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活、学习 利奥・巴斯卡力
爱、生活、学习
利奥・巴斯卡力
本书主要围绕“爱、生活、学习”的主题展开,强调了发现并拥抱真我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引用哲学家的观点和个人经历,阐述了学习是一个持续更新的过程,并且真正的教育是引导而非灌输。文章反复提及用“心”去感受和理解事物,因为很多珍贵的“精华”是肉眼看不见的。最终,文本鼓励读者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珍惜当下,并勇于付出和分享爱,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让生命充满意义。
《爱、生活、学习》一书由利奥・巴斯卡力(Leo Buscaglia)原著,徐耳聆翻译,由龙和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本书汇集了作者关于爱、生活和学习的简单理念、意见和感想,是他愿意与大家分享的“桥梁”。
作者利奥・巴斯卡力拥有多重身份:老师、学生、作家、读者、演说家、应泉。但他选择教师作为终身事业。在南加州大学任教期间,他多次被推举为“当年度最杰出的教师”。他以满腔热情投身教学,相信“只要你注意聆听,我便能使你们了解,人生是何等的丰硕与光辉”。他的教学课堂不受地点限制,可以在大厅、壁炉边,甚至海边进行。他给学生的作业写下“好美!”、“好棒!”、“太妙了!”的评语,鼓励他们。作者认为自己是一个拥有令人折服的思想、睿智和幽默感的人。他坚信“我们的潜能比发挥出来的更多”。
本书内容基于作者的多次演讲和反思,探讨了人生的核心议题。目录涵盖了“爱是行动的革新者”、“追寻本我”、“无形的珍宝”、“是桥梁、而非栏栅”、“选择生命”等多个主题。
书中的核心观点之一是爱是行动的革新者,并且爱是学来的。作者指出,虽然父母和社会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但我们必须继续学习去爱。教育应该教导人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爱在人际关系中产生不同的价值。爱就在我们心中,但需要去学习和表达。作者甚至开设了一门“爱”的课程,并亲自参与学习,与学生共同讨论。他认为,老师只是从旁辅助和引导者,无法强行教导任何人。教育的责任是让自身充满热情并充分理解职责。
本书强调追寻本我的重要性。作者引用奥柏力的定义:“爱是我亲切柔和地引导你我回你自己的历程”。他认为,“教”与“导”的真正意义不是把人塑造成理想的模式,而是让他们回到那个拥有个性美与质朴无伪的自己。教育制度常使每个人变得雷同,不重视个体的特色和才能。许多人在迎合他人意见中迷失自我。作者认为,自我完成才能贡献于社会。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所表现出来的远不如我们的潜能。他鼓励人们勇敢地去发掘、展示真实的自我。这种自我发现是一段令人兴奋和有趣的旅程。
书中也探讨了无形的珍宝——那些肉眼无法看到的事物才是真正的精华。作者引用《小王子》中的狐狸的话:“只有用你的心灵才能清楚而透彻地认识一切事物。记住,真正的精华人肉眼所无法看见的”。他认为,我们太注重外表,而忽略了内在的精华。光凭肉眼判断是不够的,因为它易产生矛盾、错误和偏见。真正的精华人脑力也无法完全理解,需要用心灵去了解。
作者认为,人与人之间需要搭建桥梁,而非栏栅。他对许多人缺乏信心和自尊感到担忧。他鼓励人们面对镜子说“我是最出众的人”,培养自信。人类容易变得冷漠和疏远。亲密关系虽然需要冒险并可能带来痛苦,但能帮助自我理解和成长。真正的亲密是心灵的契合,没有利用和欺骗。他强调了拥抱和真诚关怀的重要性。
关于选择生命,作者认为生命之所以伟大,在于它蕴含的希望。生命是一种主动的探索行为。人人都是自己生命的掌舵者。他提出,我们不能只给孩子快乐、神奇和成功,也要让他们经历痛苦、失望和失败,以便他们能勇敢面对。生命不断地充实人们各种经验。他鼓励人们选择快乐、自由和创造性的生活,而非冷漠和厌倦。
巴斯卡力老师的文字充满热情和感染力,他通过个人经历、寓言和引述他人言论,生动地阐释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他坦然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和情绪,鼓励人们也真实地表达自己,不要压抑情感。他强调活在当下,珍惜眼前,因为时间宝贵且不可追回。他对教育制度的僵化和人们的冷漠提出批评,呼吁改变和反思。
总的来说,《爱、生活、学习》是一本充满力量和温暖的作品,它如同一位慈爱的老师在与你促膝长谈。它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向内探索,认识并接纳自己,勇敢地去爱、去学习、去生活。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被鼓励去打破自我设限的“椰子壳”,拥抱未知,享受生命的每一个奇妙时刻。作者传递的核心信息是,爱是唯一的保障,而真正的精华人肉眼所无法看见的。这是一段关于自我发现、情感联结和活出真我的丰盛旅程的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