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2019.07.11
(吉隆坡10日讯)校园体罚事件经社交媒体公开,引起舆论争议的事件屡传,辅导员奉劝网民,作为阅听人,在满足了知情权后,就应停止在事件未明朗化前,随意发表带有个人主观或攻击性的评论,避免造成二度伤害。
随著社交媒体普及化,民众可随意将遭遇、不幸或不满放上网,随即引起舆论效应,以求达到宣泄或寻求认同的目的。惟所谓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很多事情一旦经由网络曝光,相对也会引起各种无法预见的后果,近日发生的多宗学生遭老师鞭打事件,在网络引起的另一股舆论争议,以致对涉及者带来的诸多困扰,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引起群体压力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谈督导陈云娟表示,网络作为一个没被修饰过的媒介,之中的言论往往会分为好几派,有人选择支持,当然也会有人采取挞伐,最终形成了一个网民间的战场,演变成与事件本身无关的叫嚣,因此涉及其中的人士,便全数成了其中的受害者。
以近日发生的校园鞭打事件为例,事件中的老师、家长、校方甚至是小孩,都成为网络舆论的受害者。
『该事件在网上传开,可说是『全盘皆输』的局面,无论谁是受害者,最终都是输家,因为网民认为其言论是无需负责的,所以可恣意发表任何未经思考或不了解事态的判断,甚至趁此机会宣泄自己过往的经历,唯恐天下不乱,而引起群体压力。』
『这般的压力,让所有涉及者遭受指责和批判,对他们来说简直是精神虐待,又或者网络霸凌:发布在网上只会让事件越演越烈,甚至演变成网民互相叫嚣的局面。』
陈云娟在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强调,当事件发生时,人们首要的是思考,想要得到的是怎么样的结果,例如证明清白或讨回公道,透过这般的方式又是否奏效。
她表示,舆论会导致涉事孩童在校成为同学间的笑柄,以致遭到言语霸凌或是杯葛的现象,小孩的家长或其他家庭成员也会变成旁人指指点点的目标,原本想为孩子讨回公道的心,却害她成为了受害者。
『言语是可怕的,虽无法伤害肉体,但却比刀剑更锋利,每一字一句皆是无形的伤害,所以当孩子如今被这般对待,她是毫无心理准备情况中,被摆上台,成为他人议论的目标,成了众矢之的,所承担的压力、焦虑和恐惧是十分巨大的。』
她说,压力是好事也是坏事,不过其负面影响终究会大于正面影响,例如面对本该给予尊重的师长和父母相互指责而感到无奈、对同辈感到羞愧,甚至因告知母亲,结果演变成这地步,而感到自责。
她补充,孩子会因挫折变得退缩,日后发生事情会选择沉默和逃避,还有可能导致自我价值贬低,及演变成人际交流障碍的可能,又或者因家人为其撑腰呵护,结果会变得自大的反向发展。
『另一方面,她可能从中学会勇于发声,清楚什么是人权和不可超越的底线,原来自己是有能力为自己争取,进而使得这孩子未来会变得越发坚强又勇敢,但首要是身旁必须要有懂得引导的大人在。』
(吉隆坡10日讯)马来西亚生命线协谈督导陈云娟劝勉民众,避免在网络肆无忌惮地发表人身攻击或恶意评论,引起不必要的伤害,将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事件再往不可收拾的局面推。
她认为,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原因,在结论发布前,民众不留情面的批判性言论都是伤害,学校的名誉、老师的努力、母亲保护孩子的心,和孩子的内心所受影响都是负面的。
她建议大家以缔造和谐社会为前提,在事情发生时,要考虑到怎么把伤害降至最低,别为了争一时之快,让原本出于爱的动机,变成另一种伤害。
校园体罚风波 网络公审二度伤害
报导:黄国强
(吉隆坡10日讯)校园体罚事件经社交媒体公开,引起舆论争议的事件屡传,辅导员奉劝网民,作为阅听人,在满足了知情权后,就应停止在事件未明朗化前,随意发表带有个人主观或攻击性的评论,避免造成二度伤害。
随著社交媒体普及化,民众可随意将遭遇、不幸或不满放上网,随即引起舆论效应,以求达到宣泄或寻求认同的目的。惟所谓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很多事情一旦经由网络曝光,相对也会引起各种无法预见的后果,近日发生的多宗学生遭老师鞭打事件,在网络引起的另一股舆论争议,以致对涉及者带来的诸多困扰,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引起群体压力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谈督导陈云娟表示,网络作为一个没被修饰过的媒介,之中的言论往往会分为好几派,有人选择支持,当然也会有人采取挞伐,最终形成了一个网民间的战场,演变成与事件本身无关的叫嚣,因此涉及其中的人士,便全数成了其中的受害者。
以近日发生的校园鞭打事件为例,事件中的老师、家长、校方甚至是小孩,都成为网络舆论的受害者。
『该事件在网上传开,可说是『全盘皆输』的局面,无论谁是受害者,最终都是输家,因为网民认为其言论是无需负责的,所以可恣意发表任何未经思考或不了解事态的判断,甚至趁此机会宣泄自己过往的经历,唯恐天下不乱,而引起群体压力。』
『这般的压力,让所有涉及者遭受指责和批判,对他们来说简直是精神虐待,又或者网络霸凌:发布在网上只会让事件越演越烈,甚至演变成网民互相叫嚣的局面。』
言语比刀剑更利
陈云娟在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强调,当事件发生时,人们首要的是思考,想要得到的是怎么样的结果,例如证明清白或讨回公道,透过这般的方式又是否奏效。
她表示,舆论会导致涉事孩童在校成为同学间的笑柄,以致遭到言语霸凌或是杯葛的现象,小孩的家长或其他家庭成员也会变成旁人指指点点的目标,原本想为孩子讨回公道的心,却害她成为了受害者。
『言语是可怕的,虽无法伤害肉体,但却比刀剑更锋利,每一字一句皆是无形的伤害,所以当孩子如今被这般对待,她是毫无心理准备情况中,被摆上台,成为他人议论的目标,成了众矢之的,所承担的压力、焦虑和恐惧是十分巨大的。』
她说,压力是好事也是坏事,不过其负面影响终究会大于正面影响,例如面对本该给予尊重的师长和父母相互指责而感到无奈、对同辈感到羞愧,甚至因告知母亲,结果演变成这地步,而感到自责。
她补充,孩子会因挫折变得退缩,日后发生事情会选择沉默和逃避,还有可能导致自我价值贬低,及演变成人际交流障碍的可能,又或者因家人为其撑腰呵护,结果会变得自大的反向发展。
『另一方面,她可能从中学会勇于发声,清楚什么是人权和不可超越的底线,原来自己是有能力为自己争取,进而使得这孩子未来会变得越发坚强又勇敢,但首要是身旁必须要有懂得引导的大人在。』
民众勿恶意评论
(吉隆坡10日讯)马来西亚生命线协谈督导陈云娟劝勉民众,避免在网络肆无忌惮地发表人身攻击或恶意评论,引起不必要的伤害,将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事件再往不可收拾的局面推。
她认为,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原因,在结论发布前,民众不留情面的批判性言论都是伤害,学校的名誉、老师的努力、母亲保护孩子的心,和孩子的内心所受影响都是负面的。
她建议大家以缔造和谐社会为前提,在事情发生时,要考虑到怎么把伤害降至最低,别为了争一时之快,让原本出于爱的动机,变成另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