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13.香港黑帮──新义安为代表

   私会党足迹不绝 13. 香港黑帮──新义安为代表   新义安是香港最大的黑社会帮派。它源自洪门,是当年国民党情报人员向前所创办,向前也就是香港电影圈著名人物向华胜、向华强的父亲。目前新义安是由向氏兄弟所领导。 新义安的前身是义安工商总会,它在 1921 年向香港政府注册成为合法社团,但是其入会仪式、习惯、诗句、都是道地道地的三合会(香港私会党统称)的方式,当时它是以包赌及收保护费营生。 1953 年香港政府证实义安是三合会组织,取消它的社团注册。当时义安“主席”向前被递解出境,前往台湾。 向前是潮州人,十几岁时到香港,曾经担任国民党情报头子戴笠的属下,抗战时曾经立过功,这也是他被递解出境,在台湾终老的原因。 向前离开香港之后,他的儿子向华炎及向华强成为转入地下活动的新义安的龙头。 1986 年,香港警方大举扫荡新义安,逮捕了包括向华炎和他的长子向展成,分别被判刑 7 年半及 5 年。 虽然核心份子被捕,但新义安的势力并不因此削弱,反而积极扩张。 新义安的活动,从传统的赌、娼、毒,到经营正当生意,尤其是电影、娱乐、贸易和建筑等,藉此“漂白”。帮中资深人物还刻意透过与官员及名流的来往,活跃于上流社交圈子。 香港警方估计,新义安的成员在 8 万人至 10 万人之间,由于它的组织及经济实力最强,因此发展很快。事实上,它近年吸收大量中学生加入帮会,使成员数目激增。 九七前后,新义安将势力扩大到中国大陆,以及北美洲的美国及加拿大华人社会。

12.野火烧不尽──私会党苟且偷生

   私会党足迹不绝 12. 野火烧不尽──私会党苟且偷生   我国警方一般上是援引紧急法令(社会秩序)条文,来打击私会党活动。这项法律是私会党徒的  星,无论多么穷凶恶极的角色,若知道自己将在这条法令下被扣留,一定闻之变色,因为当局可以在无须审讯的情况下,,将这些危及社会治安的人士,关入改造营或限制居留。 然而,不管警方采取何种打击私会党的措施,其成果终究有所限制。风头火猛时,私会党消声匿迹;一旦风平浪静,它们又猖獗活跃起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私会党根深蒂固,难以被彻底扑灭。 实际上,执法当局和私会党之间的大斗法,很早就存在。 1851 年,英国殖民地政府统治时代,新加坡上演了一幕私会党攻击全岛华人基督徒的暴动,导致 500 人丧生。翌年,英殖民地政府便要求所有的华人社团必须进行登记,及呈报它的宗旨与职员名单。此举其实是要掌握华人社团的动态,不过迟至 1870 年才真正付诸实行。 1854 年 5 月 5 日,一场涉及义兴与海山之间历史仇恨的空前暴动在新加坡爆发,数百人在街上械斗,商店纷纷关门,一些商店与住宅遭受洗劫。当时的警察总监丹曼( Dunman )宣布无能力镇压这场暴动,而向军方求援,但是军队也仅有 300 人,扣除负责防守的职务,其实可动用的人手只有 150 至 180 人。 当地欧洲人于暴动次日中午开会,有 70 人,包括欧洲男性侨民与一些外籍船长立即成立特别警察部队,配合当局的行动平息暴动,可是暴动随即转移到山高皇帝远的乡下,一连串的屠杀、纵火及抢劫令当局感到手足无措。 这场暴动持续到 5 月 13 日才告平息,也即是说动乱持续 8 天之久,它甚至蔓延到新加坡对岸的柔佛,估计总共导致 400 多名华人丧生,伤者不计其数。 1863 年,新加坡又发生为期 1 周的暴动。 这些暴动都发生在嘉文纳爵士任新加坡总督时期,他后来采用了“以黑制黑”,或华人民间称之为“以华制华”的手腕控制私会党,即任用私会党领袖为特别警察。 嘉文纳在他的回忆录这样记述:“在警官建议下,我命令私会党中有地位的领袖,在动乱发生的时候宣誓就任特别警察职位。……此后几个私会党之间的纠纷比较减少,往后我任职期间,即使发生暴动,也无须调动军队镇压。” 当局此举亦非善策,私会党的纠纷仍然层出不穷,事实上英政府官...

11.叶亚来是海山领袖

   私会党足迹不绝 11.叶亚来是海山领袖   另一项私会党与政治挂钩的历史实例是吉隆坡的开埠史。吉隆坡开埠功臣叶亚来其实就是洪门其中一个支派海山的党魁。叶亚来是于 1860 年被英殖民地政府委任为芙蓉甲必丹时,被推举为海山的首领。 1864 年,叶亚来辞去芙蓉甲必丹职位,与两名得力助手前往吉隆坡发展,结果卷入 1866 至 1873 年为期 8 年的雪兰莪王室争夺苏丹宝座的冲突。当时不只是叶亚来的海山,连以张昌为首的义兴也卷入马来王室的斗争之中。 叶亚来后来以胜利者的姿势在吉隆坡建立其强大的势力,成为雪兰莪最大的矿场主人,同时出任吉隆坡甲必丹。 这场皇室斗争的最大胜利者其实是英殖民地政府,英国人以“干涉”为借口,承认叶亚来支持的东姑汀( TUNGKU ZIDUDDIN )的苏丹地位,可是却剥夺了东姑汀的政治权力,并成立警察部队镇压一切反抗的力量。 叶亚来与政治挂  之后被委为甲必丹,而当时的警方也清楚知道他的私会党魁身份,华人私会党遂在英国政府的默许下蓬勃发展。

10.私会党要攻占槟榔屿?

   私会党足迹不绝 10. 私会党要攻占槟榔屿?   无疑的, 19 世纪的华人私会党拥有左右局势的力量。根据英殖民地警察总监康德于 1825 年 5 月 6 日呈交当局的情报指出,私会党甚至涉及暹罗欲侵犯马来半岛的意图。 暹罗的黎洛土王于 1821 年入侵吉打,导致吉打王逃到槟榔屿避难,而家属落入黎洛土王手中。 布莱礼在他的著作《马来亚华人私会党史》说:“ 1823 年黎洛土王通知槟榔屿总督,暹罗王已经准许他管辖吉打,因而要求吉打王投降,并且劝告槟榔屿放弃收复吉打领土的企图。总督予以拒绝。 1825 年槟榔屿获得消息,指黎洛土王在吉打组织了一支 300 艘武装舢舨的舰队,准备攻打霹雳与雪兰莪。” 这项消息其实来自当时的海山领袖刘亚昌,他向英殖民地政府供述,有 300 艘小舟已在吉打北部准备停当,共有 1 万 5 千名暹罗人, 8 千名马来人与 1 千名华人准备乘舟大举讨伐雪兰莪。 有一位槟榔屿福建籍大商家却说,他们进攻的目标实在是槟榔屿,并且将获得武装叛乱份子的协助。 “槟榔屿总督罗拔福勒顿相信这支舰队的真正目的是要攻打槟榔屿。他根据几方面的情报作出这个判断,其中包括一些情报指暹罗人计划出动 200 人在槟榔屿纵火,作为进攻的前奏。黎洛土王的父亲是华人,而暹罗首相也是华人。据说他们已经与槟榔屿的华人社会接触。另有来自 1 名感化院犯人的情报,指黎洛土王图谋不轨,而且与槟榔屿某私会党有关。”布莱礼在书上说。 “这位犯人是福建人,据他说, 8 个月前他的粤籍金匠雇主邀他加入 1 个叫义兴的私会党,而该金匠老板是义兴党徒。所有加入者必须宣誓,内容包括‘在必要时,或任何动乱的时刻,必须与其他党徒有一致的行动’。这名犯人也供出这些党徒在许多地方收藏武器,他因为无能力缴交 5 元基金及不愿宣誓,所以没有入会。”

9.拿律之战:马来王室为政治权力、华人私会党为经济利益

   私会党足迹不绝 9. 拿律之战:马来王室为政治权力、华人私会党为经济利益   在近代历史占了重要一页的“霹雳王权争夺战”或是“拿律战争”,实际上,大部份参与者是华人私会党徒,也就是义兴和海山的成员。 霹雳苏丹阿里( SULTANALI )于 1871 年逝世的时候,霹雳境内的酋长拒绝承认苏丹耶化的儿子阿都拉王储( RAJAMUDAABDULLAH )为苏丹阿里的继承人,却主张拉惹依斯迈( RAJAISMAIL )为新统治者。 当时拥有庞大锡矿税收为后盾的拿律统治者依布拉欣是拉惹依斯迈的拥护者,但是当 1872 年 3 月依布拉欣的盟友海山被逐出拿律时,阿都拉王储曾支持胜利的义兴。他也答应义兴,如果他能够登上霹雳苏丹的宝座,将把拿律的全部矿区租给义兴。 那时槟榔屿的海山已作好反攻拿律的准备,并于 1872 年 10 月下半月在义兴措手不及的情形下一举攻下拿律。此役导致数百人在激战中丧生,另数百名义兴党徒在逃入丛林之后死于非命,有两千多名义兴党徒成功逃回槟榔屿,包括百多名伤员。所有义兴的女人都人落入敌人手中,其中一些妇女因为不愿受辱而自杀,其余则分配给海山的领袖与依布拉欣。往后依布拉欣的政策都偏向胜利的海山。 义兴过后出动一队帆船封锁拿律沿岸,夺取了巴东,过后双方的械斗持续了 1 年之久,最终导致英殖民地政府对霹雳的内政进行干预。 那时,依布拉欣发觉处境不安全,便匿藏在高渊河口的一艘船上,在那里与争夺统治权的霹雳王储阿都拉巧相逢,两人一拍即合达致联合的协议,可是两人于不久之后发生争执,阿都拉被迫退到槟榔屿,并且在槟榔屿与义兴缔结协议。 1873 年,阿都拉王储、依布拉欣与其他受英殖民地政府支持的人士乘搭炮舰“米基号”到拿律,企图劝告义兴停止械斗,可是义兴不予理会。 英督奥特爵士于是决定承认依布拉欣为拿律独立统治者,并且倾全力支持依布拉欣和其盟友海山,局面急转直下,变成英殖民地政府与阿都拉王储及义兴对抗。从那时候开始,英殖民地政府便改变当初不干预马来亚各邦事务的政策。 这年 11 月,新总督克拉克爵士( SIRANDREWCLARK )抵达新加坡。他的任务是对维持马来亚各邦治安的事务进行有限制的干预及取缔海盗,同时在每一邦委任一名参政司。 当时他认为最迫切的事,是解除霹雳沿岸的封锁及促使海山和义...

8.海山、义兴、义福……是甚么公司?

   私会党足迹不绝 8. 海山、义兴、义福……是甚么公司?   海山、义兴、义福等私会党组织,在殖民地时代,实际上几乎是华人社会的地下政府,它们以公司的名义存在,控制了华社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 尽管人们对这几个“公司”的名称很熟悉,但是,一般上却不知道这几个组织有甚么分别,彼此之间又有着何种关系? 基本上,它们是由南来的不同籍贯人士所组成。源自中国广东省的新宁、新会、肇庆、惠州,组织客家人私会党海山。 而义兴主要是由源自广东中山、番禺、顺德、南海、东莞的粤人移民所织成。 私会党之间的斗争表面上是粤人与客家人之间的敌对。但是这两个私会党组织并不完全以籍贯为根据,客家人可能成为义兴党徒,而粤人可能是海山党徒。旧社会私会党徒对所属私会党的效忠更胜于本身的籍贯。相同籍贯,甚至同一个家族的不同派系私会党徒,往往也会因为私会党派系歧见拼个你死我活。 日本学者今堀博士著作《马来亚华人社会》中对马来亚的私会党有以下的描述:“马来亚华侨中,有红帮,即天地会的会党势力。其中有广东人的义兴与和成;客家的华生,以后结集为海山;福建人则加入义福。英政府对会党势力亦无可奈何,只得闭着眼睛,让他一步。在马六甲,义兴称为三合会,加盟者有椰园、胶园、钖矿等的广东工人约有四千。” “三合会曾屡次和海山公司冲突,而互相屠杀,或袭击矿山主人而消灭其全家。义福和海山公司,在海上交通关系上无法不发生接触。义福的势力建立在福建会馆中。会党是以同党的利益为依归,对党外的屠杀、掠夺,则视如家常便饭。” 初期的新马私会党总部设在槟榔屿,支部遍设马来半岛各地,其中以森美兰的双溪芙蓉、霹雳的拿律、雪兰莪的芦骨,以及后来崛起的吉隆坡都是私会党活跃的地区,这些地区在 19 世纪盛产锡米,采锡的华裔矿工多数属于当时兴盛的两个私会党海山与义兴的党徒,而锡矿的主人大部份是这两个私会党的中坚份子。例如吉隆坡开埠人甲必丹叶亚来是客家海山的党魁。 英国当局原先无法控制这些私会党性质的“公司”,而采取容忍的态度。后来,私会党之间的扰乱加剧,严重影响社会治安, 1851 年至 1854 年短短 3 年内,单在新加坡一地,私会党暴乱造成的人命损失,就高达 1 千人。另一方面,英政府的力量逐渐壮大,于是改而对私会党采取管制与镇压政策。 1870 年,英政府对私会党进行...

7.私会党与政治挂帅──海山与义兴为锡矿开战

   私会党足迹不绝 7. 私会党与政治挂帅──海山与义兴为锡矿开战   华人私会党与政治的关系,最为人知的自然是孙中山以洪门元帅身份,号召南洋洪门会员支持中国革命运动。此外,马共从战前开始到 70 年代,也曾渗透本地私会党,吸收他们为马共效力。 然而,私会党全面干预本国政治,则是以 19 世纪中叶的霹雳马来王权争夺战,以及锡矿战争为代表。它们的影响力甚至左右了当时的政局。 英殖民地情报局主任,也是南洋华人问题专家巴素博士认为,英殖民地时代的霹雳王朝历史是随着华人敌对私会党之间的自相残杀而发展的,胜利品便是境内拉律的富饶锡矿。 这一页重要的近代史,由于教科书一笔带过,加上缺乏文字记载,因而很少人知道它的经过。 1850 年之前,拉律( LARUT )几乎是一个无人居住的荒芜之地。有一名霹雳土生马来人加法( LONGJAAFAR )于娶了武吉干冬(位于拉律与江沙之间)马来人官吏女儿之后,在今日的太平附近定居。那时拉律只有 3 名华人居住。加法在吉利包( KLIANPAUH 今日的太平监狱一带)发现丰饶的锡矿,不久槟榔屿的华人矿工便涌入拉律,后来又在新吉利( KLIANBAHARU 今日的甘文丁)发现另一个矿区。 加法于 1850 年从霹雳苏丹取得拉律的土地拥有权。他于 1857 年逝世,由他的儿子伊布拉欣( NGAHIBRAHIM )继承,苏丹在较后承认依布拉欣为拉律统治者,管辖高渊河( KRIANRIVER )北面至木歪河( BRUASRIVER )南面的区域。 那时,华人不断的涌入吉利包矿区与新吉利矿区,人数越来越多,并且经常发生械斗,依布拉欣无能力维持当地的治安。 根据当时的文献记载,华人有“四县”和“五县”的分裂。“四县”为中国的新宁、新会、肇庆、惠州,大抵是客家人天下。“五县”为中山、番禺、顺德、南海、东莞,是以粤人为绝大多数。 1862 年,吉利包的矿区是由郑景贵领导的海山采钖,而在数英哩之遥的甘文丁矿区,则由苏亚昌领导的义兴所拥有。一天,一批义兴党徒在吉利包与几名海山党徒因为赌博的事情而发生争执,在场的海山党徒之中有人高呼“杀死这些侵犯者!”结果,有 13 名义兴党徒被杀, 14 名被掳,只有 1 人逃回去通风报信。于是,义兴与海山之间的火并便爆发了。 巴素博士曾经记载说,这两个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