,是他们三年学习成果的体现。

  • 中文作品:体裁多样,包括记叙文(如《夜游花园记》)、议论文(如探讨学习方法的《怎样学好华文》)、抒情散文(如《怀念母校》)和诗歌(如《毕业歌》)。这些作品反映了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回忆、对未来的展望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 外文作品:收录了学生用马来文和英文创作的文章,如记叙文《"MALAM MEMBAWA DUKA"》(带来悲伤的夜晚) 和《A FRIGHTENING DREAM》(一个可怕的梦),以及对家乡或城镇的描述,如《"KAMPONG TEMPAT SAYA TINGGAL"》(我居住的村庄) 和《ALOR STAR BY NIGHT》(亚罗士打之夜)。

第五部分:特刊编务与鸣谢

特刊的最后部分记录了编辑出版过程及社会支持。

  • 编辑委员会:列出了本刊编辑委员会的成员名单和合影,展示了参与特刊制作的学生团队。
  • 编后话:编辑团队分享了他们在编撰过程中的体会。他们提到,原以为简单的工作实则充满挑战,尤其是在向同学催收照片时遇到了拖延,但最终在团队合作下克服了困难。文末向所有给予帮助的师长和社会人士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 鸣谢:详细列出了捐款赞助本刊的商号及个人芳名,以此感谢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事业的支持。
  • 商业广告:最后是本地商家的广告页,它们是特刊的赞助方,业务范围涵盖书局、洋服、运输、米较、摄影等多个行业。

总而言之,这份毕业特刊不仅是一份毕业纪念册,更是一部珍贵的校园史料,全面反映了1963年亚罗士打新民中学的精神风貌、师资力量、学生活动和时代印记。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98印尼华人遭遇实录

华文独中教科书~高中华文各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