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第一册 第八章 - 四通八达的交通
初中地理第一册 第八章 - 四通八达的交通
马来西亚的交通与通讯发展简报
执行摘要
本简报综合分析了马来西亚交通与通讯系统的发展现状、历史背景及其对国家经济社会的核心作用。马来西亚已建立起一个覆盖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的完善交通网络,并正积极推进通讯技术的现代化。
交通运输方面,以南北大道为骨干的公路网实现了高效的“门到门”运输;呈“Y”字形的铁路干线是矿产、木材等大宗货物的中长途运输主力,城市轻快铁系统则有效缓解了都市交通压力;以巴生港为首的主要港口构成了国家贸易和区域转运的关键枢纽;而吉隆坡国际机场则巩固了其作为国际航空中心的地位。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历史与国家的胶锡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并持续推动着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通讯领域同样发展迅猛,从普及的电话服务到先进的移动通讯和互联网应用,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生活与商业模式。1996年发射的东亚卫星(MEASAT)标志着国家宇航科技进入新纪元。作为国家迈向先进国宏愿的关键步骤,多媒体超级走廊(MSC)的建设正在系统性地推进电子政府、电子医疗、精明学校、大马卡(Mykad)及电子商务等领航性计划,旨在将马来西亚打造为全球领先的资讯科技中心。
总体而言,交通与通讯两大领域的协同发展,不仅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也深刻地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增强了国家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
--------------------------------------------------------------------------------
一、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
马来西亚拥有一个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主要由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构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1 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以其机动灵活性成为客运和货运的重要方式,尤其适用于数量不大、易腐烂的鲜活货物,能够实现“门到门”的便捷服务。
- 历史发展:早期公路建设与胶锡业发展密切相关。英国人铺设的第一条公路位于太平(Taiping)至马当(Matang)之间,主要用于运输锡矿。随着经济活动和人口增长,公路网络不断扩张。
- 核心基础设施:
- 南北大道:是我国最长的高速公路,北起黑木山(Bukit Kayu Hitam),南至新山,是国家公路基建的主干。
- 其他主干道:加功大道和槟威大桥等高速公路的建成,共同构成了快捷的公路网络,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地区的发展。
- 现代化发展:为实现交通流量的顺畅,国家正落实“精明交通系统”(ITS)计划,计划在部分道路和高速公路上全面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来监测交通状况。
1.2 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因其运量大、运费低且受天气影响小的特点,成为木材、油棕、矿产等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的主力。
- 历史发展:最早的铁路同样是为了运输锡矿而建,如太平至卫特港(Port Weld)的线路,多为从内陆矿区到港口的短程东西走向铁路。后因胶锡业发展,马来西亚半岛西海岸的南北走向铁路才逐渐衔接起来。
- 网络布局:
- 马来西亚半岛:铁路干线呈“Y”字形。西海岸干线从巴东勿杀(Padang Besar)至新山(可通往新加坡);东海岸干线从道北(Tumpat)至新山。两条干线的交汇点是金马士(Gemas)。
- 东马地区:砂拉越因内陆多山、沿海多沼泽,铁路修建困难,水路运输更为重要。沙巴的铁路从亚庇至米拉拉(Melalap),最初为将丹南(Tenom)的橡胶运往港口而建,现主要运输木材和橡胶。
- 城市轨道交通:自20世纪90年代起,为缓解吉隆坡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政府大力发展市内轻快铁路系统。
- 主要系统:包括电动火车(Komuter,1995年启用)、轻快铁(LRT)、吉隆坡单轨火车(KL Monorail,2003年启用)及吉隆坡国际机场直透快铁(KLIA Ekspres)。
- 交通枢纽:吉隆坡中环火车站(KL Sentral)是全国最先进、最主要的铁路枢纽。
1.3 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是运载量最大、运费最低廉的运输方式,尤其适合笨重货物的长距离运输。
- 内河运输:在砂拉越和沙巴内陆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砂拉越的拉让江连接诗巫与内陆城镇加帛(Kapit),用于运输农产品和日用品;沙巴的京那答达岸河则用于浮运木材。
- 海路运输:我国拥有多个具备先进货柜装卸设备的港口。
- 巴生港:是马来西亚第一大港,拥有船坞修理设施,是国内货物中心及区域性转运枢纽。
- 其他主要港口:包括槟城港、巴西古当港、丹绒柏勒巴斯港等。
- 专业港口:民都鲁港是我国第一个液化天然气(LNG)输出港。
1.4 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作为最便捷的运输方式,能够有效克服山脉、森林等天然障碍,对经济发展,尤其是高附加值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 主要机场:吉隆坡国际机场(KLIA)是我国最主要的国际航空枢纽,其设计精巧,设施先进,被评为全球最佳设计的机场之一。此外,国内还设有多个小型机场。
- 主要航空公司: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AS)和亚洲航空公司(AIR ASIA)等提供覆盖国内外的航线服务。
- 经济与社会作用:
- 推动旅游业、工业和贸易发展。
- 适用于运输轻便、贵重的货品,如电子零件、科学仪器、药物和花卉。
- 在沙巴和砂拉越,航空运输辅助了公路和水路的不足,连接内陆与主要城市,并承担“空中医生”等社会服务职能。
二、 日新月异的通讯发展
随着资讯科技的飞速进步,马来西亚的通讯服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距离极大缩短。
2.1 通讯技术的演变
- 传统通讯:电话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通讯设备,由马来西亚电讯公司(Telekom Malaysia)提供国内和国际通话服务。
- 无线通讯:手提电话(移动电话)领域发展迅速,先进的无线通讯服务已支持视频通话、留言、录像、发送电邮等多种功能。
- 互联网与电脑:电脑的普及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信息处理和存储能力。这不仅使办公室和工厂的生产过程自动化,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为民众提供了信息查询、在线娱乐、购物和即时通讯等便利,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促进国际联系的重要力量。
2.2 卫星通讯与宇航科技
- 里程碑:马来西亚东亚卫星(MEASAT I 和 MEASAT II)于1996年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马来西亚的宇航科技迈入新纪元。
- 地面设施:在浮罗交怡、马六甲、关丹、三马当(Sematan)及纳闽设有地面收发站,负责将资讯转播至全国各地。
- 应用领域:人造卫星除了传送资讯,还能在太空拍摄高清照片,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环境污染监督、海域监控及军事等领域。
三、 多媒体超级走廊(MSC):迈向未来之窗
多媒体超级走廊(Multimedia Super Corridor, MSC)是马来西亚资讯科技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国家实现先进国宏愿的战略性步骤。
3.1 战略定位与目标
- 地理范围:北起吉隆坡双峰塔,南至吉隆坡国际机场,覆盖赛城(Cyberjaya)和布城(Putrajaya)等关键区域。
- 核心目标:以MSC为中心,发展尖端资讯科技,服务全球市场,推动国家向知识经济转型。
3.2 关键领航性计划
MSC通过一系列领航性计划,系统性地将信息技术融入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
计划名称 | 主要内容 |
电子政府 (E-Government) | 通过互联网连接所有政府部门,实现行政管理高效化与无纸化办公。 |
电子医疗 (Telemedicine) | 利用多媒体设备传送高分辨率医疗影像(如X光图),支持远程诊断,改善乡区医疗服务。 |
精明学校 (Smart Schools) | 结合资讯与通讯工艺(ICT),推行网上教学,培养科技人才。 |
多元用途精明卡 (Multipurpose Smart Card) | 推出集身份证、驾驶执照、护照和“一触即通”(Touch 'n GO)功能于一体的大马卡(Mykad)。 |
电子商务 (E-Commerce) | 为商家提供在线办理商务注册、货品进出口文件等手续的平台,顺应全球化趋势。 |
3.3 研发中心:赛城
赛城作为多媒体超级走廊的核心组成部分,为国内外公司提供优良的研发环境,专注于研究和生产尖端的资讯科技产品,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