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选党与选人

群英会:选党与选人 言论 东方日报2013年5月15日 作者: 覃心靖 大选结束后,一些政客们將原本对著外头的鎗口,缓缓往內移,开始酝酿著內斗了。 这种剧码不管是国阵或民联都同样上演著,政客们打完外战打內战,接下来,便是为自己的利益与官职而奋战。 最委屈的是那些一心一意渴望国家变得更好的选民了,他们手中一票,原本是希望见到国家带来改变,现在竟然成为政客们內斗的敲门砖。 许多在这次大选中获胜的政客,他们的素质其实並不佳,有的是碌碌无为的庸才、有的是见风转舵的骑墙派,当然也有只为本身仕途奋斗的野心家。如果单靠这些政客的个人能力与声望,也许根本不可能成为选民的心头好,只是他们头上顶著的政党光环,让他们顺利当上代议士。 大选之前,选党或选人的问题就一直都是人们爭论的问题。更有人提出疑问:如果一个好党中的坏候选人,遇上一名坏党內的好候选人,选民该如何选择? 最好的例子,便是淡马鲁国席之爭,那是由国阵候选人赛夫丁阿都拉对上伊斯兰党纳斯鲁丁。 原任高教部副部长的赛夫丁一向被视为巫统中的清流,其开明作风也受各族选民所欣赏;相比之下,当伊党逐渐向国人展开其开明一面之际,也是伊青团长的纳斯鲁丁,公眾普遍上对他的印象,依然停留在不断发动各类反对外国歌星登台演唱或反对情人节之类的活动,这也使他被视为伊党最保守的领袖之一。 其他的例子则像在居鑾,也有一些何国忠支持者,以何氏是好人作为替他拉票理由。 其实只要瞭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在党鞭制的限制下,一名「好议员」是很难阻挡本身政党所推行的坏政策的,莱纳斯稀土厂便是最好的例子,从这点来看,「选党不选人」这个原则是对的。 而从第13届大选的投票结果来看,显然大部分选民也都是根据「选党」的原则去投票,让许多所谓「坏党」中的「好人」或「清流」,也纷纷中箭落马。 只是当大选结束,「好党」中的「坏议员」的素质问题也开始浮现。 许多选民都对第13届大选寄以厚望,甚至在「选党不选人」的原则下,不惜牺牲一些所谓的「好人」,但是从一些政党推出的候选人名单来看,政治人物似乎滥用了选民的求变心切,以满足为了自身的利益及议程,甚至为了排除异己,牺牲另一批口碑好的人选,却推出一些素质有问题的候选人。 一切尘埃落定后,也许选民也需要开始考虑,「选党不选人」这个大原则,是不是该毫无条件地全盘照收,不再含泪投票? ...

媒体与公平选举

群英会:媒体与公平选举 言论 东方日报2013年5月14日 作者: 林慧欣 505大选以来,干净与公平选举问题引起热议。其实,除了不褪色墨汁、「捉鬼」等爭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选民对政党观感的媒体,对选情影响更深远,不可不谈。原有的执政党往往可以倚著资源优势,操控媒体,使其成为宣传本身议程、为负面新闻消音及抹黑政敌的工具。 净选盟提出八大诉求,其中一项正是「自由和公平地使用媒体」。 最理想的选举状况,是媒体一视同仁,让所有候选人都有同等的平台来发表竞选宣言。推动媒体公平报导,反对政党介入自然是第一步。不过,在没有政治干预的情况下,媒体能否真能呈现出持平的报导,为每个竞选阵营提供充分的资讯,供选民参考衡量,仍有不少可以置喙之处。 以中文媒体为例,整体而言,无论是电视新闻、报章或网媒,仍免不了偏向华基政党或华裔政治人物的报导。除了个別重要的政党巨头或政治明星,友族候选人的报导总是比华裔候选人来得少。这种只问肤色,不问素质的报导比重偏差,往往使读者未获得足够的资讯去认识友族候选人。设使一位曝光率高但表现差劲的华裔候选人,对垒一位曝光率低但优秀的马来候选人,后者明显是吃了大亏。 在媒体上鲜少亮相,也往往对小党不利,社会主义党的遭遇是最好的例子。相对于许多政党,社会主义党有清晰的斗爭理念,专注为底层阶级服务。该党筛选候选人的条件相当严格,如必须在选区耕耘颇长一段时日才能上阵,候选人也必须公佈个人財產。不过,基于社会主义党印裔成员颇多,又长期默默服务,不走譁眾取宠风格,使其从来都不是媒体的宠儿。 这次大选,举国聚焦国阵和民联两大阵营的对决。比起民联和国阵的轰轰烈烈,社会主义党公佈选宣言时,很多媒体却连区区一块小版位也不给予报导。若不是该党在九洞和士毛月州议席与民联谈不拢,相信不会有多少人去留意到这个小党的存在。最冤枉的是,当上述议席爭议浮出台面时,一些不知就里的人更把该党標籤为浑水摸鱼的「青蛙」。这除了归咎批评者本身知识匱乏,乡愿的媒体也免不了一定的责任。 在推动公平选举的路上,除了一味控诉政治打压,媒体也应该反求诸己。大选之后,面临泡沫化危机的马华,因入阁问题让许多媒体穷追不捨,宛如一齣肥皂剧。然而,新的政治格局已成,目下也有必要对其他重要的非华基政党,如伊斯兰党、砂拉越土著保守党等,予以更大的关注。

黄潮未动,黑浪滔天──505后的政治景观

高峰论坛:黄潮未动,黑浪滔天──505后的政治景观 言论 东方日报2013年5月13日 作者: 黄金城 「五月五,换(不成)政府」,但民联却对一系列选举爭议发动了人民力量。大马半岛三场抗议大会总人数达30万人之谱,而且意犹未尽,继续往彭亨和柔佛两州涌去,「逐浪者」也似乎乐此不疲,从雪州格拉那再也奔向檳城怡保,浪奔浪流,从不言倦。 国阵选在「净选盟428和平集会」週年庆举行大选,当然有许多估算和苦衷。民联选前的10万人誓师大会,到选后因不满选举成绩而掀起的10万人抗议大会,中间夹杂著因选举成绩的怨愤、选票疑云的爭议、选举墨汁的怪事、幽灵选民的干扰等,几乎都跟选举有关;而原本应该从善如流,振臂而起的「净选盟」,却是不动如山。净选盟主席安美嘉坚持交由法庭审理选举爭议,固然符合她的律师背景和一贯守法作风,但一头埋进选举狂潮,只待「布城变天」的民联支持者,以及不满选委会「不褪色墨汁」变成「包褪色墨汁」的选民老板显然坐不下去了。 因此,当民联共主安华登高一呼,48小时內即有群眾从八方涌来,508的黑夜就有了十万黑军压境雪州的气势。现场所见,兴奋的各族青年不断的挥舞月亮旗、火箭旗和蓝眼旗,Ubah口號和呜呜祖拉响彻夜空,黑色人潮淹没了体育场和五公哩的马路,车子塞个七八公哩直达收费站。这里,你会遇到久违不见的同学、失联多年的表弟和当年一起风花雪月,或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铁哥儿们。感觉像回到了「428集会」的日与夜。 黑浪滔天不代表黄潮停歇,但黄潮与黑浪衝击的还是同一回事:选举不公。净选盟成立的宗旨,不就是要確保「干净公平的选举」?现在,选举完了,但爭议不断,净选盟要选委会主席阿都阿兹辞职,仅凭一声温柔的呼吁,当然没门。 如果1300万大马选民老板不高兴,除了上诉法庭、等候结果、接受现实、再等五年之外,还能做什么?难道,就坐在一边纳凉,看马华不入阁、閒人抢做官、政棍耍嘴皮、法官出狂言、学棍耍官腔等一系列猴戏?还是恩威並济、软硬兼施,即等法庭审核,也向选委会施压,要这个吃民粮(纳税人的税捐)的向选民老板做交代、写报告、等评估? 平心而论,508的十万黑潮当中,除了民联的铁桿拥护者、安华的粉丝之外,有多少万人是因为不能接受选举错误百出的「选民老板」?民联、国阵,以及选委会要如何向老板们交代?民联要打官司,为30个可疑国会议席成绩翻案,成事与否,有待观...

费格申急流勇退

群英会:费格申急流勇退 言论 东方日报2013年5月13日 作者: 卢嘉俊 我国最大华基政党马华公会,在5月5日举行的第13届全国大选遭逢空前惨败后,全国各地开始酝酿「倒蔡」浪潮,呼吁总会长拿督斯里蔡细歷辞职,以对马华的惨败负起责任。 儘管面对一连串的「逼宫」窘境,蔡总还是挺起胸膛表態:他要当一位「负责任」的总会长,不会因为少数人促请他下台而辞去党魁职务,並宣称自己会確保党处于良好状態的適当时候,才会辞职。 他说:「本身必须对马华这次败选负责,虽然我不是唯一一个负责的人,但身为总会长,我认为这是公平的。」 然而,远在英伦的另一方,执教英超豪门曼联26载的传奇主帅费格申爵士,却在率领球队重夺联赛冠军后,宣佈將在本赛季末正式挂印封金。 在宣佈退休时,费格申说道:「退休这个决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也是我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现在是时候了。能够在球队最强的时候离开对我来说很重要,我想我做到了。」 坦白说,这是一个让世界都很吃惊的消息,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天总归要来,却没人料到会来得这么突然。 当然,所有的伟人都会走下舞臺,无论谢幕的方式是被迫辞职,还是在掌声中离去。 因此,费格申在率领「红魔」重夺英超冠军后急流勇退,这个时候离开应该是一个最完美的结局。即使有很多人不捨,但能够让老爵爷这样全身而退,还是让人感到一丝安慰。 无疑,他是当今足坛最优秀的教练之一,也是现代足球史上最具传奇性的一位主帅。26年间,费格申將自己的一切都有奉献给了曼联。这段日子,他走过艰辛的创业歷程並最终取得成功,儘管他不是一个完美的教练,但绝对是一个敢于担当和一位成功的主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费格申就没有今天的「红魔」,一定意义上因为有了这位苏格兰老头才有了如今的曼联,才有了红红火火的英超联赛。 所以,笔者所绝对支持费爵爷以贏家的姿態引退,好好享受人生;毕竟,能够风光谢幕才是真正的圆满啊!

群英会:支持反对党的华人会如何?

群英会:支持反对党的华人会如何? 言论 东方日报2013年5月12日 作者: 蓝志锋 是的,华裔选民在第13届全国大选中,全面支持反对党,特別是行动党,38支火箭升空射入国会,其中两只由巫裔驾驶。火箭比308多10席。 505开票当晚,纳吉取得执政所需的112简单多数议席后,立即召开记者会表示组织下一任政府。最受瞩目的是,首次领军的他以「华裔海啸」形容选举成绩。 他的比喻立即在马来社会发酵,政治领袖各自解读华裔海啸;弃州攻国败选的前马六甲首长莫哈末阿里形容华裔,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 其他巫统领袖也附和「官方解释」。海啸是负面字眼,带有破坏和摧毁意思,毁灭的含义很重。 週二(7日)《马来西亚前锋报》封面標题打著刺眼的「华人还要什么?」从狭隘的种族角度出发,將败绩往特定族群身上推,转移焦点,掩饰自己的不足。 这是最简单的標籤和寻找代罪羔羊的方式。这份政治立场与倾向无需赘言解释,大家心中有数。 一些充满种族味道的言论和偏颇的成绩选票分析,有欠公平和公正。我们还有更好的形容词总结大选成绩,不应该成为种族课题。这是阶级和城乡发展阶段不同,所產生的结果。 简单的一刀切是不全面、不科学和不客观的剖析。巫裔的投票倾向是不平均,因地域、资讯接受度、社会经济结构有別,以及党內因素所致。 城市混合选区的国席如振林山、班底谷、旺沙马朱,城市地区州席(如雪兰莪)的巫裔倾向民联。登嘉楼的成绩却是,巫统仅以微差2席,勉强维持政权。巫裔选民的流失率可想而知。 巫统根据该党贏得比上届79席更多的国席(88席),得出支持率增加的结论。这是局部事实,还有很多实况有待釐清和分析。 马华惨败不入阁,全面从各级政府决策单位中撤退。马华的缺席,引起党內两极化討论,支持和反对声浪都有。 华社普遍觉得,马华入阁与否已不重要,马华在朝的角色没受到对等的尊重,未能充分落实权力共享精神。 不过,华商却认为,內阁应该有华裔代表。关键是,华裔代表是否由谁扮演?是马华?华团?商会? 朝里有人好办事之外,朝里更需要发挥监督力量,確保所有政策获得公平和公正的执行,减少行政偏差,防止一些官员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在內。 纳吉指出,政府將展开「国家和解」措施,淡化极端主义,促进全民团结,也强调自己是全民首相,拒绝不利国家的极端及种族思想。 竞选期间的非理性现...

马华未来的命运

马华未来的命运 龙门阵 东方日报2013年5月15日 作者: 曾庆豹 栏名: 观念平台 我们还真的不容易在世界的政坛上找到那样的政党,马华公会目前的表现,又是一次「马来西亚奇蹟」(Malaysia Boleh)。注意,Malaysia Boleh不永远是好的,也可以是最坏的。 从大选的人选方面,总会长和两位副总会长都无法上阵,说到底就已经是很没面子了,从一开始,马华就已输到只剩一条內裤,选举结束后,歹戏拖棚,未来恐怕还真的连尸骨都没有人要去收,理由是,不是臭了、就是烂了。有这样的总会长、有如此没有骨气的党员,再一次说:Malaysia Boleh。 马来西亚的人民已日趋成熟,尤其是像马华这样没有党格的「公会」,最容易成为公民社会唾弃的政党,它不仅表现得弱,而且要拍巫统老大的大腿才可能生存,这次大选保著的选区大都是以极为可怜的多票数选上,这可以预测下一届的大选,马华的命运与民政党相同,基本上,有没有这个党在今天马来西亚的现实中已可有可无,或者,根本就可以把它结束,严格说来,不是选民將之结束,也不是巫统將之结束,要形容它是「自杀」还过份抬举它,真正的形容因该是「消失」。 未来,马来西亚公民社会只有一个对手,就是巫统。基本上,上一届的大选结束了民政,这一届大选结束了马华,將来我们的社会就形成了一个更为成熟的局面,即是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对垒,再也没有什么种族政治的筹码可以利用,整个国阵再也玩不下撕裂国族的手段,包括巫统的马来民族主义,也將在马华的出局或结束的情况下告终。所以,结束了民政,结束了马华,即是结束了国阵再也不能利用这些种族分裂的方式来获取其政党的利益。將来的马来西亚政党,將是真正的朝野对局,而非小党依附或利用矛盾创造利益。 我实在很难想像,一个没有民意基础的会长怎么还可能做得下去,一个已经输到这种程度的政党还想佔新闻版位,更令人难以想像的是,那些被选的马华议员,怎么还能忍受这样的局面,这位马华有史以来最没有面子(包括私人道德和政治道德)上、最为不堪的会长,怎么还可能主持下一任会长的选举,甚至不会不觉得任何从他手中「交捧」或「交接」过来的会长之职,能有何光彩可言。马华此事此刻的表现,是马来西亚政坛之耻,如果他们还自认为代表华人,那么真的不只是「家门不幸」,还是「华人之耻」。又一次要说:Malaysia Boleh。 我看,马华的党...

一场战役的胜负

一场战役的胜负 龙门阵 东方日报2013年5月14日 作者: 杨家维 栏名: 观念平台 2013年全国大选,表面的输贏只不过是133:89的比较,选举的过程发生许多备受爭议的选举鄙陋事件,国阵在眾议纷纷的情况下获得过半数国会议席,比较上届大选少了7个国会议席,保住中央执政权。 接受与否,这是当下的事实,不难被描述或理解,大家可以在咖啡厅、国內外媒体或是面子书上听或看到百花齐放的各家说法。 我在居鑾参与竞选工作后,5月5日马不停蹄地回到故乡万津投票去,接下来当晚就登机回悉尼工作。和家人在餐馆用餐时,我们一家人紧守著《当今大马》和面子书跟进算票结果,周围的用餐的客人因为没有互联网资讯,都会很渴望地向我们瞭解,短短几个小时內,我几乎看到了一个新的马来西亚,几乎就跨进了歷史的新一页。当晚9点钟登机,8小时的暗转,灯光回亮,没有换政府,但是新的马来西亚诞生了。 犹记得在悉尼看过一段关于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美国歷史短片,道格拉斯是美国19世纪废奴运动的领导人,也是第一位在美国担任高职的非裔美国人,于1889-1891年间担任美国驻海地大使。他曾说过:「一场战役的胜负,表面上可以很容易地被描述、理解、甚至鉴赏,但是一个伟大国家的道德水平的提升,需要反思以及观察,才能真正体会。」 许多的马来西亚人,因为国家无法进入一个新的民主章节而热情地悲痛,他们在反思、在提问,他们严正地要求答案、要求公正。许多的马来西亚人,在这次的大选中能够打破谎言和恐嚇,用良心去观察並参与这次的选举,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自己身上看到那可以跨越种族藩篱去追求真理的勇气。马来西亚人的公民与民主意识在这次全国大选显著的提升了,那荒谬的再也不能够扭曲人民的良知,这是人民在这次全国大选中无法被剥夺的胜利。 5月8日,数万名群眾身穿黑衣,风雨无阻地聚集在雪州格拉那再也体育馆,以「人民之声,圣洁之声」为名,展现群眾成熟的民主力量。马来西亚人不再是沉默的,我们无畏于霸权的,用良心去观察。我们反思不公正的,为家国付出真情实感。这一次,人民真正体会並操作民主,我们已经进入了我国歷史的一个新章节。 「去发掘那些会让人民静悄悄地屈服的事与物,你就能够准確地去衡量那些即將被加诸于他们身上的不公正与坏事」,道格拉斯在《如果没有斗爭,就不会有进步》中的一句话。5月5日后,那政治与民主意识的成长已经植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