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槟城槟华女子中学毕业特刊

 

1982年槟城槟华女子中学毕业特刊




这本毕业刊汇集了即将离校的同学们的点滴回忆、师长的殷切寄语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是一份珍贵的青春纪念。它记录了同学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捕捉了这六年来的点滴,旨在使同学们日后回味往昔同窗的情景

师长寄语与殷切期盼

董事会主席拿督庄汉良局绅在序文中提到,光阴飞逝,又有一批同学完成学业即将劳燕分飞。他强调中学教育在于传授基本学识及培养良好品德。主席告诫同学们要提防社会中的不良诱惑,要遵守纪律,努力成为良好的公民和社会领袖人才。他还提醒同学们要饮水思源,不忘母校栽培与师长金玉良言。主席期望同学们将来事业有成就时,能本着爱护母校的精神协助母校发展,加入校友会,增进合作与团结,实现饮水思源,光前裕后,饮华一家的理想。

张宝珠校长在校长的信中,首先向毕业生致以美好的祝愿。她提到同学们即将涉足社会或继续升学。对于就业的同学,校长建议不要过分选择职业,接受现实,不要好高骛远。她特别指出,那些受过高等教育却愿意从事蓝领或劳动生产的知识分子值得敬佩。校长呼吁年轻一代在经济不景气下要洁身自爱,努力工作,开源节流,克服衰退。更重要的是,要努力提高文化生活素质,保留、扩大和丰富本身的文化传统,并使其代代延续下去。她列举了许多流传数千年的华人传统美德,如孝亲敬老、尊贤、礼节、互助、节俭和勤劳等,认为这些都需要保存并发扬光大。校长也欣喜地看到女性地位的提高,经济与独立能力大增,鼓励女同学们埋头苦干,与男性共同分担建设国家和造福人群的责任。她认为与其高谈妇女解放,不如以实际行动来展现女性的优点与潜能。

丰富的学生生活记录与个人反思

这本毕业刊通过各班级的概况,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和老师们的形象与特点。这些班级概况充满了幽默风趣的笔触,记录了教室内的欢笑、操场上的追逐、食堂中的吵闹、走廊间的私语。同学们在文字中展现了各自的个性、爱好、特长和在校担任的职务,如班长、卫生股长、财神爷、笑匠等。

除了班级概况,刊物还收录了同学们撰写的各种专题文章。这些文章探讨了多样化的主题,如:

  • 沟通与言语的艺术 《说活》一文探讨了说话的重要性、技巧以及不同类型的谈话。文章指出言语是人类思想的结晶,能影响命运,强调说话前必须思考。同时,也提到言简意赅、考虑听者感受的重要性,并批评了搬弄是非的不道德行为以及不恰当的沉默。
  • 成长与蜕变 《蜕变期间》以诗意的语言描述了成长的过程,如同蝴蝶的炫目和河流的奔腾。文章强调成长需要付出代价,鼓励年轻人要有热忱和渴望成就感。作者引用胡适的诗,表达了爬山者应有的执着,并指出过去的遗憾无法弥补,未来充满希望。
  • 社会与生活议题 文章涉及如何节约能源(电流、石油、煤气)以应对能源危机,呼吁人们从小处做起,政府也应采取措施。关于孝亲敬老,《哉谈孝亲敬老》一文强调了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重要性,以及尊敬长辈的必要性。文章指出,尊敬长辈是做人的基本,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
  • 人生哲理 《群居与痴处》讨论了人类社会性,认为群居是必然现象,独处只是一种幻想。文章指出社会进步是群体努力的结果,虽然社会有黑暗面,但不应逃避,而应共同努力创造更美好的群居生活。

刊物中还包含了丰富的学生艺术作品,包括油彩、水彩、水墨、铅笔画以及打字艺术。这些作品展示了同学们的艺术才华。此外,还有摄影作品记录了校园风光和生活瞬间,以及关于体育成就的记录,例如羽毛球比赛的获奖情况。

离别与重聚的期盼

编余小语中再次强调了时光飞逝,中学生活即将结束。尽管有离别的感伤,但刊物的出版是为了捕捉和珍藏这六年来的点滴回忆,让同学们日后重温同窗情谊。

总的来说,这本毕业刊不仅是中学时期学习和生活的记录,也承载了师长对毕业生的殷切希望,展现了学生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未来和重聚的美好期盼。它是同学们青春蜕变的一个缩影,是回忆,也是迈向新的人生驿站的起点。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98印尼华人遭遇实录

华文独中教科书~高中华文各册目录