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第一册 第九章 - 农业、渔业——国家的经济基础

 初中地理第一册 第九章 - 农业、渔业——国家的经济基础

马来西亚农业与渔业概况:经济基础与发展前景



执行摘要

本简报深度剖析了马来西亚作为国家经济基础的两个关键第一级产业——农业与渔业。报告指出,农业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油棕和橡胶为核心经济作物,共同构成了该国的农业支柱。得益于优越的地形、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充足的劳动力和持续的技术革新,马来西亚的农业展现出强大的生产潜力。其中,油棕因其广泛用途被誉为“马来西亚黄金果实”,而马来西亚曾是全球闻名的“世界橡胶王国”。

渔业方面,马来西亚凭借其位于巽他大陆棚的地理优势,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该国渔业活动主要分为近海渔业、远洋渔业及水产养殖三种类型。随着国内对海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加之政府在资金、技术和政策上的大力扶持,水产养殖业正被提升至战略高度,目标是满足国内鱼类消费量的60%。报告总结,农业与渔业不仅是马来西亚经济的基石,其未来的发展与转型,特别是在科技应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将对国家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

1. 经济活动的核心分类

经济活动是人民为赚取收入以支付生活开销所进行的生产活动。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三个主要层级:

  • 第一级产业 (Industri Primer): 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天然资源的生产活动。这些资源是第二级产业的原料。
    • 示例: 耕种、采矿、伐木、捕鱼。
  • 第二级产业 (Industri Sekunder): 利用第一级产业提供的原料制造产品的活动。
    • 示例: 制衣、食品加工、电力供应、电器业。
  • 第三级产业 (Industri Tertier): 提供各类服务的活动。
    • 示例: 运输、银行、保险、酒店、零售批发、医疗、旅游。

这三个产业环环相扣,例如:捕鱼(第一级)为罐头鱼工厂(第二级)提供原料,而超级市场(第三级)则负责销售罐头鱼产品。

2. 马来西亚农业核心分析

农业作为第一级产业,是人类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马来西亚的农业活动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2.1 主要农作物分布与特征

水稻 (Padi)

  • 定位: 马来西亚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 种植条件: 适合在肥沃的冲积土(Tanah Aluvium)或粘土(Tanah Liat)上生长,尤其是在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 主要产区:
    • 吉打平原 (Kedah Plain): 被誉为“我国最大的米仓”。通过姆达(Muda)和柏都(Pedu)水坝的灌溉系统,该地区可实现双季稻种植。
    • 其他产区: 吉兰丹三角洲(Kelantan Delta)和适耕庄(Sekinchan)。

油棕 (Kelapa Sawit)

  • 定位: 马来西亚最重要的经济作物,被誉为“马来西亚黄金果实”。其产品棕油是全球重要的食品元素及生物柴油原料。
  • 原产地: 非洲西部,由英国殖民政府引入马来西亚。
  • 种植条件: 适合在坡度和缓、土层深厚的砖红土(Tanih Laterit)、排水良好的丘陵区生长。
  • 主要产区: 广泛种植于全国各地,其中**柔佛(Johor)**是主要种植区。近年来,沙巴(Sabah)和砂拉越(Sarawak)的种植面积也显著增加。
  • 产品用途:
    • 食品加工: 食用油、人造奶油。
    • 工业精炼: 维他命、抗生素、护肤品、肥皂、蜡烛、发膏、润滑油、柴油等。

橡胶 (Getah)

  • 定位: 拥有百年种植历史,使马来西亚曾享有“世界橡胶王国”的美誉,至今仍是世界主要的天然胶生产及出口国之一。
  • 原产地: 南美洲巴西。
  • 种植条件: 马来西亚全年高温多雨的赤道型气候,以及排水良好的砖红土,非常适宜橡胶树生长。
  • 主要产区: 集中于马来西亚半岛西海岸地区。
  • 产品用途: 轮胎、胶鞋、雨衣、水管及医用手套等。

其他主要经济作物

作物种类

主要分布地区

适宜土壤类型

可可 (Koko)

沙巴州的拿笃 (Lahad Datu)、斗湖 (Tawau)、山打根 (Sandakan)

-

胡椒 (Lada Hitam)

砂拉越州的古晋 (Kuching)、斯里阿曼 (Sri Aman)、诗巫 (Sibu)

-

黄梨 (Nanas)

柔佛州的新邦令金 (Simpang Renggam) 和北干那那 (Pekan Nanas)

排水良好的泥炭土 (Tanah Gambut)

椰子 (Kelapa)

霹雳州的峇眼拿督 (Bagan Datok) 是全国最大种植区

沿海地区的沙质土 (Tanah Pasir)

此外,其他农作物还包括蔬菜、茶叶、烟草、甘蔗和硕莪等。

2.2 农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马来西亚农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五大关键条件:

  1. 地形 (Bentuk Muka Bumi): 地势平坦的三角洲和平原(如吉打平原、吉兰丹三角洲)适宜种植水稻;排水良好的丘陵地则是油棕和橡胶的主要产区。
  2. 气候 (Iklim): 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为油棕、橡胶、可可等作物的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气候较为凉爽的金马仑高原和昆达山则有利于温带水果、蔬菜和茶叶的生长。
  3. 土壤 (Tanih): 不同区域的特定土壤类型支持了多样化的农业生产。河谷与三角洲的冲积土适宜水稻;丘陵区的砖红土利于橡胶和油棕;沼泽区的泥炭土排干后可种植黄梨;沿海的沙质土则适合椰树。
  4. 劳工 (Buruh): 许多主要农业区同时也是人口稠密区,为园丘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5. 科技 (Teknologi): 政府机构在农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马来西亚农业局致力于改进栽种技术和培育优良品种以提高产量;马来西亚棕油局(MPOB)则专注于油棕领域的研究、发展和品质控制工作。

3. 马来西亚渔业现状与前景

渔产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马来西亚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渔业发展潜力巨大。

3.1 渔业发展的自然优势

  • 巽他大陆棚 (Pentas Sunda): 马来西亚近海海域位于巽他大陆棚范围内。该大陆棚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浅海地带(深度不超过200米),阳光可透射至海床,浮游生物(鱼类主要食物)繁多,因此海产丰富。此外,该区域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 海岸线与港湾: 绵长的海岸线以及众多优良的港湾和岛屿,为渔业活动提供了天然的渔港。
  • 养殖条件: 部分沿岸地区不受季节限制,可以进行终年水产养殖。

3.2 主要渔场、渔港及渔业类型

  • 主要渔场: 南中国海和马六甲海峡海域。
  • 主要渔港:
    • 半岛西海岸: 邦咯岛 (Pulau Pangkor)、吉胆岛 (Pulau Ketam)。
    • 半岛东海岸: 瓜拉登嘉楼 (Kuala Terengganu)、关丹 (Kuantan)、丰盛港 (Mersing)。
    • 东马: 古晋 (Kuching)、沐胶 (Mukah)、亚庇 (Kota Kinabalu)。
  • 渔业类型:
    1. 近海渔业 (Perikanan Pinggir Pantai): 在离岸30海里以内的海域进行,通常使用小型渔船。
    2. 远洋渔业 (Perikanan Laut Dalam): 在离岸30海里以外的海域作业,渔民出海时间可达数周。使用配备冷藏设备、雷达、声纳和无线电的现代化渔船,主要捕捞方法为拖网法 (Pukat Tunda),即将渔网沉入海床拖行以捕捞鱼群。
    3. 水产养殖 (Akuakultur): 为满足市场需求而大力发展的产业。在河川、湖泊、废矿湖及沿海地区养殖鱼、虾、蟹、贝类等。沙巴的养虾业成绩斐然。此外,观赏鱼(如锦鲤、金鱼、花罗汉)的培育也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3.3 渔业前景与政府支持

  • 市场需求强劲:
    • 出口: 主要出口产品包括虾、金枪鱼、乌贼、墨鱼等,主要市场为美国、日本和欧盟各国。
    • 国内: 根据马来西亚渔业发展局(LKIM)的调查,由于人口增长、个人收入提高以及海产品的营养价值,国内海产品需求已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 政府的积极推动:
    • 资金与服务: 政府为渔业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和相应服务,包括推广渔业资源技术、人员培训、建立渔业开发区等。
    • 生态措施: 通过投放人工鱼礁等方式改善海洋生态,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战略目标: 渔业局正积极推动水产养殖业发展,以实现“国内鱼类消费的60%来自水产养殖业”的宏伟目标。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98印尼华人遭遇实录

华文独中教科书~高中华文各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